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季: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探秘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兼有最高学府(大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国家教育部)双重性质,又称“太学”“国学”、“国子学”或“国子寺”。

注意喽,国子监这个“监”字,在这里不读“兼”。“监”作监察、监视、监狱解时读平声jiān(兼),用作牧马监、钦天监、中书监等官署名时读去声jiàn(荐)。

北京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监学一体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位于北京城东北,从安内大街和雍和宫大街分别东转、西转,就可以进入国子监街,与著名的雍和宫只相隔一条马路。

国子监街过街牌楼

过集贤门、太学门,就是一处值得驻足的景观:琉璃牌楼。这可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显示的是崇文重教的象征,也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九年。

这样高大上的建筑,自然也有它的讲究,照例是文官走左,武官走右,皇帝走中间,所以,中间也叫龙门,走中间这个门要跳一下,就是所谓“跳龙门”,不少学子到此游览皆好这一下的跃动。

琉璃牌楼正面和背面分别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圜桥教泽”、“学海节观”横额。

“圜桥教泽”是圜(huan) 通圆,是围绕的意思,指后面辟雍四面环水,水周流不断,象征教化不息。“学海节观”大概指的是指学生众多。

过琉璃牌楼,就是四面环水的辟雍。

雍是国子监的主体建筑,“辟雍”二字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按照汉代儒生推断,西周的太学名辟雍,同时又解释明堂外环水为辟雍,也是周天子讲学的地方。但是,这一规制到了隋唐就消失了,所以,中华文化圈里的越南、韩国、东瀛类似国子监的建筑里,也都没有辟雍,唯这一座乾隆年间恢复的辟雍,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最高学府的礼制建筑。

这一座四面环水的大教室,也不是凭空想象恢复出来的,是著名的大才子、当时的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务刘墉主持,用了两年时间,才将失传近千年的辟雍重现于世。乾隆龙心大悦,召集官员、各国使节、国子监监学之类不下四五千人,在这里搞了一个“临雍讲学”大典,不可谓不轰动一时。也由此定了规矩,以后历任皇帝都要在这里讲学,至少一次。

走进辟雍,里面空间很大,据说这还是时任户部尚书的和珅的功劳,他揣度圣意,审核刘墉的设计图时,用抹角架海梁的方法,修改省去了设计图里的四根柱子,有效地利用扩大了内部空间。室内龙椅专供皇帝临雍视学所用,上方有乾隆手书的“雅涵于乐”匾额,雅就是正、高尚、不俗,涵,即潜入水中、包涵、包容,合称高尚包容在“乐”,乐就是音乐、快乐、喜爱的意思。

注意喽,辟雍这个大教室却是没法板书的,皇帝怎么上课呢?皇帝在室内龙椅上一坐,听课的却在外面跪坐,皇帝讲一句,传胪官站在门口就人工传出去一句。一堂课讲不了几句,用时却不短。

国子监的构成主要是有贡生和监生两大类,都是学生。顺治初年,主要招收满汉贵族子弟,之后,建立荫萌制度,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留学生里还有琉球学生与俄罗斯学生。贡生在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四种。清代没有了选贡和纳贡,却加上了拔贡、副贡、优贡、例贡,清初还出现过一种功贡。入学之后,在这里学习期限大致为36个月,监生可以在学习期限不满的情况下参加考职入仕。

国子监的教职人员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八旗官学和琉球学馆还有教习,曾出过元代的许衡,明代的吕柟、董其昌、袁中道、文彭、高拱、严嵩、徐阶、王锡爵、张居正、方从哲,清代的刘墉、纪昀、吴伟业、王士祯等名人。

国子监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以儒学为主,明代初期,国子监尚有算术、书法、律令、礼仪、习射、音乐,但以后逐渐废除,到了清代国子监的教学内容就变成了纯粹的科举考试训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十三经、二十一史。

教学方式有讲书、自习、考课三种。这个考课就是考试了,分为大课、月课、堂课、小课和季考五种。不比现在的学校考试少。目标直指科举和考职,是明明白白的应试教育。

彝伦堂是辟雍殿末建成之前的讲学之地,之后成了监内的藏书处。

彝伦堂的东西两侧是国子监的六堂,如同现代学校中的六个班级,分别是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

国子监内的国槐也是值得一看的景观。在中国古代,国槐被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广植槐树,有考中高官之意。国子监内外广植槐树,始自周代,是沿周礼之制。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株,一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再就是位于辟雍殿西侧的“罗锅槐”。 

从国子监通过一座“持敬门”,可以直接去孔庙。

先师孔子像。

规制不低。

大成殿的规制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

殿内一景

殿内一景

国子监内碑石

弘道/摄影  书生/配文


☆ 作者简介:弘道,学生。易书生,闻道阁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