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胃生津、温阳散寒……中伏除病根,一定要吃它!

  平凡的人 2020-08-14

学中医 慧生活

小编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除病先机不要溜;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这些谚语都提醒咱们大家:中伏最重要!因为,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三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中伏一定要上桌的食物~



伏天吃羊,比冬天还好

提到羊肉,或许会有不少人觉得在冬天吃才有滋补作用,但其实在一年中最热、人体营养消耗最大的大暑节气,也就是中伏,吃羊肉也是有保健养生作用的。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民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吃伏羊享健康”之说。


排毒排汗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暖胃生津

夏天,冷饮、空调很容易给肠胃带来健康问题。冷饮容易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空调则可能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甚至得上“空调病”,夏天吃羊肉有暖胃生津的功效。


温阳散寒

许多人觉得夏天吃羊肉可能会上火,其实并非如此。夏天是人体消耗最大,也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营养消耗最多的季节,所以夏天吃羊肉同样有很多好处。羊肉味甘、性温,体质虚寒的人夏季适量吃羊肉,可温热身体,祛除寒气。


增强体质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就有吃“三伏羊”的说法,“夏天吃伏羊,健康又壮阳”,中医也认为,夏天吃羊肉能够祛寒解毒、补中益气,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增加高温天气的抗病能力,补充体内的能量,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夏天吃羊最好清炖


夏季吃羊肉,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降火”,也就是应该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建议尽量采用清炖的手法,避免烧烤等方式。以清炖的方式烹饪的羊肉清爽不油腻,味美而鲜,可以在补充人体元气的同时避免上火。同时在烹饪时少放食盐、葱姜,更应避免辛辣燥热的作料。


羊肉+萝卜:平衡解腻最般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蔡骏介绍:羊肉性温,吃时最好配些凉性、平性的蔬菜,羊肉的“绝配”,非萝卜莫属。

一方面,荤素搭配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另一方面,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去油腻、有助消化。


萝卜炖羊肉

【材料】 萝卜500克、羊肉250克、植物油、料酒、酱油、盐、白糖,葱、姜少许。

【做法】 将羊肉、萝卜洗净切块,分别焯水备用。锅内放入油,油热至七成时,加白糖,用铲子不断地搅拌至糖冒泡时放肉翻炒,待肉均匀上色后,放酱油,同时放葱段、姜片。盖上锅盖炖 5 分钟后放入热水,用大火炖开后,放料酒,改为文火炖。待肉六成熟时,将萝卜倒锅内,放盐,把肉和萝卜炖烂熟即可。


羊肉+山药:补气暖胃

羊肉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山药性凉,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药性平和。羊肉和山药一起做成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或阳痞不举等。但是对于湿热所致泄泻者忌用。


羊肉山药粥

【材料】 鲜怀山药500克,羊肉250克,糯米适量。

【做法】 将羊肉、鲜怀山药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羊肉并非人人都能吃


羊肉是温性补品,温阳祛寒,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


适宜人群

因为羊肉本身有补肾壮阳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当作是壮阳佳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阳虚人群和虚劳怕冷、中气不足的人群都比较适宜吃羊肉。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易口干、易上火、大便干结的人,阳气旺盛内热重、阴虚内热、湿热体质,以及患感冒的人不宜食用羊肉,否则易助热伤阴,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