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大赛】情深意长 || 张德生

 作家平台 2020-08-12

 在我读中学的年代, 每当节假日,多次梦见我童年回老家的情景,那里有我和憨厚小伙伴很多快乐的往事。故乡是我童话快乐的世界,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风光,不仅滋润着我天真纯洁的心灵,那里还有我的身影、足迹和快乐,而且我和大伯家、大舅家的亲情更是情深意长,我们结下了深厚情缘,还有我对她们不可忘记的深情。

    那个年月,为了躲避城里的武斗和防止苏联的入侵,国家要求城里非劳务人口疏散到农村。父母决定把我和姐姐还有小妹送回老家柏榆公社“立言屯”。当时我只有十岁,姐姐十四岁,小妹三岁。 

    记忆中的老家,印象最深的还是村东头从沟里潺潺流出那条小溪,门前隔道的大水泡子,大片大片的水田和水稻田里翻涌的泉眼,还有房后的山,青青的草,艳艳的花和我清脆的歌儿。在老家温暖的臂湾里,我度过一段段愉快而又幸福的童年。

大伯张洪林;三口之家,解放前盖起的三间大草房和大姑家住对面屋,这是奶奶留下的唯一遗产。南北土炕,南炕有一个瓷砖柜,自然是大伯成家时的家当,北炕有一俱老式的嘎达柜这是奶奶留下的。当年,大伯和大娘结婚十余年才有我小弟,他叫“留成”小我几个月,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我弟在家里的地位和重要性。小弟受不得半点委屈,但他非常可爱,我和姐姐妹妹非常喜爱他。他是大伯家的小主人,我和姐妹都很顺从他。

大娘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是我们姐妹心中永远善良可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语,和任何人都能和得来的人。
 

    大伯瘦高的大个,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平时工作很忙。大伯说话办事干练,生活简单,衣着朴素,洗掉色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显得非常的得体和整洁,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一种传统美德。有时晚上也有人来找大伯商谈一些事物,我们只好去对面屋的大姑家躲避,家里的一切琐事都是大娘一个人来打理。

大伯家人口轻,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高粱米饭和小米饭常吃其次是大米饭,玉米面大饼子是每顿饭必需的食品,还有石磨磨出的玉米粉做的酸汤子,即筋道又酸滑也非常好吃。那时无论做什么米饭,一掀锅盖一股饭香味远远可以闻到。每天炖菜还在咕嘟咕嘟冒时,大娘在大铁锅的贴上一圈小碗口大小的玉米饼。香喷喷大饼子味随着冒出的热气飘到了屋外。玉米饼子,一面是软软的,黄黄腾腾的,一面是软硬适度金黄色嘎巴既好看又好吃,香喷喷的。

大娘平时怕我们饿着,把多余的大瓶子和烀熟的土豆地瓜放在篮子里,挂在房梁垂下的木勾上,我们随时摘下篮子可以充饥。 大娘特别在我小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为了增强体质,大娘经常给我小妹开小灶,在白面噶瘩汤里放猪油鸡蛋喂我小妹,当年我和姐姐虽然小,但是我们看在眼里,都记在心上……!
 

大娘为给我们改善生活,有时打几个鸡蛋割一缕韭菜,包一二盖帘饺子。大娘蹲在大灶旁边烧火,水开了,大娘在锅台边煮饺子。随后大姐接过大娘手里烧火叉在灶堂里不停地挑火,使火苗更旺。当柴草快烧没了,我飞也似的跑到院外的柴禾垛抱来干柴,柴禾烧完之后,饺子煮熟了。面对大娘手上盘子里饺子,我垂涎三尺,我一边用嘴吹,一边用扇子扇,馋得我直咽唾沫。焦急地问“大娘什么时候吃呀”?大娘笑着说“看你这小馋猫,等凉一会再吃”。大娘把饺子端在桌子上,我们坐在炕上端着碗津津有味地大口品尝着饺子,饺子特别香,特别的好吃,自己吃饱了,可大伯大娘吃没吃饱都不知道……。   

  一进入秋天,在捡地之前是家家孩子们打柴最忙的时候。我和弟弟留成、老姑家的“长生”哥还有其他小伙伴,拿着镰刀一起到地头或沟里打秋板柴禾“蒿草和榛柴秧等”,打好的柴禾放在原地晾晒几天后,在两捆两捆的绑成马架在往家里扛。后背、脖子和脸被干柴扎的刺挠挠的,累的我们汗水不断从额头往下淌,有时因离家远不得不停下来歇一气再继续往家里扛。有时碰手,碰脚那是很平常的事,出血了用水冲一冲,擦一擦,也就没事了,不知道什么叫感染。除了下雨,每天都在干这种体力活和耐力中度过的,它即锻炼我们的意志,又从小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到了老秋,老人和孩子也到了“捡地”季节。生产队在进行秋收,把割倒的庄稼拉回小队的场院,我们和老人们跟在拉地的大马车后面捡遗落在地里的稻穗、谷穗、大豆枝、苞米棒等等,总之都是五谷杂粮,晚上回家在进行品种分捡。有时屯子里的大人说“你看人家四平来的孩子多能干活”,每次得到大人的夸奖,都能让我高兴好几天。心里想我也能为家里做一点贡献了。

大娘是小队的妇女队长,她是勤劳默默能干的人。大娘从不停歇下来休息一天,就是农忙以外的时间,她还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紧。所以,家里养的鸡、鸭、鹅比别人家的多,喂的黑猪都是肥头大耳的,菜园里总有吃不完的蔬菜,送给大姑家也是常有的事。我们穿的衣服虽然不新,但大娘平时给我们洗得很干净,因为她情愿在我们身上花精力,为我们着想……。

 那时。我们不太懂事,平时只知道自己高兴傻淘气,大娘虽然对我们多有诽腹,但也只是埋在心底,从来不浮出表面。一来大娘是对我们的恩爱尤佳,二来大娘的诚腹很深。所以,我们一直感觉大娘一如既往的对我们好。这种印象一直根植在我们的心中。

大伯、大舅两家一河之隔,时常我也到有一公里远禄房屯大舅家住。

大舅贾永江;是一位典型的农民,他一门心思干活。大舅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淳朴,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大舅没文化,口痴,不善言谈,只会用一双长满茧的手驾车,去扶犁,去播种,去收获。
 

大舅妈中等身材,短发、秀气,干练,脸上充满了慈母的笑容,明亮的眼睛里,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大舅妈是热情开朗的人,虽然嘴碎,但是她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热于奉献。在家, 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她的姊妹中也是核心人。

大舅家三间大草房,对面屋是姓杨的人家。哥哥、姐姐、弟弟、姊妹七个。当时,大姐和三姐已经出嫁。每当青黄不接时,就用土豆和稀粥充饥。有时稀粥也只能一人一碗,没到饭时,我已经饿了,大舅妈端出一碗稀粥把熟土豆碾成土豆泥拌在稀粥里用热锅给我烙锅巴吃。每天大舅妈吃完饭还要去给老母猪添食,在清汤泔水上撒一把糠喂猪,那猪哐哐的吃,回过身在喂鸡、鸭、鹅,最后抓几把玉米朝空中一抛。鸡鸭鹅四下里冲过来,争先恐后的乱吃一气了事。那时,生活虽然很辛苦、清贫,但是我的感觉人人多有那么一种干劲。

 大舅妈每次见到我们的到来,家里拿不出来什么好吃的,大舅妈领着我们到园子里一边找东西给我们吃,一边嘘寒问暖,问这问那。大舅妈对我家也非常关心,虽然自己家过的很清贫,但是,每年做好的大酱块子都亲自送到我家。帮我家解决一年的饮食佐料,一件小事,体现大舅妈对我家的情深和关爱。

    大舅妈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事的时候,用扒拉锤捻麻绳做布鞋,都说“穿鞋容易做鞋难”大舅妈经常给家里人做布鞋。剩下的布头、还有不能再穿的破衣服,浆成一张张煎饼似的硬布垫,再剪出一层层鞋底。用自己纺的麻绳纳鞋底,针脚又匀又密。穿布鞋的优点是即不臭脚又不得脚病。大舅妈白天抽空做,晚上一直忙到很晚。
 

 一天大舅妈叫我的小名说;“小三子过来,穿上这一双试一试”。我来到了大舅妈的身边,大舅妈把一双崭新的黑布鞋套在我的脚上。鞋虽然有点挤脚,但我心里非常的高兴,穿着新鞋在屋里来回蹦,大舅妈说;这双鞋就是你的,挤点脚没事,穿几天就好了。刚做好的布鞋,头几天穿上,鞋底发硬,用麻绳纳鞋底还有些硌脚,不过再穿就觉得舒软了。我有时看见大舅妈在做鞋时,甩了甩胳膊,自言自语地说:这一双又做好了。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做好每一双鞋。饱尝着多少劳动的艰辛和汗水,我们穿每一双做好的布鞋,都是大舅妈付出劳累和心血……!
 

大舅妈的老儿子“小库,我大他几个月”,有时在一起淘气,把衣服弄湿了,手也弄出血。大舅妈就把我揽在怀里,一面为我包扎伤口,一边数落我小弟,指定是我小弟领着我淘气造成的。不管我对否大舅妈从不说我。大舅妈及时的找来别人的衣衫为我换上怕我受潮湿,把我衣服掉的扣子订上。 那时,只知道大舅妈喜欢我,大舅妈所做的一切无不让我感受着童年的幸福和满足!
 

这一切美好往事过去几十年了,在岁月的流逝中都成了美好的故事。很多的故事我们知道什么是该看重的,在记忆的深遂之处,一段段总是那么难以令人忘怀。大伯、大娘;大舅、大舅妈在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一季一季,一道道在这块土地上划过的犁痕,踩证着他们勤劳的足迹,他们挥洒的汗水和心血,滋润着我们与禾苗拙壮的成长。时光的皱纹也渐渐地显现在他们的额头上,亲爱的父辈们渐渐老去,而我们也已长大成人。

岁月易逝。长辈对我们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更无法忘记。大舅、大舅妈,虽然仙人已去,但他慈祥的面容、勤劳的身影和对我们的爱,无论岁月怎样流逝,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大脑中。童年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清晰地略过,记录最多的还是深情、爱、快乐和甜蜜。经常在梦中那块凸显的地方,永远是我们热爱的亲人和老家。
 
    时光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姊妹每一年,都要回老家看望已是九十多岁的大伯大娘,他们依然用瘦弱的身躯和耐力,仍在为儿孙尽一己之力。大娘每天和儿媳一起做饭,大伯每年春秋忙季也在尽自己的力量,还在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我的心对此肃然起敬,仰望他老人家衰老的面容顿感世事沧桑。 

真是“岁月总是催人老,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岁月却染白了父辈的发,累弯了他们的腰,留给我们的是大爱,深情纯朴和勤劳……

张德生:四平市人,年已花甲,仍有一棵好奇心。运动、旅行是我的最爱,闲暇时用文字记录身边的寻常事,感觉生活就是一首快乐的散文诗......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征文启事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自2017年11月1日起开展,体裁为散文、诗歌,内容不限,每篇文章字数在一万字内,每首诗在8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首发。可多篇文章参赛。

1、来稿请在文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