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有一部外语影片成为一众电影里的黑马。正面迎战复联4的情况下,这部原本被认为小众的剧情片,上映11天票房突破2亿元人民币。 没错,就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何以为家》(中译名)。 这部电影斩获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在引进后,也引发了我国观众的热议, 豆瓣十万人给它打出了8.9的高分,几次热搜都证明了观众对影片中所呈现的问题的关注—— 01 状告父母是他最后的“武器”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十二岁的狱中男孩,向媒体公开宣布要状告自己的父母,就因为他们生下了他。 光看这个简介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看过影片就会发现这是主角为自己做出的很重要的决定,也是他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武器。 电影原名《迦百农》,在西方的语境中这个词也被代指为混乱、无序。 影片一开始,就用一组沉默的升格镜头,交代了故事发展的环境——在低矮、脏乱的贫民窟里,一群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在废弃的房屋中漫无目的地玩耍。 他们的童年,没有像样的玩具,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美味的零食…… 但这些还是不是最坏的,更难过的是他们甚至得不到基本的照顾 赞恩明明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承担起照顾家中更年幼孩子的责任 他还要去杂货店帮工,要带着妹妹们一起出门卖饮料 父母没有正当职业,还要靠他买来特殊药物做点“生意”,让他上学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愿望…… 而且,赞恩工作的时候,还得时刻盯住对自己妹妹虎视眈眈的杂货店主,三毛书里的娃娃新娘,在赞恩生活的环境中依然存在 可是现实比赞恩想的更残酷,他还没玩去准备好带着妹妹出逃,妹妹就已经被当成租金抵给了杂货店主 父母的冷漠,让赞恩出离愤怒。到这里影片才行进了三分之一,但赞恩的无力感却已经让我有些喘不过气 在赞恩经历了流浪、被收养、再次流浪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他回到家却发现更恐怖的事实——他十一岁的妹妹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而在医院外难产去世,好像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迅速凋零。 当赞恩发现自己入狱后,母亲没有丝毫改变甚至再次怀孕后,绝望透顶的他终于想起了利用的法律武器来维护尊严 为了保护未出生的弟弟妹妹,也为了替像他一样的孩子发声,赞恩用公开、平等的手段去维护一个人的权利。 02 身陷绝境的人心底仍有温暖的光 尽管见到了分离、遗弃、童工童婚等种种苦难和不堪,但是导演拉巴基依然在影片中保留了关于爱与光的部分,而且不是高高在上的爱,而是困境里的光 当赞恩发现自己无力拯救,他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苦楚,他选择离家去往陌生的城市,选择放逐自己。 年幼的他没有生存手段,但天无绝人之路,他遇到了拉希尔。 其实拉希尔自己的生活也很困难。 她拿着微薄的薪水,还要为敏感的身份问题不断犯愁,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却没有身份的孩子…… 可是她却愿意带着赞恩,给他在之前的家享受不到的关爱和信任。 而赞恩也尽力回报着拉希尔,他和约纳斯的相处也是影片的泪点之一。 无论拉希尔在或不在,赞恩都像照顾亲弟弟一样照看约纳斯。 他愿意陪约纳斯玩廉价的玩具,用镜子给他转播动画片,给他冲泡奶粉 在拉希尔失联后,只剩他们两人相依为命,赞恩也没有做出抛弃约纳斯的选择,尽管他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十二岁的孩子,想的是先让更小的约纳斯填饱肚子 十二岁的孩子,学着自己母亲的样子挣钱 十二岁的孩子改造滑板,拉着约纳斯走街串巷 在赞恩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里,始终有约纳斯的部分,他没有想过遗弃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 最后的最后他走投无路,受人蛊惑才交出了约纳斯。 而拉希尔再知道真相后,也没有歇斯底里地要报复赞恩,反而内心五味杂陈地说着不怪赞恩。 看到这里,再铁石心肠的观众也很难不为这两个狱中的“好人”感到悲恸。 困苦的生活,冷漠的父母,没有教会赞恩很好地去表达爱,但是却始终没有磨掉他心中关于善良的底线。在他的成长中,父母是严重缺位的,可是他自己却努力承担起家长的角色。 03 生而不养的悲剧仍在重复上演 在做监护人这件事上,赞恩父母的缺位程度是异常严重的,尽管他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可是他们对孩子的生活可以说毫不关心,同时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这又并非个案。 就像庭审时,赞恩的母亲面对儿子律师的质问,她声嘶力竭地向对方怒吼,认为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难处,不理解自己生活的痛苦。 而更加令人心惊的是,她说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她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也理所应当地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这一刻,所以关于这对父母的批判,可悲也好,可恨也罢,全都只能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在面对儿子入狱、女儿意外去世,家中还有几个孩子无人照管的情况下,赞恩的母亲又一次怀孕,用“死性不改”这样的词语去形容这对父母并不过分,因为即便到法庭上他们还是意识不到对孩子犯下的错误。 对无知的父母来说,生下孩子就已经完成任务的一大半了,剩下的无非是给“适龄”的儿子找份工作,给“适龄”的女儿找个婆家 孩子被看作商品,背后暴露出的是病态、畸形的家庭关系,而这在拉巴基拍摄的社会环境中并不少见 浅薄的认知,粗暴的教育,给年幼的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成长为好人,却发现父母根本不给这样的机会 生而不养,还在继续生,不负责的态度周而复始,带来的只能是一个又一个悲剧。 唯一让观众觉得些许欣慰的是,影片最后赞恩找回了自己的身份,他也在拍摄身份照时露出了全片唯一一个真心的笑容,灿若暖阳,稍纵即逝……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曾一度被导演的镜头语言迷惑,混乱的街头,脏兮兮的孩子,街头众人迷茫的眼神……都让我把电影看成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 而影片最后提到关于故事的真实性,更是让人难以释怀。电影改编自演员赞恩本人的真实经历,同样,曾经震动戛纳的《无人知晓》也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最令观众痛心的就在于此。 娜丁·拉巴基通过电影,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自己的国家,引向现实。镜头越接近真实,就让观众更贴近残酷的真相,而大家也跟导演一样,希望从残酷背后能生发出一股力量,推动地区家庭观念的改变,推动更多革新,让不负责任的父母越来越少,让孩子有所依靠。 把黑暗的幕布撕开,才能让光照进来。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图片来源网络 xkxike@qq.com 戏客小程序上线啦 点击进入戏客小程序演员资料库,即可查看资料页,超强地图功能也上线啦! 使用指南:戏客小程序上线了!更多新功能解锁! 温馨提醒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小可爱们可把我们设置成星标,网络一线牵,找到你们不容易 戏客人气榜,每人每天可送花三朵。海量艺人资料热度排行依据累积鲜花数,你的一键助力,让演员位于热度优先位。此外,戏客还会有不定期福利放送哦! 人气榜送花教程如下▼▼ *点击图片可回顾相关功能文章及榜单最新消息*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