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晓波 ▏ 话说扬州人的吃茶习俗 (随笔)

 金鸽子文艺 2020-08-12



话说扬州人的吃茶习俗

文 / 张晓波

( 安徽铜陵 )

扬州人早、中、晚都爱饮茶,故有“皮泡水”之称。大抵早茶宜浓,可以润喉醒目;午茶需烫便于进食爽身;夜茶要淡,便于酣然入梦。

扬州亲友酬酢,最多的是相邀到茶馆吃茶。以茶会友,除了清茶一杯,总是糕点餠饵满笼满瓯。扬州人亲友之间,平素发请帖,假座酒楼,觥筹交错,藉以联欢话旧等的并不多见,却特别喜爱邀人茶聚。若遇有多时未见的亲友,则必定相邀进茶馆吃茶,扬州人称为“聚聚”。这在扬州是一种极普通的待客方式,多属口约,不须发帖。以手续论,既很简便;从费用论,也很俭省。

由于扬州人酷爱饮茶,故大街小巷,茶肆林立。看过《扬州风土记略》云:“扬州教场,地市势阔,小摊林立,四面多茶寮,由朝至暮,辄高朋满座,抵掌谈天,故北方人谓扬人为----喝相如,此种设备,县城均有,即乡镇亦有之。”

这些茶馆并不专事卖茶,还主营却有干丝、点心,汤面等各样名目,提供给茶客选点。茶客们也非专为品茗遣兴或果腹充饥,大多另有主题,诸如:宾朋酬酢、江湖盘道、买田卖地、典房租屋、说事打合、提亲说媒、评事说理、排难解纷、生意人买卖成交、手艺人投师收徒、读书人衡文论诗、办案的侦事辑凶......几乎无一事不上茶馆,无一日不去茶馆,使得各处茶肆,家家生意兴隆,高朋满座。

扬州还有吃“讲茶”的习俗。过去教场的正阳楼和九如分座,就是专供人们吃“讲茶”的地方。所谓“讲茶”,其实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过去扬州人遇有民事纠纷,最怕惊动官府,俗话说:“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遇有亲友龃龉、邻里争吵、房界侵占、交易纠葛、债务纠缠、毁约失信等事,常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相约“到教场茶馆里评理”。冲突双方公请几位地方绅士、社会贤达,或为帮会大亨,或为街坊保甲,莅临裁决,届时鱼贯入场,先由堂倌奉上每人一碗清茶,继由裁决诸人互推一位深孚众望者当“主持人”,再由冲突双方当众陈述纠纷始末。并准两边带来的亲朋作证或补充陈说,虽然各执一词,但都轻言慢语,很少出口不逊,否则便由损体面,遭人轻视。裁决诸人通常以排难解纷的面貌劝导和解,如果双方同意让步,取得一致,谓之“吃和茶”,自此即双方修好,不再犯难,茶资由堂倌点碗报数,两边各付一半,并点火鞭以挂,共贺和解成功。如果有一方坚持己见,非得见个输赢,主持人便吩咐两边展开辩论,判断是非曲直。输理的一方不但支付当日的全部茶资,还得当众书写“服输帖子”,交给对方存执,并燃放鞭炮,以示赔礼道歉,若输方恃强不服,一时盘碗乱飞,大打出手,谓之“绷场”,主持人有责任报请警局裁决,不仅肇事者要受刑事拘留处分,输理者还得赔偿店方所有损失,店家往往将历年破损的盘碗杯碟统统加入算帐,所以双方多能慎重从事,绷场局面,很少出现。

(网络配图)

旧时扬州人除进茶肆以外,随处都可饮茶,进书场听书,堂倌先奉上清茶一盏,谓之“书茶”,进入浴室洗澡,也须泡壶清茶,在座位上自斟自饮。

男女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必送茶礼。明朝陈跃华的《天中记》说:“凡种(茶)树必下子,称植则不生,故聘妇必以茶为礼,意为从一(叶)而终。”故扬州俗谚有云:“一个女儿不吃两家茶”。长辈过寿,晚辈必送茶叶,谓之“寿茶”;砌房上梁则在梁上悬挂茶叶一袋,谓之“发茶”;新娘进门,先后需吃“莲子茶”、“枣子茶”、“桂圆茶”,统谓之“三道茶”;防止小儿疰夏,问七家乞讨茶叶饭,叫做“七家茶”;儿童入学,喝杯清茶。叫做“状元茶”。

在扬州早年还有一种所谓“茶酒”的职业,民间称“茶炊子”,受雇于街坊街坊四邻红白喜事之家,为雇主提供茶灶、茶具、汤水、煮茗,为宾客沏茶、掺茶,有男堂倌、女堂倌之分,还兼任一些递巾、打扇、敬烟、引带如厕的任务。这些茶俗,构成了扬州人“皮泡水”的丰富内容,也构成了扬州一整套的茶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今天有些繁文缛节杯淘汰或简化了,有些则被保存下来,而且得到了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