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看”教育,用“爱”“享”情调 |读书征文选登之02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用“心”“看”教育,用“爱”“享”情调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中国教育新闻评出来的201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的十佳之首,是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开创者马克思·范梅南的经典之作,由范梅南的学生、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翻译、改写并添加了东方的生活体验故事。此书于2019年9月出版之后,便得到了诸如李镇西、李正涛、窦桂梅等国内耳熟能详的教育大家们的倾情推荐,足以想见此书的重要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在此书的序言中提到:己亥(2019年)春节的假期生活中我最美好的体验之一,就是静静阅读范梅南、李树英合著的这本《教育的情调》。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如此,只不过时间是庚子(2020年)寒假。这本书虽然只有177页,一页大小还不及A4纸一半,但是读来非常快,非常轻松,没有深奥的教育学理论,没有传授教学方法,有的是一个个教育故事和生活体验,同时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启迪与思考,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教育的敏感性和教育机智

教育的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在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出“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来源于对学生的观察,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从中敏感地察觉到处于此时此地的独特情境中的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教育的机智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来源于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和学生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的反思,作者认为教育的智慧可以被唤醒,却不可以被技术性地培训,而想要提升这种能力,关键是对各种教学情境获得的体验保持敏感,以实践性的“知行”去激发融入身体的“体知”。而这正是教育现象学在孜孜不倦追求和倡导的。

想起刚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当时成功立项了一项区集体课题,在进行开题指导时,当时的指导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是一门智慧。当时并不觉得这句话跟我的课题有很大的关联,但是这句话却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些年来,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情境,也遭遇了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经常在事后反思自己当时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恰当,经常会后悔当时处理地不够机智。但是正是因为反思,使我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加妥善地处理,我想这也就是在不断地提升教学机智吧。

关键词二:独特性和可能性

作者认为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在体验着生命,同时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不断体验、尝试和创造的,也正是因此,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不同的可能性而独特。李树英教授也在后记中再次强调,教育就是尊重儿童的个体独特性,看待儿童就是看待可能性。

我的孩子三岁了,我经常会问她:你将来想要做什么工作呢?其实孩子并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我们大人在因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充满期待。但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所具有的可能性的期待和预估呈现愈来愈下降的趋势,真的是孩子所具备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了吗?还是我们逐渐放弃了对孩子可能性探索的欲望和行动?这真的是教育者应该自我反思并改进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不仅个人具有独特性,每个出现的情境和体验,也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而具备独特性。所以如果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敏感地观察,换位思考去体验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就很容易出现作者笔下的这种情况: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这该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教育窘境啊!我们只有时刻谨记,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独特的、具有各种可能性的生命,我们不仅在“教学”,更在“教育”,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实施教育行为,才能拥有教育智慧,享有教育情调。

关键词三:教育的爱与情

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教育的情调》的基本立足点是儿童立场,让老师能时刻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的根源在于老师对学生的爱,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的情。只有具备了这个根本出发点,才能满足每个孩子都被“看到”,让他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关注;才能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与他们“同在”,而不是“分离”的。特别是对学习力较低层次的学生以及所谓的德困生,老师对他们的表扬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班上的小俊同学,由于多动症,注意力很难集中,小学成绩已经非常不理想,上课听不懂,只好把多余精力发泄在各种讲话和小动作上,平时课间也经常因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捉弄同学,与同学发生矛盾,初一时的两次期末考试都是全年级最后一名。每次我处理完他惹的麻烦,教育了一番之后,转头他又屡教不改,多次让我反思到底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帮助到他。初二时期中考试他比之前进步了一名,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我也很高兴地表扬他;期末考试前他说考试肯定完了,我鼓励他说你已经触底了,就意味着马上就要反弹了,只要好好复习,努力拿到你能拿到的分数,你的进步空间是最大的,小俊同学听了用力点了点头。考试结果出来,他比期中又进步了15名,这次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只说进步多少名,不说具体名次),全班同学自发地为他响起了鼓励的掌声,而他露出了高兴、骄傲的神情。家长会后,小俊同学的爸爸特意告诉我,我那天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进步了15名,他可开心了,回到家第一时间就跟父母分享这个消息,而且学习动力十足,甚至愿意主动要求父母帮他找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方面为小俊高兴,一方面不禁反思自己,原来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发自内心的表扬、鼓励与肯定是那么重要!这份表扬因为源于对学生的爱,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如李树英教授写到的那样:进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就是进入具体的体验,理解儿童的体验,并在儿童的心灵上留下痕迹。

书中提到:一位好的、机智的老师面对各种教育情境时,会想一想孩子当时的体验,会回到教育情境本身,会发现并抓住教育时机,做出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反应。而想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不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这种教育机智可以通过对于关于教育体验的小故事的文本阅读和反思来生成,《教育的情调》正是这样一本提供了很多教育体验故事,并让读者在阅读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往的有影响力的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