分享

第五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74 做孩子的“解语花”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做孩子的“解语花”

---读《我,就是教育》有感

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四年有余,有着“庄生晓梦迷蝴蝶”的迷惘,却依然写下“愿你我都能去追”。

然而一味的追逐并不能带给我更多快乐,或者说小朋友并不是我想象当中那么简单,有时候他们为一只小虫子的死去而忧伤,反反复复问我虫子为什么会死;有时候他们想爸爸妈妈,除了哭,他们会说自己肚子疼或者故意把小便拉下去;有时候他们会热情地抱住你,眨着眼睛告诉你:“老师,我好喜欢你。”等他们穿上小王子或者小公主的服饰后,又会大声命令我:“大林(我的绰号),快点给我泡杯茶!”有时候我们在讲关于“黑洞”的故事,到了故事最后发现他们说的是山上的黑洞,我说的是宇宙的黑洞;有时候会因为小朋友们因为玩具起争执,一个生气,一个大哭。有时候他们会问什么是命运?为什么见到她会心跳加速?诸如上述的事情不胜枚举,其他状况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时间一久,出现疲软现象,我渐渐将这些问题简单化、模糊化、表面化。最后只剩:“嗯,老师知道了。”

有一次,班里有个小男孩轻轻地问我:“什么是离婚?”我在准备小朋友的午餐,恰巧值日生把饭倒了,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他身上,小男孩在那儿站了一会儿,自己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过了一个星期,他的妈妈过来告诉我他们要离婚,小男孩要转到别的地方读。我突然一惊,他试图跟我聊,我却忽视了,他应该对于爸爸妈妈关系的转变很困惑,无所适从才会问我这个问题吧,我应该告诉他爸爸妈妈依然会很爱他,可能他只是需要我的一个拥抱,我却什么也没有做,不知道这个小男孩未来会怎么样,我意识到我工作的失职,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从那以后,我不再因“迷蝴蝶”,而不顾一切地急追,我开始放慢脚步,静下心,学会去理解孩子们,适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一、尊重为先,而后理解。

王福强老师在《我,就是教育》的自序中写道:“人”——学生,是我们全部教育所求的目标也是全部教育所企盼的结果。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 首先儿童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其次要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儿童,自理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要正确看待孩子们的言行,尊重他们的人格。先有尊重的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理智,才能够推己及人,尝试去理解幼儿。记得有一次做早操,所有小朋友都出来排队了,帆帆小朋友还没有出来,平时的话很快来排队了,我去找帆帆,发现他在拧水龙头,卫生间的地上都是水我并没有生气指责,我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说:“你怎么没有出来排队,能说说你在做什么吗?”他着急地说:“老师,这个水龙头不知道给谁弄坏了,关不上,一直在滴水,我想把它修好再出去。”被他这么一修,本来坏的水龙头漏水更严重了,我说:“那你修好了吗?”他摇摇头。我接着说:“你怕水被浪费了是不是?”“你能发现这个问题特别好,我想你可以想想别的办法,比如找老师帮忙。”之后,我们一起想办法修好了水龙头。我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的前提,我想就是尊重。你用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儿,用平等的视角进行沟通,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你在他们的身上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二、讲求策略,学会示弱

有些时候为了能节省时间,为了能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为了能展示自己的“风采”,而恰恰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角”——可爱的孩子们,但在自己滔滔不绝之余,看见孩子们茫然或者漠视的眼神,总又会怒火冲天,认为他们置身事外,其实是他们没有机会展示,或者说有现成的东西送给他,不需要动脑就行了,何苦再绞尽脑汁去考虑问题呢?其实,示弱有时是一种武器。在战场上,可起到麻痹敌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商场上,可树立自己儒雅谦让的形象。父母对孩子示弱,孩子更有独立意识;妻子对丈夫示弱,丈夫更有责任感。教师向学生示弱,学生就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一日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小朋友说不可以、不能、不应该,幼儿做的不对,及时指出这没有错,只是缺少了多种策略,“不”字用多了,生硬且缺少耐心,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应该是柔美的、雅致的、多样的,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克刚,见招拆招,拆得巧妙。“示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记得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什么是爱情?”我假装不懂,他两只手一摊:“老师,你这都不知道?爱情就是你满脑子都是他,爱心都要满到喉咙这里了。”我发现这个解释非常到位,而且浅显易懂,如果我来解释,可未必会有这么准确,我立即夸他解释得真好,他开心极了。

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美工课,有些小朋友不会做,我会跟做好的小朋友说:“你做得好快,你能帮一帮旁边的小朋友吗?老师现在有点忙。”做好的小朋友郑重地接过任务,兴致勃勃地去教另一个小朋友做。

教师示弱,首先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求教,这对幼儿来讲,是多么大的鼓舞!如此一来,既营造了快乐的活动氛围,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友好

其次,示弱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发挥过于出色,会使幼儿心理感到压抑。教师适度示弱,把幼儿的思维推向思考的前台,通过有效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幼儿的能力才会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与日俱增

作为教师,应该站在理智的高度看待问题,对幼儿千万不能事事包办,在关键的时候也要装装傻,示示弱,让幼儿成为一种“强势”,自己学会处理问题,慢慢地让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

总而言之,“教师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幼儿“变强”,是为了把幼儿推到自我探索的前台。如果在幼儿面前放下自我,装装傻,幼儿就能取得长远的发展,那我们做教师的何乐而不为呢?

三、鼓励欣赏,事半功倍

有句话说: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幼儿的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大部分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幼儿需要成人的引导和肯定。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决定了幼儿的情绪、学习动力以及我要怎样成为受欢迎的人。理解幼儿过程中,鼓励幼儿是重要内容,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记得有个叫鑫鑫的小朋友,有一次,小朋友们发现地上有香蕉皮,其他小朋友都过来告诉老师,当起了福尔摩斯,她主动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我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夸她是个讲卫生的小朋友,同时也告诉了小朋友随意扔垃圾的行为是不对的。接下去的几天,我发现扔垃圾的小朋友越来越少。

有一次午睡,一个叫萱萱的小朋友把草席给拆了,我并没有在小朋友面前指责她,而是和她单独沟通:“在老师眼里,萱萱的手可巧了,画的画,做的手工老师可喜欢了,老师觉得你的小手特别能干,这么能干的小手拿来搞破坏太可惜了。”第二天,她做了一件手工送给我,我把她的手工作品放在美工区,小朋友们看到都夸萱萱做得好,潜移默化当中,让萱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激发了她的动手能力。

教育没有止境,唯有不断探索。不必急于追逐,静下心,试着做一朵“解语花”,让理解与欣赏成为沁人的芳香,让蝴蝶循着你的芬芳而来,让教育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原来蝴蝶就在眼前,理想并不遥远。

作者系:丽水市莲都区机关幼儿园  林观琳


我,就是教育
王福强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