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子山

 鄂中京山 2020-08-15

对铸塑人类美好灵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儒家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百家争鸣”时期曾与“杨墨”诸子论战,坚决捍卫孔子的地位理论学说的战国大儒陈良,就出生在永兴镇南庄村。

南庄村一组的小易湾前约300米处有一座小山包,海拔只有53米,地图上标注为“陈子山”,当地人也是这么称呼。

陈子山是为纪念陈良而命名的。解放前陈子山上尚有陈良祠和学宫,山麓有“楚陈良故里”碑。清朝举人易本烺有诗:“陈良豪杰古乡亲,障挽狂澜赖此人。千载高风谁得似,苍松卓立老龙鳞。”并注以:“邑东南四十里为陈山,山麓古碑题‘楚陈良故里’”。

陈良可是京山最早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儒家向有“五圣八儒”之说,“五圣”就是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八儒”即“儒家八派”的领军人物,陈良是“仲良氏派”的掌门人。孟子说:“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公上》),对陈良的评价很高。梁启超和郭沫若经过考证后都认为“仲良氏”就是楚国陈良。

陈良“北学于中国”,成为儒家知名学者回到楚国后授徒立说几十年,对楚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有南方楚文化背景,又留学于北方,思想有儒道结合的特点,因而与子思和孟子的思想既相出入又相呼应。

清史稿载:“道光八年(1828),湖北学政王赠芳曾上奏朝廷,呈请世代祭祀陈良。”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安陆人陈忠龙拜祭陈良庙(此庙在宋河镇内,现无存)为该庙题的楹联是“不纵不横,战国之中真儒者;非杨非墨,子舆而外只斯人”联中“杨”即杨宋,“墨”指墨子,都是儒家的反对派。曾参字子舆,是孔子学说的主要传承人之一。

家乡人并没有忘记陈良。1947年1月,当时的京山县政府将永兴、曹武、五福三个小乡合并为陈良乡公所,以纪念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战国大儒。

1993年,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了大量楚简,是儒道两家的著作,为研究陈良提供了新的史料。考古学家姜广辉教授说,郭店一号墓很可能是陈良墓,按时间推算陈良极有可能是楚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的老师,也应是屈原的老师。

        2011年,京山县永兴镇(旧称“陈良乡”)南庄村发现了“楚陈良故里”、“笔冢”两块残碑。其中“笔塚”碑破损呈梯形,长90厘米、上底宽73厘米、下底宽30厘米、厚8厘米。传陈良在家乡设馆授徒时,曾将学生写坏的毛笔集中埋于一塚,故名。“楚陈良故里”残碑长60厘米、宽51厘米、厚11厘米,仅中间存“楚陈”二大字,上有146个汉字所记载的内容是为陈山正名,标题是《二陈山辨》,因当地人把“陈山”误呼为“程山”之故。大致意思是,在外地当官的一个南庄人一天突然作了一个梦,见一须发皤然羽扇纶巾的老者飘然而至,自我介绍是孔子的信徒,“与我有乡梓之谊”,到如今还居无定所,四处飘零……醒来后明白了这是大儒陈良“托梦于我”,感到自己责无旁贷。于是请假回家出资在陈良故居前的山上修建了祭祀陈良的祠堂,还刻“楚陈良故里”碑立于山麓,命名此山为陈子山。这个在外地当官的人是谁呢?查有关资料,南庄在清朝当官的只有易家的11人。编光绪版《京山县志》时引用了易本烺生前为编“县志”积累的大量资料,但“县志”上却没有这一记载。如果主修陈良祠的是易家人,易本烺能不知道吗?这似乎是一个谜,难道南庄村还有非易姓的在外地当过官的人吗?

清朝乾隆年间,南庄的易家出了易履泰等多个进士、举人,为了教育培养后代在陈子山上建了学宫,凉亭,陈子山成为了易家子弟读书之所。以后易家共出了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近30余人。当时人们都说易家“沾上了”陈子山的“脉气”。

参考资料 

光绪版《京山县志》、《永兴区志》

楚陈良故里残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