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扬州,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也只有到了柳絮纷飞,烟雨濛濛之时,扬州的婉约才能衬托出来。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即使只是用步行去欣赏也不会太累,和古时的扬州相比,她淡去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气派,略去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如今已归于平静。
瘦西湖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的瘦西湖原名保障湖,著名的湖上园林,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建有很多风景建筑,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誉。2010年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园区内桥很多,各有姿态。五亭桥上的风亭极具南方特色,满月之夜,十五个桥洞中每个都含着一个月亮,而二十四桥却沿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每到夏季,瘦西湖开放夜游时,可以欣赏亮了灯的亭台楼阁,和倒映在湖中的月影。 瘦西湖,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富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个园位于扬州市广陵区这座清代盐商宅邸私家园林,是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分为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和南部住宅区。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迎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 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便是炎炎夏日,也感到相当清凉。 主人在营造引人入胜的古典宅院时,巧妙地将人的家居生活与大自然的四时风光融为一体,人园合一,意境深长。同时,又将自己的雅趣与高洁的心灵志向寄托其中,让人在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的同时,领略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何园坐落于扬州市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又称寄啸山庄,一座私家园林,由何芷舠于清光绪年间建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晚清园林建筑代表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复道回廊连成一体。 何园有四个'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窗'什锦花窗,绕廊观景,移步换景,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左右分流,衔山接水,充分发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天下第一亭'水心亭,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曲和纳凉赏景之用。'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清初山水画大家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何园还是国内影视剧取景的天然基地,新版《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平山堂东路1号的大明寺又称栖灵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因建造于南朝的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 寺内最出名的是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李白、白居易等也都曾登临赋诗。 从塔顶可俯瞰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风景,每年的12月31日有'撞钟迎新盛典'活动。 大明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名声享誉中外这其中跟一位高僧有着莫大的关系。唐代著名僧人鉴真法师曾在大明寺担任主持。后受邀请,曾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前五次皆失败,最终在唐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将我国的佛学、雕塑、医学、印刷、书法等带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大明寺也成为了见证中日佛教关系的重要古刹。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你们猜猜这说的是什么? 说的就是吃早茶和泡澡堂子,扬州以三把刀——剃头刀、切菜刀和修脚刀闻名于世。 而所谓'皮包水'实指喝早茶,扬州早茶很有仪式感,吃的内容也是品类丰富。扬州不乏老字号的早茶店,如富春、冶春、共和春和锦春都是有口皆碑的。 到了晚上,去洗洗澡,修修脚才算是真正体验到了慢生活的扬州,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浴室都是算得上扬州的老字号浴室,陆琴脚艺和苏扬足部护理是扬州修脚行业的后起之秀。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幸福日子,慵懒而又享受。难怪乾隆帝爱往扬州跑,我想应该是来享受生活的。
扬州是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康熙、乾隆皇帝将淮扬菜水平带到了极高的高度,堪称人间至味。 淮扬菜最大的特色,就是南北皆宜。味道清鲜平和、浓醇兼备、咸甜适中。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当然,别忘了还有著名的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经典的汉族小吃。扬州炒饭名扬天下,不管是在哪里,中餐厅还是西餐厅,都可以见到扬州炒饭,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大。 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美味而又健康。 扬州老鹅 扬州老鹅在扬州传统的特色菜肴中,无疑占有着一席重要地位,老鹅不单单是红烧着吃,而且将之卤制成熟食类的盐水鹅,俗称:'老鹅'。老鹅既可以在饭店当着冷菜,又可以是家里的一道主食,真的算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大煮干丝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传统名菜,属淮扬菜系。其是一道既清爽,又有营养的佳肴。其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淮扬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为淮扬方干,刀工要求极为精细,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百食不厌。 扬州菜里有'三头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 拆烩鲢鱼头扬州民谚曰:'花鲢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 烩鲢鱼头,以鲢鱼头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烩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味。皮糯粘腻滑,鱼肉肥嫩,汤汁稠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拆烩鲢鱼头'中'拆'的部分表现其细腻的制作工艺,'烩'则是呈现完美口感的重中之重。烹制成功后,此菜成品色泽洁白、汤鲜味浓、入口即化。不必费心寻找鱼头中最精华的鱼云及鱼唇,置于碗内,皆为精华。 扒烧整猪头绿杨城,不吃荤,烧猪头,是专门,价钱银,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声,秘诀从来不告人。 扒烧整猪头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是将新鲜的猪头去除骨头、毛,从中间切开后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盐、冰糖等调味料煮烂即可食用。 扒烧整猪头糯烂焦黏,浓香醇厚,耳微脆,舌软韧,眼有弹性,肉极糯烂,按照扬州话讲:刮在!崭货! 蟹粉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是江苏扬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红烧,清蒸,脍炙人口。用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所谓狮子头则是菜肴造型——大而圆,夸张比方为狮子头。 汪曾祺先生在《人间滋味》肉食者也曾说过狮子头,狮子头攥成招桔大小,放油锅里面略滚,至外结薄壳,捞出,放入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味透。 扬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美食。 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他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这条贯穿扬州城区东西的主干道内,汇聚着几十家扬州'老字号'和特色商铺,古街建筑精致典雅,粉墙黛瓦,疏朗有致。它见证了扬州依河而存,依水而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维扬雄富冠天下''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兴盛辉煌。 东关街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行、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和东关街相邻的另外一条老街叫做东圈门,如今两条街并成为双东历史街区,是扬州最具人气的旅游景区之一。 不施粉黛的青砖小瓦、曲折幽深的明清古巷,老人在石桌上展开棋盘,悠然对弈,孩子在老树下依墙而坐,凝神读书……这里有很多老字号、老店铺、老房子,在这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街区内,有108条纵横交错、首尾相连的老街巷,这些街巷蜿蜒曲折、短小精悍,每一条小巷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让我用李白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来描绘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雨濛濛的烟花三月期盼着你来慢慢探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