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的困惑 || 文/陈庭平

 作家平台 2020-08-12


写诗的困惑
文/陈庭平
 
有位朋友直言不讳说,你不适合写诗,我一直记在心里。细想这位朋友说得有道理,一是学历浅,文学底功差,二是语音读不准,虽然先后三次学过汉语拼音,但至今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很难区别。天生的缺陷,对于想学诗的人来说,就像一堵墙。特别是近体诗,讲究的是格律,读音正确与否与平仄、韵律有很大的关系。早在年青的时候就看过王力写的《诗词格律》书,一看就懂,一写就难,所以就放弃了学写近体诗的想法和努力,直到现在都不敢越雷池半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情感愈来愈浓厚,自然也就喜欢诗了。读了《诗经》后,感觉古代语言诗意精炼又神奇,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了桃花灿烂之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情景交融之美。古人的诗歌,具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唐宋诗词更有魅力。现代中国人还在娘肚里就开始学诗,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诱惑。因此,诗意生活对成人来说也极有影响,当人们在精神生活上感觉空虚时候,诗歌就成了心中的“佳肴”。后来我又读了几本诗论著作,特别是清朝大才子袁枚《随园诗话》中提出“诗歌就是性情”“诗歌要有感而发”的观点,激活了学写诗的动力,即使学近体诗很难,那就先学现代诗吧,只不过是让情绪跳跃一下,让语言变得更精美、简洁一点。
自从电子网络出现后,微信诗群,博客及微博极大方便人们用写诗来表达情感,我也自然卷入诗潮之中。之所以要学写诗,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失落感,感觉缺少了什么,每看到一些优美的诗篇,总是激动不已。曾记得,刚刚踏入社会,见到一本普希金爱情诗手抄本后,连夜抄在日记本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除了青春萌动对爱情向往外,更多是诗的情感的所吸引。几十年过后,诗心还在,总想表露。当你在地铁通道里看到墙壁上诗与画,总是不自觉看上几眼。平常觉得现代诗很容易,只不过是分行的语言,不受格律限制,于是就时不时写几首小诗,自我欣赏,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后来参加了几个诗群后,对现代诗歌逐步有了新的认识。在学诗过程中,发现了每个作者的风格都不一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比如有的诗家写出来的诗,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人说看现代诗要有悟性,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读古文罢了。有的把一句话,分成几行,读起来很不顺口,缺少了诗味。八十年代朦胧诗出现,曾经风光一时,后来又出现梨花体诗,羊羔体,现代诗歌逐渐失去了美感。
但在民间仍然也产生了一些独特风格的诗,比如流浪诗人齐新光《一带一路诗集》,气势磅礴,雄浑而又悲壮,令人叹奇!举一首读读。
 
这里也是中国
 
嘶风的白马千群赛云涌,
溟濛的银山万叠比天高。这里,
少一寸领土,中国不能称之为中国,
少一座岛屿,南海不能称之为南海。
我是一片漂泊两千年的扁舟,
我的忠心不偏不倚指向北方,
我的脚步不畏不惧踏在南洋。
日月和星辰丈量了我的不知疲惫的身影和航程。
那位名曰华夏的女子,披着一袭蓝色的锦袍喜迎四海贵客,
鲲鹏展翅时,诸神开路,
兼济天下时,万国来朝。
我是一座竦峙两千年的岛屿,
人们斟满中国的美酒,唱着千年的渔歌。
隆恩渥泽,你赐给我三生有幸的美满,
你也悦纳我收获的每一颗沙砾,
襟宇浩荡,你寄予我一望无际的深情,
你也珍藏我采集的每一朵珊瑚。
·······  

 还有很多诗人的诗,把人生哲理隐喻在文字里,比如广东作家瑞雪的诗《两朵花》和《浮世绘》组诗,读后引人联想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两朵花

 从天亮等到天黑
红尘已走了一半 

菩提树与寺庙肃然静立
小鸟悄悄飞过
不留痕迹

 我打江南穿越而来
不过一个时辰

明月  流水 黄土地
全变了模样

 一朵花凋零在昨天
一朵花盛开在未来
 
这首简短十一行诗,表达了人生暂短和未来的希望,让人们去回顾和想象。

 
在网络上很有争议诗歌也不少,特别是农民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引起了诗家们的关注,
她的诗,具有浓厚生活色彩和对爱情追求的向往,有些评论家只看到个别词句,就一口否定,
看到一个“睡” 字,就想入非非,没有看到作者的思想闪光之处。余秀华出版了几本诗集,
完全可以说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又无限向往春天的诗,如此朴素又深情。
 
现代诗歌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自由体代替格律,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后,诗
歌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至今没有一个标准。从口语---民歌---朦胧---口水—悟,又从抒情、含蓄到隐晦,诗歌的形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故此,学写现代诗遇到了困难。一味重复、模仿前人诗歌,加之古代诗歌过于完美的形式,又与现实生活难于结合,无人能超越,限制了现代诗歌的发展。有位诗论家认为诗歌的最大难度主要是立意和呈现,其一是说作者想写什么 如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是随心所欲。给你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简单说就是创新的难点。其二是说如何运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就是要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做到这几点就必须凭作者的基本功夫和想象力。现代诗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保留诗味和美感。正因为这几点,近两年个人学习写诗,尽管写了很多,没有什么特点和进步,直白与口语化仍然是防不胜防,虽然口语也是诗,但缺乏美感。现代诗怎样写,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诗体越来越多样化,诗的理论越来越深奥,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如何冲出现代诗歌的围城,却成了一块心病。
 
诗歌淹没了我

攀上喜马拉雅山
看见冰天雪地
潜入海洋
只见鱼儿旋回
“我”来到世上
诗歌包围了身躯
到处莺歌燕舞
唐宋诗词花开遍地
诗意栖居,令人如醉如痴
在诗的海洋里
却无法吐出一句
 
床上摆满了“诗”书
陪伴度过了一日又一日不眠之夜
桌上桌下都是诗的狼藉
仍然踏不进诗的大门
诗歌淹没了我
却不能淹没好动之心
心在山顶,人在海底
何时冲出围城
另辟蹊径
放歌 ,心中的太阳升起
 
不知道怎样写诗,却仍然坚持在写,多数时候都是有感而发。但总觉得个人不是在写诗,而是在发泄情绪。渐渐地明白了写诗的人并不一定是诗人的道理,他只是一种诗歌热病。真正的诗人,才会创造出经典的诗。尽管如此,还是要在生活中去寻找诗意,这两年在学与写过程中也摸索了几点小经验:一是立意要准;二是不能过于直白;三是适当含蓄;四是要有美感;五形式要多样化;六是语言要精美。这几点说起来容易,写起来却很难。不管怎样,还是要不断努力,不求名利,只求心里平静。就像余秀华所说:“诗歌一直跟在身边,我想它的时候,它不会拒接我。”
大千世界,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有很多平凡小事往往令人感动,自然会引发写诗的兴趣。愿在人生不多的岁月里,能把生活中点点滴滴变成诗歌,让诗丛远方回来,面朝自己,忘记人生的忧愁与烦恼,带来更多地快乐,使生活中到处充满诗意。
 
                             2020年4月19日
 
 
作者简介:陈庭平 湖北荆楚人氏。自幼愚笨,学历短,较为勤勉。人到中年,常有专业文章发表,多篇获奖。毕生酷爱文学,但功夫浅薄。退休后误入红学和诗学,砺炼十载,撰出红楼札记一部。闲暇时写上几篇抒情小文。兴致所至,有感而发,写一些歪歪扭扭现代野诗,言不尽意的是口语多一点,难登大雅之堂,著有《苔花诗文集》。岁月如歌,在不多的时间内,愿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融合为诗歌,把诗从远方的记忆里拉回,真真切切面朝自己,让诗意生活带来更多得快乐。

稿稿

广稿广稿

CIP16500

稿

稿2019122020


稿150  

稿3423330539@qq.com

13113308976

wxfwxf3366

QQ3423330539





(:zjptzjpt  )稿稿++

稿2163064132@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