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好了明理 2020-08-12

周族是于大概3000年前,活动于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部族。从《史记》中的记载来看,传说中周人与殷人实际是出于同一族源。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女,为帝喾次妃'。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按照这个说法,周人和殷人都是出于帝喾部落,周人的祖先'弃'和殷人的祖先'契'应该是同父异母兄弟,二者同祖同宗。但是果真是这种情况吗?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中还记载了,传说殷人的始祖契是因其母吞玄鸟卵而生,而周人的始祖弃则是其母践巨人迹感孕而生。这明显就是神话传说了。这则神话说明了两人降生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现在认为,这则神话传说,其实是反映出殷、周二族的图腾崇拜,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同祖同宗之间的图腾崇拜应该是基本一致的才对。而这两则传说所揭示出来的图腾崇拜,明显显示出他们并非出于同一源头。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现代的考古发现也已经证明,先周文化是一支在陕西西部至甘肃东部一带发展起来的古代文化,并随时间而逐步向东推移,在他们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和商文化发生太多的联系。后来二者的交往由少到多,文化也逐渐相互吸收对方的特长,直到最后彻底的融合到一起,共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按照《史记》的记载,周的世系依次为:弃--不密--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昌(文王)

周人的第一个男性始祖是弃,传说是他的母亲姜原外出践巨人迹感孕而生的,为此其母还想多次把他给扔了,但是每次都是吉人天相,所以他母亲认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才把他养大。

'以为不详,弃之隘苍,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蔗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这一段文字是取材《史记.周本纪》,读过《诗经》的朋友估计看上述文字一定会很熟悉,不错,其实这个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把《诗经.大雅.生民》的诗歌给翻译成散文了而已。这就足以说明,司马迁当时选择周代史料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是《诗经》的内容。的确如此,《诗经》中关于周代的叙述,篇幅还是很多的。周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历史。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传说弃在小时候就很喜欢玩种植农作物的游戏,长大之后就更擅长于农耕了,这样就被帝尧任命为农师,到帝舜时弃被封于邰这个地方,号曰后稷,大约在整个夏代,周人世代为后稷之官。

从这些传说我们不难看出,周人早在夏代就是一个善于农耕的部族。

夏代末年,周到了先公不窋的时候,此时天下大乱,不窋失去后稷的官职,被迫西迁,《史记》记载他'自窜于戎狄之间',与当地的戎狄族杂居在一起,并与羌族的姜姓部落结成联盟,互相通婚。不窋死后,其子鞠立,鞠死后,其子公刘继任周族首领。这个公刘对于周人来说,是个划时代的人物。

公刘虽然居住在戎狄之间,但是他却能够重修后稷之业,尽力农耕,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夜日渐增多。他还在周族中建立了军队,'其军三单',即部落成员分成三班轮流服兵役,过着亦兵亦农的生活。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公刘率众迁到豳这个地方

公刘迁豳是周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史记》中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

'周道之兴自此始'。

公刘也因此成为周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诗·大雅·公刘》就专门歌颂了公刘的这个业绩。

公刘之后经过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等几代再传至高圉、亚圉、公叔祖类这几世。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这个时期正好是商王武丁在位的时候,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常有'周侯'的字样,这可以说明此时的周人已经接受了商人的封赐,成为商王朝西方的一个重要与国,并且和商人建立了十分密切联系。

甲骨文中还记载了周人多次向商王朝贡献赋役,参与商王的田猎活动,商王也经常向周人发布命令的事情。频繁的和商人往来,就使得周人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商文化,更加促进了周人的发展进程。

公叔祖类死后,其子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是先周历史上的又一位著名先公。史书中记载他继位以后,受到国人的拥戴。

'复修后稷、公刘之业'

当时周人所居之豳处于戎秋等游牧部落的包围之中,这些部落经常攻击周人,掠夺人口和财富,严重制约了周族的发展。

古公亶父继位以后,戎狄又乘机大举进犯。古公向狄人进'皮币'、'珠玉',狄人接受财物后照样进攻,又进献了许多牲畜、财宝仍无济于事。对此,周族民众十分愤怒,就想和戎狄决一死战。古公亶父为避免族人流血牺牲,毅然率领族众离开豳地以避戎狄。他们越过梁山,渡过沮水和漆水到达岐山之下的周原。周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于农业生产。

周人迁徙到了周原之后,就建立了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组织。开始'营筑城郭室屋'、'作五官有司',设官定职,管理庶务。他们开辟田野,悉心经营,国势逐渐强盛。周人也于此时跨入了文明时代的大门。由于古公亶父的伟大功绩,周人尊其为太王

'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上面的文字取材于《诗·鲁颂·閟宫》,意思就是在古公亶父的时期,周人就开始了翦商事业,其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对,要说灭商的念头,当时还真不一有,但是说灭商的物质基础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奠定的,还是有根据的。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自从古公亶父迁居周原,使得周族社会得到很大发展,国家机器也已初具雏形。之后一直到文王迁丰,周原不仅是周人的都邑,而且也确实成为周人灭商的经济基地。

太王死后,幼子季历继位。季历的两位兄长太伯、仲雍知道太王有意让季历之子昌继位,因此离开周原以避让季历。

这就是《史记·周本纪》所谓'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之事。

季历继位以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人的实力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那些对扰乱他们边庭的戎狄部落,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讨伐,逐渐开始向外扩张。现举几例如下:

1.'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2.'伐余无之戎,克之'

3.'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4.'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周人向外扩张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所取得的成功却是巨大的,它解除了来自西方戎狄的威胁,不仅稳定了后方,而且还扩充了实力。此时的周族已显示出其蓬勃向上的气势。

《诗经·大雅·皇矣》中的'维此王季。。受禄无丧,奄有四方'正是歌颂这段历史的。

周人的势力大增,逐渐向商王朝进逼。此时正值商王武乙、文丁当政时期。《史记》记载,武乙三十四年,季历朝见商王,受到商王的赏赐。文丁四年,又因伐戎狄有功,商王封季历为'牧师'。季历此时仍明智地采取与商王朝交好的政策,并娶商女为妻。

《诗经·大雅·大明》有'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生此文王'的诗句,即是说的这件事。

但是,周族的迅速崛起,还是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双方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了商王文丁杀死季历事件的发生,商周之间的矛盾由此而更进一步激化。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姬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文王治理国家达50年之久,这在《尚书》中就有记载,也正是他在位的时间长,才使得他能够为灭商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尚书·无逸》云:'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文王即位以后,继续后稷、公刘的事业,发展农业生产。遵循古公、季历以来的做法,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像伯夷、叔齐、太颠、闳大、散宜生、鬻子乃致商王的大臣辛甲等都来投奔。

'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曰中不暇食以待贤士,士以此多归之',

在民间享有盛名的姜尚(姜子牙)也被周文王请至门下,他相继辅佐了文王和武王。文王拜姜尚为军师,并尊其为太公。太公不负众望,为文王、武王灭商出谋划策,屡建功勋,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最后才完成了周人的灭商事业。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文王在位的时候,商王朝还十分强大,因此,周在表面上仍然臣服于商。周原甲骨中就有文王祭祀商王先祖成汤、帝辛之父帝乙和文王求佑于商先王太甲,以及“周方伯'等记载。

周文王当时要祭拜商族的祖先,而且还要称为“方伯”,这就表明文王当时还是以商王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的。

《史记》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周断虞、芮之讼。虞、芮都是商王朝的属国,两国相邻,发生了领土争端,它们本应到其共主商王那里决断此事,但二者倾慕周文王的威名,不朝殷,却去请周王公断。传说二国君进入周境之后,看到周国'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老'。等情形,内心感到羞愧。因此,二人相互谦让,未见周王而返。

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他其实标志着周文王已经成为诸侯心目中的'受命之君',而周文王也正是在这一年开始称王的。

文王受命称王,实际上就是宣布周人政治上的独立,表明其已脱离了商王朝的中央政权,,从此他就不在是商的附属国了,而是和商对等的国家。

周文王并没有急着去攻打殷商,而是首先向西北方向用兵,先后征服了犬戎、密须等两个小国。这两个国家分别位于周的北方和西方,征服它们,是为了解决周人的后顾之忧,使之在东进时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随后,文王组织力量东进,先击败耆、邗等商王朝的属国。耆、邗两国位于周人的东方,距商都朝歌已经比较近了,两国的灭亡使的商王朝那些有识之士感到了威胁,比如说商臣祖伊就向纣王惊呼:'天既讫我殷命。'意思是说上天要结束我殷朝的命运啦。而纣王居然对此毫无反应。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周文王在征服了周边的小国之后,接着又进攻崇国,崇国的国君崇侯虎是商王的亲信,所以崇国是周人东进的一个重要障碍。消灭崇国就意味着周人的势力已经推进到商王朝的心腹地带,周人也因此此获得了关中平原大片丰饶的土地,使这里成为周人灭商的重要的经济基地。

《史记》所载的'即伐于崇,作邑于丰',就是在说这段历史。

周文王在消灭崇侯虎之后,把国都由岐迁到丰(今陕西省长安县沣水西岸),周的政治中心又进一步东移。至此,周人实际上已完成了对商王都的钳形包围,灭商已指日可待。

周文王在做好了灭商所有准备,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翦商大业,就于迁丰后的第二年去世了。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姬发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武王

武王继位后,任命太公望为师,负责军事;周公旦为辅,负责政务;召公等人亦为辅佐。他继承父志,继续积极灭商。

然而此时立国数百年的商王朝,却在纣王的残酷统治下,分崩离析、岌岌可危。纣王杀比干,囚禁箕子,一大批商朝重臣出逃奔周。

武王终于等到了伐纣的机会。他首先'东观兵于孟津'(今天的河南孟津县),当时有800多诸侯和部落首领前来盟会。这次观兵其实是一次军事演习和外交盟会。武王虽然得到众多同盟者的支持,但是仍然认为时机不成熟,于是把军队退回了丰

时隔不久,武王听说纣王的暴政已经达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的时候,就率领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及各诸侯盟军渡过黄河,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早晨抵达商郊牧野。武王在这里举行了誓师大会,誓词历数商纣罪恶,表明其代天惩罚商纣的决心,鼓励士兵要勇往直前,这就是我们今天仍能见到的《尚书·牧誓》篇。

诗歌中的国度,从诗经入手,浅析周人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灭商过程

此时的商纣王一方面召回征伐东夷的军队,一方面临时武装大批奴隶前来应战,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据说商军达70 万人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由此可见商军规模的浩大。但是武王以虎贲、戎车为主力,甲士徒兵配合向商军发起攻击。而此时的商军,早已同纣王离心离德,根本无心为纣王卖命,甚至有奴隶反戈一击,配合周军反攻纣王。牧野一战商军全线崩溃。商纣王逃回朝歌自焚而死,武王挥师迅速占领商都,商王朝至此灭亡。

周人正式踏上远古时期的中国舞台,这个 从《诗经》里走出的国度,即将书写它的光辉与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