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课堂”离我们并不远 |读书征文选登之18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理想课堂”离我们并不远


——读《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有感

读罢《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掩卷而思,心中不由得叹服:作者徐明既是江苏省教育学会的常务理事,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者。书中呈现出来的是他多年行走一线学校的观察笔记,其中文中的第一辑是围绕思维与课堂提出自己的原创性思考。我想徐老师想要表达的是:教师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要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保证孩子的个性化学习,确保孩子能多样思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能力。

书中有你我的影子,有你我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正在经历的教育事例、困惑。当回忆的大门徐徐打开,不管是我观摩过的还是自己所教授过的,课堂上的一幕幕在我眼前重新放映,快进、倒退、定格……孩子们大部分是快乐的。但令我难过的是,也并不是每堂课都是如此,有些课也是沉重的,有时候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愉快地融入于课堂之中,而这一切的失败源于对思维的禁锢,它就是教育改革面临的巨大瓶颈与障碍之一。相信所有读过此书的人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所在的学校。就让我们且读且思吧。

文中思考1:可否让孩子在课堂上“撒点欢儿”让我想起,听过一节名为《我爱我家》的课,这是一节以体验、交流、分享为特征的课。坐在孩子们的身后,定睛看看孩子们的坐姿:只见孩子们的腰杆挺得直直的,小手齐齐地背在后面,尽管是围圈而坐,但拘谨、被动、强迫之态一览无余。我不知道这种坐姿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能坚持多久,但我知道,这种坐姿流露出的信息就是课堂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课后评课,我抛出这个问题,问老师们怎么看,老师们普遍认为这是班级常规好、孩子们训练有素的表现。徐明老师也在文中提出“要分数还是要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区分好课堂和不太好的课堂的关键尺度。所以,在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深化课堂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可否适度让学生“撒点欢儿”?只是,这个“度”到底在哪里,不仅考验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呼唤我们的教育艺术……。”这种习惯而成的模式化的训练,表面上教学常规是好的,但本质上却束缚了孩子的主动精神,同时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和依懒性。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素养,在良好的课堂常规的背景下让孩子积极参与达成教学成效。

文中思考9:话说提问“偏心”。让我想到曾经在一节观摩课上,有一位幼儿频频举手要发言,教师就是不叫他,即使没有发言的机会,这位幼儿也是“百折不挠”地一次次举起手。课后,我询问老师:“为什么不让这个孩子发言?”老师说:“不能叫!叫他起来,他不着边际地胡说,非得和别人说的不一样!”我想,多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意识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二是说出的答案经常不是老师想要的。老师自身需要课堂上的“安全”,需要孩子乖、听话,但是不知道就是这“乖、听话”要培养出多少小小应声虫、多少思维逻辑懒惰的学习者,扼杀了多少儿童的创造力与独立性。

有时,我也曾和许多老师碰到这种常有的情景: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支支吾吾的,显然没有想好。教师随即把头转向其他孩子:谁来帮帮他?于是,另一个孩子完整地说出答案。老师说:“你真棒!”又对全体孩子说:“表扬表扬他!”全体齐喊:“棒棒棒!你真棒!”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受表扬的孩子洋洋自得,受冷落的孩子失落沮丧。我们忽略了一个很可能的现实:那就是此时孩子正在思考问题,他的头脑还在矛盾着、冲突着,他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他才小声地、含糊地回答。

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存在教师提问的“偏心”现象,即有的教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少数几个学生不停地提问,往往忽略了其他学生,尽管一些学生的手屡次举起,又屡次放下……。”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思考过程保驾护航,孩子真正的主体性就在他们的思考过程中,就在那个模糊而不肯定的回答中。孩子回答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有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倡导的“花苞心态”,既不要急于鼓励其大声,也不要急于帮助他,要好好地听他说完最后一句话。一堂课的教学成效不是“好的教学”,如何达成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还给每个孩子学习的权利,首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孩子,再是学会倾听孩子,要认为他们的思考或挫折都是了不起的,接纳每个孩子的沉默或低语,才能发现孩子成长的可能。

我们离理想的教育有多远!先从建设安心的、无拘无束的、充满尊重和信任的“理想课堂”做起吧!

写罢掩卷再思,心里不由得问自己:理想的课堂离我们有多远?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我们,很多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我们都能看到但却难以完全解决,但却不能因为难以解决掉就直接放弃了。教育的未来就在于我们向终点不断面临的过程之中。这种面临的过程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崇高,于是一场教育者心灵的革命!

祈愿孩子们能在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我们能看到身心愉悦,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学生和洗耳恭听学生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智慧将在“共度愉快的时光”中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在这些愉快的时光中,在教师慈祥的倾听和赏识抚摸下,我们必定会听到孩子们成长的脚步,我们会看到他们的才华在拔节抽穗,即将葳蕤成金黄的麦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