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人喝茶叫“吃茶”。泡茶时,不管是喝红茶、花茶,还是普通绿茶,都是先放茶叶,后冲开水。喝碧螺春茶,则是先冲开水,后放茶叶,第一壶(杯),先冲少许开水,叫做“煞茶头”,让茶叶在水中缓缓展开后,再冲满开水。这样茶色银澄碧绿,幽香芬芳,茶味由涩转甜,入口香醇,喉清心爽。
苏州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多数人睡前很少喝茶,即使喝,放的茶叶也很少,叫“吃淡茶”,以免提神失眠。
因为苏州人喝茶以习惯成俗,旧时苏城茶馆林立。到茶馆喝茶、到混塘洗澡,是苏州男人日常生活中的两大享受。苏州把茶馆称作“茶馆店”。
集镇茶馆,有高雅与一般、大型与小型之分。乡镇小茶馆,一般是手艺人、农民的休息场所。大型茶馆里都挂关公像轴,是达官士人聚首、谈事得场所。茶馆备有面盆、毛巾,供茶客使用。抗战前一般用金华产小型红漆竹箍的木面盆。茶客来店吃早茶往往是先洗脸后泡茶。
茶馆里也有各种卖零食的小贩,有卖五香豆的、卖腌金花菜的、卖甘草脆梅、花生米的等。要吃点心,只要向堂倌关照一下,汤团、馄饨、各色面点都能及时送到,怪不得苏州人到茶馆喝茶叫吃茶。
大一点的茶馆里提供的服务的确很多,除了供应各类茶水,各种小吃、点心外,边上还有评弹助兴,一般上午光喝茶,至午则开书,一边听书、一边品茗,的确是一种风雅的享受。
除了东山以供应午茶为主外,苏州其他地方都以供应早茶为主。旧时专供早茶的茶馆伙计们三更起身,四更就开店迎客了。
堂倌冲茶,用二个手指半揭壶盖,长嘴点三点,使茶叶在水中翻滚,加速泡开,称为“凤凰三点头”。别人对自己敬茶时,要用二中指蜷起在桌上敲几下,以示叩首致谢。向别人敬茶,倒至七八成即可,表示边聊边续杯,如果茶溢出茶盅就说明没的续了,更说明主人心不在焉,属于相当不礼貌的行为。
苏州人在茶馆里喝茶时,很注意茶壶放置的位置。他们认为,壶嘴对外表示对人蔑视,因此一般茶壶嘴都向内。如果,好友相见,壶嘴交错,称为“和气茶”。如果要出去办事,又恐堂倌收壶,只需把壶盖翻转,回来仍可续饮。
到了年底,堂倌会向老茶客送礼,小蒲包里有一包青橄榄,小竹黄篮里放一篮桔子,称为“元宝”。老茶客要付出几倍的差钱回敬,算作“打秋风”,表示对堂倌一年来服务的酬谢。
在苏州,凡亲朋好友临门,总是沏上一杯茶,客人来前,切忌先泡好茶水,用早已泡好的茶待客,则被认为轻视客人。
上茶时,双手托着茶盘献上,以表示主人的诚意。冲茶要先客后己,表示对客尊重。客人在主人冲茶水时,要站起来双手接杯,以示谢意。
上茶后,客人即使不渴,也要呷上一二口,以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如果客人渴极了,也不能大口大口地连着喝,更不能将茶杯中的茶水喝干,必须剩下一部分“浓头”,以便再冲水引用,这样才显得有教养,懂礼仪。
摔坏茶杯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客人要立时向主人和在座的其他客人大招呼。如果主人自己摔坏了茶具,也要向客人说声“得罪,得罪”,以求得客人谅解,否则便有待客不敬之嫌。
旧时茶叶相对是比较贵重的物品,茶馆、书坊、和大一点的店铺,往往将喝过的剩茶叶复煮后盛在门口的大缸里,专供过路无钱购茶的穷人饮用解渴,每当夏天,也有行善积德之人,烧了茶水,备了茶缸放在大路边的歇凉亭里,或放在沿街、桥洞,任过路行人消暑解渴。为了引起行人注目,还特意在茶缸旁写上这样的字条:“过路君子歇息地,行人客商用茶处。”这种给人方便之风,在苏州城外虎丘等西部丘陵地区特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