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荒”为何要退耕还“荒”?

 高山之巅图书馆 2020-08-14

北大荒地处中国东北部,具体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河谷、三江平原的广大贫瘠土地。东北地区是世界上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地非常肥沃,但这片土地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耕种,导致了千里之外都是广袤的荒野,于是被人称为“北大荒”。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中央大力推进东北垦荒,时至今日,东北也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不过进入21世纪之后,中央又开始在东北实行退耕还林,将部分耕地重新恢复成为森林和湿地,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北大荒”呢?

这要从清朝时期说起,在清朝,东北地区被视为“龙兴之地”,不允许汉人自由进出东北,而清朝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40多年,修建了一道总长达1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柳条边,因此在清朝的封禁政策之下,广袤的东北地区就成了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

直到清朝末年,清朝废除了封禁政策,允许中原民众进入东北地区,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到了1910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800万人。但位于东北地区北部的北大荒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冬季漫长而又寒冷干燥,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

自建国之后,人口日益增长,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国决定开发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不得不承认,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型粮仓。

有数据显示,北大荒共有耕地4300万亩,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这个数据按照人均每年消耗400斤粮食计算的话,北大荒可以解决1亿人的温饱问题,在其中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玉米产量占全国的45%,稻米产量占全国25%。

自20世纪末,国家开始了重大调整,决定恢复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退耕还林。

为什么开始恢复北大荒,实现退耕还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对北大荒无限制的开垦、排水以及捕猎等等,使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水土流失严重

在北大荒的开垦过程中,累计开垦出200万公顷左右的耕地,修建100多个农场,还大规模地种植了水稻、高粱等农作物。而这些耕地面积逐渐的盖过了原有的森林、草甸、湿地等面积,让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加剧了水土的流失。

据统计,北大荒黑土地的地表层,每年都在以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且原本近1米的黑土层,如今已经不到40厘米了,部分土层也都出现了黄土特征,甚至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沙化现象,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估计再过几十年,我们将失去整个肥沃的黑土层。

2.生态问题日益恶化

在北大荒的开垦过程中,已经有近一半的森林和湿地消失,大量的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或被捕杀,或被迫迁徙他乡,导致一些珍稀动物如梅花鹿、东北虎等几近灭绝,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随着北大荒湿地面积骤减,生物多样性也在日益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灾难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比如干旱和洪涝……

如此一来,曾经富饶肥沃的土地开始变得贫瘠起来,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对北大荒实现退耕还林。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巨大转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