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塑】信手拈来的指尖艺术,一双巧手塑造面中乾坤!

 一渔夫 2020-08-13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左安胜,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左安胜,山东临沂人,1970年10月出生,男,汉族,临沂市著名面塑艺术家,临沂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左氏面塑第五代传人。

在儿时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些五颜六色的小面人的影子,那时候面塑艺人挑担提盒、走街串巷,在他们的小摊前总会挤满来“凑热闹”的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资料。

在民间还有一个捏面人的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只见他拿起一个小面团,在手中经捏、搓、揉、掀,然后屏气凝视,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姿,最后再披上发饰和衣裳,在片刻之后,一个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便脱手而成了,而左安胜也流露了欣慰的笑容......

心灵手巧的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面塑技艺,在13岁时就能捏出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从业30多年来,左安胜在原有左氏面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传统面塑作品大多存放一周左右,大部分是孙悟空、猪八戒等戏曲人物形象,不仅存放时间短,也不受消费者的青睐。为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喜好,他不断钻研创新,在原材料面粉和面塑形象上潜心研究,契合临沂这片热土,结合沂蒙山本地特色,深入挖掘反映时代特色的红色主题文化,寓意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他所捏制面塑作品柔润鲜明,不裂不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左氏面塑”,深受人们的喜爱,制作的《女子火线桥》、《独轮车支前》、《乳汁救伤员》等红色主题系列面塑工艺作品,不仅形象新颖,存放时间也由按天计算变成了按年计算,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2014年,“左氏面塑”被列入临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的工作室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

从艺多年的他获奖无数,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比赛二等奖;2016年8月搜狐网旅游频道刊登《红石寨民间艺人和他的面塑人生》;2016年9月左安胜的面塑人生在临沂日报第四版头条刊发;2017年9月光明网刊登《巧手创作红色主题面塑》

2017年9月大众网报道左安胜巧手捏面塑喜迎十九大;2018年1月视觉中国报道《鸡狗传福》面塑作品;2018年1月左氏面塑传承人亮相年货大集多幅作品在大众网报道......

现在,左安胜不仅希望自己从事面塑技艺相关的创作,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热爱上面塑这项中国传统民间非遗艺术!

来源:搜狐 时代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