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哪个好?

 千冰室 2020-08-14

徐悲鸿收藏白描《八十七神仙卷》,认为作者是吴道子,未有定论。

相似的手卷《朝元仙仗图》被普遍认为是北宋初期绘画“标准器”,作者武宗元。

实际:

《八十七神仙卷》不是唐画,不是临摹《朝元仙仗图》。

《朝元仙仗图》,作于北宋初,其艺术品质要高于现存《朝元仙仗图》。

《朝元仙仗图》不是历史上北宋内府收藏的那件武宗元原作,应作于南宋初期,作者可能是翟汝文。

《八十七神仙卷》(上)《朝元仙杖图》(下)

《八十七神仙卷》收藏

《八十七神仙卷》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购得,卖主是一位德国籍夫人。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推定作者为唐代画圣吴道子。并刻了一枚“悲鸿生命”印钤于其上,随身携带,不离其身。

1942年5月徐悲鸿在云南躲避飞机轰炸,此画遭贼窃。幸运的是两年后此画又现身成都,徐悲鸿再次以重金购回。

1948年,重新装裱,补写被窃贼挖去的跋文,重钤“悲鸿生命”印,又请著名画家张大千、画家和鉴定家谢稚柳、哲学家朱光潜等人题写跋文。1953年徐悲鸿去世,夫人廖静文将此画捐献给国家。

八十七神仙卷(高波工笔重彩)

《八十七神仙卷》各家意见

徐悲鸿(及盛成):盛唐(作者吴道子);

谢稚柳:晚唐;

张大千:晚唐;

黄苗子:宋,略晚于《朝元》;

杨仁恺:宋,是《朝元》的摹本;

徐邦达:南宋;

《八十七》与《朝元》哪个好?

徐悲鸿曾评价《朝元》:

此画是临本,并非创作之原作;

此画艺术质量甚差。他说,用《朝元》换《八十七》,他不愿意!语气有怀疑《朝元》不是北宋武宗元作品。

徐邦达:

《朝元》是壁画的未完工的小样粉本,《八十七》则是刻意临仿的正式画卷。《八十七》更精致。

《八十七》接近唐吴道子,《朝元》更接近宋之学徒。

《朝元》之奔放更接近唐之“吴家样”,《八十七》之精细更接近宋之李公麟(晚于武宗元)的结论。

《八十七》唐画?宋画?

“唐派”认为:先有精致的原稿《八十七》,后有粗糙的临摹品《朝元》;

“宋派”认为:先有简略的《朝元》,再有细腻的《八十七》。

1准确性《朝元》有些地方的线条描绘错误或错位,有些部分正确的画法见《八十七》。

扶桑大帝线条比较图,左《八十七》,右《朝元》

玉簪线条比较,左《八十七》,右《朝元》

凭几比较图,左《八十七》,右《朝元》

武将比较图,左《八十七》,右《朝元》

2.完整性《朝元》中有一些地方没有完成,《八十七》则完好、连贯、准确。

廊桥栏杆比较图,上《八十七》,下《朝元》

3.线条质量《八十七》更高。

男仙衣纹比较图,左《八十七》,右《朝元》

4.节奏《朝元》显得更平均。

东华天帝线条比较图,左《八十七》,右《朝元》

徐邦达认为《朝元》作于北宋而《八十七》作于南宋,杨仁恺、黄苗子也持大致相同的观点。李凇认为:《八十七》在前而《朝元》在后。

《八十七》到底作于唐还是宋?

为什么《朝元》之主神没有“衮冕垂白珠”?这与宋初皇家礼制有关。

实际上唐代正式祭礼只用一种冠,即衮冕,正式的斋礼仪式用衮冕服,结束回宫是用相对简洁的通天冠。两者形式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天版和十二旒。

从敦煌壁画上可看到这种制度似乎保持到五代(如98、454等窟)。但到北宋初期有了变化,宋太祖认为现有的衮冕过于华丽,于是在乾德年间新造冠冕:这种改造持续了较长时间,至仁宗时有了一个详细的改制记录,衮冕大大缩小,天版的长和宽各减少了三分之一,珠饰也减少减轻。即使这样,宋太祖似乎还是喜欢轻便的通天冠。与唐代皇帝不同,从他开始的北宋最初三位皇帝,通天冠经常用于正式场所。

武宗元作《朝元》正是真宗时,这大概是《朝元》之主神“东华天帝君”与“南极天帝君”头戴通天冠的原因。

《八十七》东南二帝都是“服通天冠、绛纱袍”,与《朝元》并无二致,因此只能是北宋末年孔子像恢复旧制以前所作。联系到敦煌莫高窟唐代诸多帝王图像,都是冕旒旧制,一直保持到五代,所以《八十七》没有如谢稚柳、张大千所说“晚唐”之可能。

挂在帝王冕旒或通天冠两侧、从玉簪上垂下的黄主纩,呈椭圆形状。功能为“充耳”,象征不听谗言,其实和垂旒具有同等作用。《八十七》之大黄主纩未曾见于五代以前,亦难见于元后,只在宋元间。

《朝元》(及《八十七》)中的乐队结构也透露出与唐代文化的隔膜。有一种北朝至唐代十分流行而今不使用的乐器“竖箜篌”图中没有。

《八十七》的作者会是谁?

北宋画家王瓘

1.宋初王瓘非常有名(“古今无伦”“于乾德开宝之间,无与敌者”);

2.王瓘学自吴道子(临摹洛阳老君庙五圣朝元图,“深得吴法”);

3.王瓘不满意于吴道子,进行了变革(“变通不滞,取长舍短”);

4.王瓘画风精细(“尽工”);

5.武宗元对他非常崇拜(“恨不同时,亲受其法”);

刘道醇是与武宗元同时期的人,他将王瓘列为宋代第一画家,唯一的“神品上”,甚至认为“前无吴生”,可见推崇极矣。今观《八十七》,应是继承吴道子的传统并有所变革,应为宋代一流画家所作,可能出自王瓘。

《八十七神仙卷》不是作于唐代,而是作于北宋初期。其作者难以考实,很可能会是王瓘或武宗元,肯定不是吴道子的原作,但仍然属于绘画史上的一流作品。

艺术水平高于《朝元仙仗图》,而且时间上还要更早。

《朝元仙仗图》不能作为北宋绘画的“标准器”,它不是武宗元的原作,是南宋的摹本,直接的作者可能是翟汝文。宋、元跋文可能是真实的,但并不能掩饰其较低的艺术品质。

目前学术界过于高估《朝元仙仗图》而忽视《八十七神仙卷》的偏见应该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