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记事】汤向龙:乡村修吓

 乡土文学微刊 2020-08-12

乡村修吓

作者简介:汤向龙,1975年生,浙江省临安市人,现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乡土文化爱好者,曾发表过散文集《啸岭笔记》。

       修吓应该是巫术的一种,孩子受到惊吓,年龄稍大一点的会食欲不振、精神委糜,襁袍里的婴儿会有发热、夜啼等症状。有时中西医束手无策,无奈的乡民们只有带着孩子去乡村修吓师的家里。奇怪的是,倒是奇迹般地有效果。

       记得我童年的时候就确确实实地去修过一回吓。

      我小时候常在外婆家住,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漫漫长夜里,在昏黄的灯光下,外婆就给我讲故事。

       外婆村子后面的深山里有一个地名叫红沙滩,我没有去过,但这个地名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曾给我讲过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是长毛来的时候将村子里的人赶进深山,在沙地里全部杀掉,沙地被染成红色,所以得名叫红沙滩。半夜里起来上茅房,想着长毛手提着血淋淋的屠刀冷笑的样子,居然吓得大叫了起来,连隔壁的伯父也听到了,披着衣服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得那个晚上心怦怦跳的感觉。

       受了惊吓,失魂落魄得像是落下了什么毛病似地,母亲忧心忡忡。经堂祖母的推荐,母亲带着我去外村的姨婆家里修吓。

       姨婆是堂祖母的亲姐姐,年近八旬,瘦小的一个老太太,满头白发,双目炯炯有神。由于是小脚,姨婆几乎足不出户。她的家在村脚的路旁,她的房间由于后窗靠着高高的石埂,昏暗得很,老木桌上方型的闹钟盒上摆着观音娘娘的石膏像。

       母亲絮叨着向姨婆诉说着孩子受了惊吓的症状。姨婆话不多,只是睁大了眼睛看了看我,然后果断地告诉母亲孩子确实要修吓了。而我并不知道修吓是怎么回事,心里有意识地认为是象医生一样要我吃药打针,于是吓得“哇”一声哭了起来。

       姨婆一边准备着修吓用的瓷碗与方巾,一边喃喃地帮衬着劝说我的母亲:“不痛,不痛,不哭,不哭,一下子就好了”。我将信将疑,哭声是止住了,只是抽泣着,恐惧似乎还未完全退却。

       姨婆已经准备停当,就吩咐我坐在屋子中间一张小竹椅子上,在瓷碗里装上米,却并不装满,然后用方巾包住,扎成一个倒钟状。姨婆走了上来,手里拿着那个倒钟,在我的头顶旋了起来,她那苍老的声音熟练地唱着修吓词。但我记不全其中的内容了,只记得有两句叫:“吓在山中,有山公山母;吓在水中,有水中龙王”。唱罢,姨婆用倒钟轻轻地碰在我的胸口与后背。

       我隐约感到修吓过程结束了,不但没有针和药,反而能听到老人的唱词,不由地放宽了心,破涕为笑了。

       姨婆小心地打开那个倒钟,将瓷碗翻了过来,在昏黄的灯光下,老太太眯起了眼睛仔细地端详着碗里的玄机,然后告诉母亲孩子是受了惊吓了。母亲不解,便问起了姨婆是如何看出来的。姨婆只是指着瓷碗里的米说着一些玄之又玄的话,意思是从米的形状里可以看出孩子受到惊吓的原因和程度。母亲探过头去看了看,虽然没有看懂,但却信服地点了点头。

       姨婆接着叮嘱了几句,告诉我母亲孩子很快就会无碍的。母亲如释重负地带着我回来了。回到家后不两天,在母亲眼里,孩子果然无碍了,于是母亲在堂祖母面前夸姨婆是神人。慈祥的堂祖母也自豪地说她的姐姐是个半仙人,村里人都说她是杨老令婆转世,能返老还童。当时我也不知道杨老令婆是谁,直到后来上了学,居然发现很多同学都曾去过姨婆家里修过吓,而杨老令婆则就是《杨家将》里八十岁挂帅的佘老太君。

       姨婆不是医生,更不是半仙,称之为巫师也许并不妥当,但姨婆是个善人,她晚年的主要生活就是为孩子们修吓。姨婆修吓是不收钱的,行了一辈子的善,留下了一个“杨老令婆转世”的美名。鲁迅先生的小说《明天》中,单四嫂子带着孩子去何小仙处问病,先生笔下的何小仙是何等地故弄玄虚和贪婪。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的小弄堂内,也有着从事“修吓”行当的半仙,生意兴隆,据说价钱不低。偏居山村的姨婆生活在那个淳朴的年代,我相信姨婆有神通的本事,也相信姨婆确实是杨老令婆转世,因为姨婆只是用这种本事来为村民们造福,何尝不是一种品德和神通?

        姨婆去世多年了,据说修吓的手艺曾传给她的儿媳妇。但现在同样生活在那幢房子里她的儿媳妇,也已年近八旬,似乎并没有听说多少修吓的故事。

       大约修吓的手艺在山村里已经真的失传了。

        可惜!

小编语

汤向龙这篇大作所提及的修吓,在很多地方被称为“叫魂”,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依然存在,叫魂的形式多样,同样所用的叫魂物质各异,据我了解,有用鸡蛋, 或用面狗,或用巫师等,也有用解厄的形式等。这篇文章值得看。

小编寄语 

文化与乡土文学欢迎赐稿!

1.投稿请务必发送至邮箱:191979538@qq.com或xiangyang_ma@163.com并注明投稿字样;并加微信号:xiangyang_ma88,以便联系; 

2.题材不限,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