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遥想呼应 2021-03-08

#国学新知识#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一)释字(词)

这里指郊祀,祭祀名。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汉书·郊记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礼记·月令》:“先立夏三日,太史谒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斋。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郊祀乃大者,不祭天者,乃不可祭小神也,祀必先郊也。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百神之祭不卜,而郊独卜,郊祭最大也。郊不辟丧,丧尚不辟,况他物?郊祝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祐”(见《春秋繁露》)。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上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废郊也,孰足以废郊者?故其在礼,亦曰:'丧者不祭,唯祭天为越丧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学士不探察,曰:'万民多贫,或颇饥寒,足郊乎?’是何言之误!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孙畜万民。民未遍饱,无用祭天者,是犹子孙未得食,无用食(饲)父母也。言莫逆于是!是其去礼远也。先贵而後贱,孰贵于天子?天子号天之子也,奈何爱为天子之号而无天子之礼?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无异人之不可以不食父。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离开天,乃敢为地,行子礼也;每将同师,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兴师伐崇,其《诗》曰:'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土攸宜。’此郊辞也。其下曰:'淠彼泾舟,丞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此伐辞也。其下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以此辞者,见文王受命则郊,郊乃伐崇,伐崇之时,民何处央乎?

郊祀的目的就是宣扬承天之序,实际上是君王对其统治地位合理性、合法性的宣示。

《说文》:“恒,常也。”《易·序卦传》:“恒者,久也。”《易·杂卦传》:“咸;速也;恒,久也。”《易·系辞传下》:“恒,德之固也。”

“用恒”,指遵循常礼,按规律行事。

本义指衣服中的裳,即古人的下裙。下裙以遮羞,穿而不脱也。引申义同经、纲,指固定不变的东西,特指自然规律或道理。

(二)释象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需卦》是《大壮卦》变为《大过卦》的中间卦。《大壮卦》先变为《需卦》,然后《需卦》再变为《大过卦》。《需卦》变《大过卦》时,《需卦》初九上行而居四位,成为《大过卦》九四。四位是近君之位,居四位者是君王的肱股之臣,夏王朝之前,王权实行禅让制,受让者一般就是居于四位的肱股之臣。《大壮卦》变《需卦》时,就是《大壮》九四依序登上了王位;《需卦》再变为《大过卦》时,《需卦》初九上行而居四位,成为《大过》九四,其志就是有朝一日而依序受禅让为王。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需卦》五位若取象为王都之所,则四位就是都城之郊。《需卦》六四与九五以及九三组成离体,六四为离体主爻,“离,南方之卦也。”故知《需卦》四位之处为南郊。《需卦》初九欲之四位,故曰“需于郊”。南郊是帝王迎夏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云:“先立夏三日,大史谒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斋。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需卦》天时在季春之月,在立夏之前。先立夏三日,是帝王斋戒以便亲往南郊祭天迎夏的日子,初九欲往南郊,助君王郊祀也。助帝王郊祀者,三公、九卿、大夫也。故《需卦》初九“需于郊”者,欲为君王之肱股臣也,以便为将来接受禅让奠定基础。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四位是文臣之位,三位是武人之位。文臣凭借贤能而为王是为“禅让”,而武人靠武力夺取王位是为“革命”。这从卦变就可以看出来。《大壮卦》有两种卦变形式:一种就是先变为《需卦》,然後再变为《大过卦》;一种就是先变为《兑卦》,然後再变为《革卦》。《大壮卦》变《革卦》的过程,就是武人靠武力夺取王位的过程,所谓“革言三就”,这里的“三”就是指三位的武人。而《大壮卦》变《大过卦》的过程则是贤能的文臣受禅让为王的过程。故《需卦》初九虽有为王之志,却不是靠武力争夺,而是靠贤能受禅让取得。选贤任能的禅让制是当时的恒道,《需卦》初九顺应这种恒道,以贤能之德博取威望、谋求王权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对,故曰“利用恒,无咎”。其《象传》亦因此释曰:“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需卦》初九“需于郊”,就是谋求将来受禅让为王,《汉书·郊祀志下》云:“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郊祀者,祀天以示承天之序也,逆之,则犯难也。当时社会以选贤任能的禅让制为恒道,不以武力为能事。《需卦》初九不以武力谋求王位,乃不犯难行也,故《象传》释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三)义理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我国历史上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王权实行禅让制。在当时,选贤任能,惟德才功绩卓越者方可共举为王,于是人人争做贤能。《史记》言“舜发于畎亩之间”。韩非子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这都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写照。《需卦》初九上进而“需于郊”,就是努力建功立业,以求得到民众支持和众多部落首领拥护,从而有朝一日被共举为王。“需于郊”就是指希望承天之序而为王也。人人皆可为尧舜,只要贤能圣明,都有可能通过禅让制获得王位。禅让制在当时是恒道,故用恒而无咎。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