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隐士严子陵

 鄂中京山 2020-08-15

严子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隐士。他因与东汉光武皇帝关系密切但不愿接受高官厚禄宁可过清贫生活而为世人所称道,流芳千古。范仲淹有诗赞曰:“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有记:严光,字子陵。邑有子陵洞、子陵里、帝星井、读书台、相传子陵隐此。子陵洞在子陵山,山在大洪山余脉虎爪山支脉京山南部终南山(俗名十八罗汉山)中段,今雁门口镇子陵村内。

子陵寺古碑(清乾隆五十年桂秋八月吉旦立,拓片存县博物馆)明确记载:“子陵寺古刹也,传述富春山,净安祠即此地也。自东汉严先生光,避新莽之乱流寓兹土,后里人爱其贤,因以光之字更山与寺名。……以故唐、宋、元、明,衲僧续南派之风……大清鼎定,佛象显然,殿阁辉煌,巍峨壮丽,诚云杜古刹也……”

原来,子陵山原名即是富春山,净安禅寺即净安祠,后人因子陵所居而改。

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载:严子陵,名严光,一名遵。“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继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大量起用文士理政,严子陵因与光武帝曾为太学同学,因此很受光武帝赏识,征他做官。严子陵不愿做官,隐姓埋名,不与相见。光武帝命人四处打听寻找。后来齐国有人说“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湖边钓鱼。”光武皇帝听了,知道是严子陵,派人用车接到京师洛阳,一连去接了三次,严子陵才来。光武帝将他安置在北军居住,命人小心伺候。光武帝得知司徒侯霸与严子陵关系不错,便叫侯霸送书给严子陵,说自己想见严子陵一叙。严子陵不答应,却回书给侯霸说“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将书信呈给光武帝,光武帝笑骂道:“严光狂奴故态也”。于是驾车到严子陵所居馆舍。严子陵卧床不起,光武帝入卧室,抚摸严子陵的肚皮说:“子陵,难道你真不愿意帮助我吗?”严子陵睡着不答话,好一会才睁开眼睛望着光武帝说:“人各有志,你何苦相逼呢?”光武听了,只得说“子陵,我竟然说不服你吗?”于是叹息而去。

过了一些时日,光武帝又召严子陵相见,谈论往日的故事,竟谈了好几天。光武帝一时高兴,留严子陵同榻而眠,严子陵睡眠之中竟将脚放在光武帝的肚腹之上。第二天,太史官急奏客星侵犯紫微星座,光武帝笑着说“是朕与故人严子陵同卧,他把脚放到了朕的身上。”

光武要严子陵任谏议大夫(官职仅次于宰相),严子陵不受,光武无奈,只得放行,严子陵辗转来到云杜县南边的富春山,入住净安祠。

后来,光武南巡,亲到净安祠看望严子陵。严子陵正在井边打水,看见井中突然显现帝星,十分惊异,连忙喊夫人梅福季说:“夫人,你快来看,这井中怎么会有帝星显现?”夫人梅福季出门一看,见井旁站着一个人,便说:“先生,井旁站着客人呢。”严子陵抬头一看,见是光武驾到,连忙叩头谢罪,将光武帝迎进祠中,畅叙友情,后人将这口井称为“帝星井”。光武诚请严子陵出山,严子陵又一次婉拒不就。

严子陵终身不仕,在富春山隐居,寿八十而终。时光武已薨,明帝刘庄感伤不已,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关于严子陵与京山的渊源,民间也有很多传说。严子陵为什么会从远隔千山万水的余姚来到京山?

一说是严子陵在京城游学之时认识了刘秀,交往甚密,回家后因家中父母亲人被官府迫害致死,他报复官府后逃生,想去刘秀府上,辗转来到京山,后来参加了王匡、王凤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严子陵为王匡出谋划策,攻云杜,取竟陵,占安陆,建立起义军根据地,时间长达五年之久。严子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足迹,直到现在,京山、钟祥、荆门一带也有着许多关于严子陵的传说,有的地名甚至以“子陵”命名。如京山就有“子陵山、子陵村”,荆门也有“子陵镇”等。荆门子陵镇一带在汉朝时隶属竟陵,(古有竟陵大城,秦置竟陵县,汉因之。汉更置云杜县,则竟陵移矣。何以明之?班固竟陵县下注:“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内方山在今荆门县东南境,东与钟祥分界。据《一统志》:接荆门界,即内方山。注:章山,古文以为内方山,又名立章山,西魏于此立郡,唐司马子徽炼丹于此,因名马仙山,又名马良山。《清一统志》谓:《汉志》以章山在竟陵(钟祥),《括地志》、《通典》皆以为在长林(荆门),盖山周百里,所届者广。)而竟陵也是被王匡率义军首先攻占的地方,严子陵当然在那一带有活动。随后义军建立起更始政权,攻下长安,推翻王莽,复兴汉室。王匡被害后,严子陵便潜回京山避难。后来刘秀南巡,到了京山,四处寻找严子陵,终于在雁门口打听到严子陵就在富春山净安祠居住。刘秀将行在(行宫)驻在雁门口,前往净安祠与严子陵相见,引出了帝星井等脍炽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说是严子陵被光武帝召见后,婉言谢绝入朝做官,光武心里很不高兴,严子陵害怕有杀身之祸,请侯霸从中周旋,光武帝只好将严子陵放行。严子陵不敢回乡,只好和夫人梅福季一路南来,走到富春山天色已晚,只得顺着山间崎岖小道前行,见半山有一座祠院,只有一位老人独居,只好上前请求方便留宿。老人一口答应,并请严子陵夫妇晚餐。不想第二天早上起来,夫人却病了。严子陵正在着急,那位老人来请早餐。严子陵见过老人,说了病情,那老人便采了些药与严子陵,梅福季喝了药,病情好转。如此在山上休养了几日,老人也不时前来照看,梅福季十分感激,便拜老人为干父。老人问了二人来历,严子陵说了实情,那老人便说“这祠堂本是山中严姓祠堂,由于连年战乱,兵匪猖獗,严姓人家都外出避难去了,无人看管,你们不如就在此地暂住,免得到处漂泊。”严子陵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留了下来。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