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4个心理学定律破局,让你不再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涣 2020-08-13

共计3444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阶段的大目标,如果现阶段,有这么一件让你认为像愚翁移山一样实现不了的事情落到了你的头上,你要怎么办呢?

例如考试,找工作,找对象,减肥、戒烟……

你是单纯的拒绝“我能力达不到”、“我还没准备好”,还是自以为聪明的“我这段时间好忙,没时间”,“没有人帮助我,一个人做不了”,其实,只要是逃避,无论找什么借口都是没有用的。同时,你想到过的借口,别人也会想到了。

看过这样一段话: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有这么4个心理学定律,可以让你不再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拆屋效应

——想说“我做不到”时,先接受任务再慢慢想办法。

鲁迅先生在1927年写了一篇文章,他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的这个例子一语中的,后来,这种人们面对困难“循序渐进”的心理就被称作“拆屋效应”。

这个心理被很多人利用,例如,老板会给员工分配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板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景,而老师也会从小问我们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工作。

对于这个大任务,大目标,大梦想,大多数人都会避而不及,找个借口匆匆躲开,也会有人随声应和“好好好”,脑袋里想这就是吃天说梦,画大饼。

说到底,每个人都会选择让自己觉得更容易实现的事情去做。

如果这件事一定要做,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即使不能面对“大饼”主动请缨,也必须要停止说“我做不了”这样的话。

很多困难,容易在人的心理上被放大。而且很可能这个任务本身就被利用了“拆屋效应”,本身就是完不成的,也就是说,貌似任务要求很高,但实际上期望并不高,这样的任务才是责任风险很小的任务。

所以,与其直接逃避拒绝任务,不如先把事情接下来,即使完成得不够好可能也不会损失什么。如果你能有“这个我做起来有些难,但是我会努力的”想法,然后全力投入把问题解决,那么就会有超出想象的收益。

当然,只是接纳任务是不够的,如果自己能力完不成,就要考虑到底差哪里,尽早跟领导沟通,或者想办法分解目标,寻找外援,而不是拖到最后一天才说自己完不成。

总结自己的过往经验,我还想说明一点:真正的自信,是干出来的。尽管成长很痛苦,但不成长更痛苦。

二,霍桑效应

——想抱怨,先干出业绩再说。

不抱怨的世界,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抱怨在生活中总是时常可见的,给大家讲一个心理学上著名的“霍桑效应”,它得名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外一个叫做霍桑的工厂。这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即使是这样,这里的工人们依然没有感觉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这让工厂的负责人们非常的费解,于是在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来寻找原因。

心理学家们来到工厂后,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用两年多的时间,找了两万多个工人谈话,这些专家在和工人沟通的过程中,耐心倾听了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他们对工人们的抱怨非但没有压制,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这样的一个行动让工人们长期积压的不良情绪得到了疏导,于是在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下,霍桑工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正视工作,并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这个有名的心理学效应也就产生了。

实际上,抱怨是每个人的权力,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你是父母还是孩子,你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疏导,就像霍桑效应所反映出来的,当人们想说的话说不出来的时候,或者他没有抱怨的行为的时候,他的内心未必波澜不惊,也许狂风暴雨正等待着那最后一片云的到来。

要知道,一个人内心的变化是非常神奇的,心情稍有变化,事情的发展就变得大不同了。例如,有的人拿了一手好牌却打得很烂。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抱怨也并不意味着傻傻地、喋喋不停地去说,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公平,谁谁又怎么怎么样了,任由自己负面情绪影响别人,助长负面能量的凝聚。还记得“踢猫效应”吗?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经常抱怨,那么自己的处境和人际关系也会变得非常糟糕,没有哪个领导愿意对爱抱怨的员工委以重任,也不会有一个经常抱怨的父母教育得出不抱怨的孩子。

所以,对于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不满,先要克制自己,把事情做出样子来,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对于他人,不妨多些理解和包容,听一听他们对自己,对遇到的问题的抱怨,也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更多了解。很多的误解和偏见都存在于没有说出的抱怨之中。

三,蘑菇效应

——想哭,成功了再哭。

蘑菇效应是源自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蘑菇长期在阴暗的角落生长,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是,到那个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照到阳光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蘑菇效应。

刚参加工作的人几乎都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那就是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不得不结束这段职业生涯,重新开始。

对于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来看,每个人都要从磨砺中走来,蘑菇效应是一个人“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也正是对一个人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只有走过现实的残酷,才能消除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

要是一份工作,你付出了最大的精力,但是还没有成果,那么就不必再坚持,就如同蘑菇的生长,也要理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

处于蘑菇生长阶段的人,孤立无援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不是人情冷漠,而是因为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所得到的任务要求和压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没有谁愿意和有力量无偿地去承担另外的一个人的培养教练和心情照顾。

职场和生活都不需要眼泪,眼泪代表着懦弱,只要有利益相关,无论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子之间,你的眼泪如同指责他们,让你受了不白之冤,让你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委屈。所以,当你处在蘑菇阶段的时候,请一定收起眼泪,接受磨炼,用明日的成功证明一切。

生存和发展是永恒的话题,适者生存,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来,路很长,别掉队。

四,鲁尼恩定律

——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鲁尼恩定律是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提出来的,意思是说竞争就好像赛跑和打架一样,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赢,弱小的未必就会输。只有那些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赢家。

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同样如此,职场的竞争就像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阴沟里翻船的事并没少发生。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人生还有更精彩的舞台,虽然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输了,只要你的梦想还在,坚持也是职场辞典中一个绝对彪悍的词,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放弃,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认输!只要一个人的努力不停歇,只要他愿意付出,积极向上,奋起直追,那么就一定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笑到最后,努力到最后,也不是一句虚话,这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做起,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所有的成功都是用努力构建的!

面对同样一个限时完成的工作,为什么有的人给自己找借口,说三天的时间太短,展示不了自己的才华。还有的人说,我会努力把握我的每一次机会,哪怕它只有三天。这就是差距。

想要笑到最后,就需要将自己的眼光调远到未来一年甚至十年去思考问题,工作、生活综合考虑,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每一天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每一天都决定了你是否能拥抱成功。从现在开始,从正确的心态的培养开始,要懂得分析自己的现状,给自己设立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超出其中的差距,了解自己的潜能、找到不足,发挥优势,借助现有资源,做更多的尝试,保持谦虚的心态待人处事,模块不差距,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人成熟的标志是该动脑的时候,别再动情。

当你再次想要脱口而出“我做不到”的时候,先让自己再坚持一下,那些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向脚下攀上高山的路,走着走着,便到了顶峰。不抱怨,不叫苦,当你抵达目标之后,感动之泪比挫败之泪更让自己觉得开心。

把事业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

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让你日久见高度。

把爱人过成恩人,

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