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军记略丨冰海纪行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本文作者/曹昱

自幼生活在中原,尽管从军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但是,到了驻渤海边某海军部队,我才知道,原来不只南极和北极,这里的海到了冬天也是可以结冰的。每年冬季,这个部队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冰情调查,我的一位兄弟所在的气象台,每年都有官兵参加这项任务。

农历腊月二十三,基地宣传处史宗金处长给我打来电话,说破冰船援救了两艘地方货轮,从北京来采访的记者晚上就到,他已经与我的主任廖业儒说好,让我准备准备,随他参加这次采访。我已经多年不从事新闻工作,采访内容又是基地的工作,不在我所属司令部的范围,明天又是小年,有些不大情愿,却又不好拒绝史处长的盛情,回家简单收拾准备,找来一台相机带上。

晚上,一台依维柯车拉着海军的采访组来到部队。他们走下车,定睛观瞧,除了两位记者不大熟悉之外,海军政治部摄影干事龙运河、海军报记者窦为龙和中央电视台驻海军记者站的韩立功,过去就熟悉,有的还一起出海参加过其它的采访活动。晚上,大家在一起商讨采访计划,这时候,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1月26日深夜,浙江临海市海洲海运公司“枫叶518”货轮、浙江“温油107”油船,在营口鲅鱼圈港外锚地被海冰围困,随时有船破人亡的危险,正在海上作业的海军“海冰721”破冰船接到海军命令,迅速赶赴出事点,官兵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终于在29日凌晨使两船安全进港。海军政治部胡彦林主任了解到此事,指示宣传部门和媒体迅速组织人员采访报道。

据说,这两艘被救的地方货船现在就停泊在营口港,“海冰721”破冰船仍在海上作业。看情形,我们恐怕要远行了。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依维柯载着我们一行环渤海湾,长途跋涉,向营口方向驶去。中午,我们在马路边小店简单吃点东西,一刻不停继续赶路。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营口鲅鱼圈营口港务局所在地,与港务局有关领导接洽后,驱车直奔停泊两艘被救货船的码头。

浙江“温油107”油船停靠在码头一侧。码头之上无遮无拦,风呼呼地嚎叫,船舷一侧流淌的水已经冻结成为巨大的冰溜子,手根本就伸不出来,我只好把照相机揣在怀里,防止它也被冻坏无法工作。

再看那海面,哪里还有波浪,早已经凝结成一大块冰面,海水似乎安静地休眠了。

我试着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向下捣,撞击处发出“碰碰”的声音。船上的二副姚建斌告诉我,这里的冰估计至少也得有半米厚。

船长叫袁中卓,在船上已经有三十年的工作经验,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巨大而危险的海冰。船上的人都围拢过来,给我们详细介绍当时遇险的情况。

“温油107”是23日晚上一点多的时候,到锚地准备进港。这时候的冰情已经很严重,港口已经被封闭。当时的情况很恶劣,海面冰厚30 至40 厘米,有的地方甚至厚达1米以上。多日被海冰围困,船上供给断绝,主副食品消耗殆尽,11名船员靠救生筏上仅剩的一点压缩饼干维持生命,燃油也即将用尽,全船面临着停电、停水、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绝境。即使如此,情况非但毫无转机,而是更为糟糕,海冰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冰下面的海流漂移。船被厚厚的海冰咬住死死不放,向暗礁区漂移,随时都有船碎人亡的危险。他们向国家海上搜救中心发出紧急求救电报。

7个小时之后,“海冰721”破冰船接到海军命令前来救援,破冰船从不同角度“挥戈”切开海冰,将“温油l07”周围撕开10 余米的缺口。由于“温油107”动力已失,支离破碎的残冰,仍然使“l07”喘不过气来。“海冰721”上的官兵冒着两船碰撞的危险,贴着“107”船,一米一米地把冰斩碎,使“温油107”摆脱海冰的纠缠,恢复自航能力。看到船已经基本脱离险境,“海冰721”破冰船调转船头迅速救援据此不远同样遇险的“枫叶5l8”船,“温油107”由营口港12号拖轮协助进港。

破冰船离开不久,“温油107”舵机出现故障,操纵失灵,失去自航力, 12 号拖船无法完成引航任务!“海冰721”解救“枫叶5l8”船之后,片刻不停,再次调转船头,营救“温油107”。凌晨3 时,海上气温已经降低到零下40 多摄氏度。3 小时后,在12 号和后赶赴支援的16 号拖船与“海冰72l”全力配合,“温油107 ”被引航进入鲅鱼港外1 号灯标区。

船上的海员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来,一幕幕场景令人惊心动魄,看得出,对遇险,他们至今还心有余悸,对海军官兵,他们是发自肺腑地感激。

这里采访告一段落,我们来到据此不远另一码头停靠的“枫叶518”货船。沈梦根船长大老远迎了过来,引我们上船。这艘船此次冰海中被困长达76小时。

24日到25日,被海冰卡住的“枫叶518”货船开始随冰漂移,涨潮的时候向东北方向飘,落潮的时候开始向西南方向飘,一来一去漂移出去10多海里。这样没有动力地随冰飘动,令人心里发毛。求救信号发出后,营口港16号拖船赶来援救,从左舷过来,距离船还有0.4海里的时候,因为中间厚厚的海冰,船无法继续前进。半夜一点多的时候,营口港14号拖船从船尾上来,从右舷破了四次冰,也无法接近。情急之下,船员吊绳索下到冰面上,用锤子去敲击冰面,依然无济于事。正在焦急无奈的时候,“海冰721”破冰船来了,距离25海里,两条船对上频道,沈船长就开始对着话筒不停地喊:“海军721,你在哪里”、“海军721,还有多少里……”那情形,就是等到了救星。

“海冰721”到来时,随冰漂移的货船,距浅滩只有百米,随时有可能被海流迫上浅滩。营救任务必须在120分钟之内完成,否则,不仅船毁人亡,而且,船上数千万元的货物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破冰船过来,用船舷的力量压冰,压不破。“前进四、后退四”,再压!前进、后退、再前进!前后破冰七次,厚达一米多的海冰,被一点点劈开。距离货船只有30米的时候,破冰船又全速前进,冒着被搁浅的危险,从贴近浅滩的右舷再破冰四次,切开积冰,直到两船几乎并拢。

沈梦根船长竖起大拇指说:“我干了一辈子海员,站在船上看,最后那一下,两船之间的距离也就只剩五六米左右,你们海军的船长技术很高,让别人,恐怕都不敢。”

“枫叶518”在距离浅滩和礁石只剩下两米的时候,成功地被破冰船援救出来,船上18名船员相互拥抱,庆贺成功脱险。

营口港务局的王处长告诉我们,“海冰72l”破冰船成功完成两艘船营救任务之后,港务局的领导考虑到“海冰721”船救援过程中,船上给养消耗大,要给补充一部分,但是却被船上的同志拒绝了,说还要抓紧时间去执行海上作业任务。

我们告别两艘地方货船和港务局的同志,准备启程展开下一阶段的采访。“浙温油107”、“枫叶518”的船长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他们马上也要启程回家与家人团聚过春节,这次经历让他们终身难忘,见到“721”船上官兵的时候,一定代他们致谢,感谢亲人解放军!

农历腊月二十五,我们的车到达秦皇岛。

我们计划从这里搭乘另外一艘破冰船“海冰722”,深入到冰海,寻找正在海冰作业的“海冰721”。

第二天上午,我们登上停靠在秦皇岛码头的“海冰722”。伴随着一声声汽笛,破冰船迎着刺骨的寒风,驶向大海的深处。

“海冰722”船有些年头了,甲板的许多地方还是木质结构。尽管如此,甲板和船舱内几乎一尘不染,许多地方已经被擦拭得露出本色。看的出来,官兵用工之勤。

海面上风很大,却没有营口港那里厚厚的冰面,断断续续能看到一些凝聚成冰的海面,都是薄薄的一层,几天前,这里可能有小面积的降雪,冰面上覆盖着白白的雪,像是随手丢弃在海面上的白绒面巾。阳光很好,海上能见度很高,可以远远地看到海天相间的美景。一位战士很有经验地告诉我,这儿距离有冰的海面还有一段距离,外面风大,可以先到舱内暖和暖和。

驾驶室里,我们和船长尹一凡聊起来。他告诉我们:这艘破冰船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造的。1969年,渤海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冰冻,“渤海二号”生活平台、设备平台和钻井平台全部被冰推倒,“渤海一号”平台的支座部分被冰割断,百余艘中外船只被冰围困,因无法抢救损失惨重。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亲自批示,上海求新船厂仅用101天,自行设计、建造了这艘我国第一艘破冰船。“海冰721”破冰船是此后建造的,是我国第二搜破冰船,许多地方进行了改进,性能也比这艘船优良得多。

此次采访尽管仓促,出门之前,我还是抽空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海冰问题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地球的两级,冰层常年垒聚,冰层厚度达到两千多米。海冰坚硬,甚至可以“削铁如泥”。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大客轮就是遭遇冰山撞击而沉没。进入冰海流域的各种船只,都如履薄冰,深恐受害于这些海中“杀手”。我国渤海、黄海海域地处地球低纬地区,每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冰冻现象。有史料记载的,渤海在上个世纪共发生过3次严重冰情,分别出现在1936年、1947年和1969年。尤其是1969年的这一次,冰封时间持续一个多月,渤海除海区中央及渤海海峡外,几乎全被海冰覆盖,乃至辽东湾绝大部分海域也被封冻,几千吨的海轮无法通行。该湾南部湾口处有大量的浮冰块,冰块大小不一,小者几平方米,大者达几十平方公里。除湾口附近冰厚有8至20厘米外,湾内冰也有30到100厘米的厚度,最厚的地方达2.5米。渤海湾沿岸海冰堆积现象严重,一般为2至3层海冰重叠在一起,多的地方能重叠4层,冰的厚度有30至70厘米,最厚的地方达到1.5米,堆积高度甚至到2至4米高,以致在大沽口外形成“冰丘”。

当年,有大批海军部队官兵奉命参加渤海救援,那个时候,我国对冰海考察还是空白,没有冰情资料,更没有破冰船,因此,冰海救灾异常艰难。为解救被冰封的船只,10枚手榴弹捆在一起埋在冰层下爆破,冰层却纹丝不动。冰情严重时,刚刚破开的冰层,20秒钟的工夫冰层又合拢了。有的船员将两吨大铁锚抛下,企图把冰砸碎,也无济于事。船员走上冰层,将尾缆结在首锚上,船首松链,船尾绞尾缆,把大铁锚从冰上拖到船尾处海水里,然后一边倒车,一边绞锚,才把船从冰中退了出来。

那一场海冰灾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不仅由此催生出这艘破冰船,而且,海军相关部队和机构也从此开始每年一次的冰情调查,对环黄渤海几十个站点进行海冰要素和水文要素调查和资料采集分析。与此同时,破冰船还随机担任冰海抢险、破冰引航等任务。30多年来,两艘破冰船在冰海中救助船只上百艘。

船长告诉我们,船快要进入有大面积海冰的区域。我们走出船舱,瞩目远望。白茫茫的海冰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紧接着,大块大块漂移的冰块挤向我们的乘船。海冰撞击船舷,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响。

破冰船行驶在冰海,犹如锋利的快刀,撕开一条长长的豁口。我注意到,破冰船船首特质的锰钢板的确非常坚硬、锋利,迎着海冰“张狂”的大嘴奋勇直前,真是针尖遇到了麦芒,大块的浮冰像一个个冰作的盘子,被破冰船拦腰斩断,破碎的海冰从船首两侧飞溅而出,在旁边的冰面上“咯啦啦”滑出去老远,大块的海冰也被撕裂,缝隙瞬间伸展出去数米。那些被撕裂的冰块,又被船冲击、压迫,斜身挤入后面冰面之下,两层冰层叠起来,隆起凸起的小冰丘。这或许就是破冰船与其它舰船明显不同的地方,面对冰海,它毫无畏惧,像一位冲锋的战士。

中午的时候,远远地我们就看到正在冰海作业的“海冰721”破冰船,两艘破冰船发出信号,逐渐靠近。机器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又瞬间停歇下来,两艘船的船首慢慢接近,到两三米远的时候停了下来,战士们搬来一块约有三四十厘米宽的木板,用绳索牵引,这边搭在船首,另一头搭对面的船腰上,龙云河和窦为龙率先走上去,沿着木板走向“海冰721”船。战士们扶着我走上船首,几米之下,就是已经被搅动得非常凌乱的冰海,尹船长和对面船上的战士对这种情况似乎都胸有成竹,笑眯眯地看着我,几位熟悉的气象台的官兵也在对面的船上招呼:曹干事,过来吧,没事,很安全!脚踩在木板上,上面尽管有有些水渍凝结成小块的冰,但是却很牢稳,几步跨过这块冰海之上的“独木桥”,登上“海冰721”船。“海冰722”船掉头返航。

“海冰721”船明显比“海冰722”装备好许多,钢制的甲板,船舱内设施齐备,还有一个小型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我一眼看到司令部航保处处长王继光,这是一位很有儒雅气质的处长,也是气象台逐步生长起来的干部,业务素质很好,现在正攻读博士。记得有一次,部队执行一项任务,眼见阴霾的天气始终不见好转,许多首长担心无法按计划实施,都在那里发愁,见到王处长,询问气候情况,王处长很轻松地告诉首长,到下午几点的时候就会云开雾散,按计划执行任务应该没有问题。下午,到那个时候,天气果然好转,众人无不惊叹。王处长招呼我在边上坐下,同行的记者开始采访援救地方船只的情况。

船上的同志说起救援的事都笑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似乎屡见不鲜,小菜一碟。王继光处长倒是很惋惜地说,他们在一个海域遇上了难得的“坐冰”机会。这种“坐冰”,就是寻找到一块比破冰船还要大的冰盘,让船停在海冰之中,关闭船上动力,随冰漂移,在漂移的过程中,再对海冰、海流进行测量分析,本来获取完整数据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是刚坐了一半,就接到救援的命令,尽管“坐冰”机会难得,但是为了挽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他们只好放弃,开足马力,斩冰破冻,紧急营救。讲到救援时的一幕幕惊险,船长杨玉安微微一笑,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遇到几件,小打小闹的事就更多了。

采访非常顺利,营口的采访和这里的叙述互相印证,已经完整地把救助的细节了解清楚。我们随船行进在冰海之中,也切身感受到冰海冷酷而庞大的阵势。

走出船舱,阳光下,整个海域都是海冰,没有海水的蔚蓝,只有耀眼夺目的银白,一块块地漂浮着,如果不是置身于船上,真有一种置身于陆地冰天雪地的感觉。破冰船破冰前进,海冰与船撞击着,浮冰与浮冰相互挤压着,静寂的大海,把流冰与船体碰撞发出的“砰、砰”轰响和“咔嚓、咔嚓”的断裂声传出去很远。透过撕开的冰块,喷出的海水转瞬间就被冻结为凝固的海浪,趴卧在浮冰的边缘,成为一大片凝固起来的冰雕作品。

船在冰海航行,观望这冰的海洋,不知不觉,太阳西向,鲜亮的天空逐渐变得桔红,冰海在这桔红色的天空映射下,也变得缤纷多彩起来,远处与天空染成一个色调,近处阳光微弱的地方已经显得灰黑暗淡,冰缝之间翻涌上来的海浪,又涂抹出一条条不规则的白色,像那高原之上飘舞的哈达。冰冷的世界在这桔红色的夕阳下,变得有点暖洋洋、富有亲和力。

望着这种陆地上难得一见的别致风景,我忽然记起,这里曾经有民间传闻,在清朝乾隆年间,渤海海面上曾经出现过一次奇观,平静的大海突然起火,海水沸腾,老百姓争相观看,以为是神话传说里的张羽又再煮海。《天津县志》也明确记载“烧海凡三日不熄”。我想,海上燃烧的大火,应当就是海底冒出的石油和天然气了。距此不远,就是我国渤海石油公司的钻井平台,是出产“黑色黄金”的地方,那可是国家的宝贝。

看看时间,已经进入2月1日的傍晚,再过两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除夕,船上的官兵列队站在船舷一侧,面对着冰海,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我禁不住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

我想,面对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富足的海域,即使在残酷无情的海冰来临的时候,人们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因为,今天,在这片海域游弋的是中国人民的海军,冰海之中,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充满生机,焕发激情,他们,保卫着祖国的海疆,是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守护神,我们该为面前的这些官兵的青春喝彩!

2000年2月10日初稿于葫芦岛

2015年3月28日改于北京

☆ 作者简介:曹昱,海军上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