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的人生哲学:仁者无敌

 gudian386 2020-08-16

有学者曾说: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本质区别。其中,儒家学派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绝,为历代儒客推崇,乃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俗称“孔孟之道”。

团结出版社近期推出新书《孟子:战国逆行者》,作者用幽默、现代的语言风格描述了一个个关于孟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将会颠覆很多人心里关于大儒“温良恭俭让”的形象。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也有后人称之为“亚圣”。

孔子和孟子虽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们的学术主张、为人之道以及语言风格等也颇有一些异同。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那么,孟子思想的核心便是“仁”“义”,“义”即对“仁”的补充。

孔孟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仁与义的不同。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总想起身做点什么,哪怕找人辩论!孟子是好辩的。他的话,也很雄辩。他总是有一种气势,一种不容置疑和剑拔弩张的气势。

比如他去见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

惠王问他: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总归对敝国会有什么好处吧?(这在当时的诸侯,大约也都会这样想这样说。)

孟子却很直接地顶了回去,说:大王!为什么开口闭口就说利益呢?我此次来只谈仁义!

接着,孟子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口气说出为什么不可言利的道理,最后得出结论:大王!你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讲利?

“仁者无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皆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提及“仁者无敌”,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国君子偃自即位起,就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他早生几十年,也许就不用背负这种压力,或者说,有人和他分担压力。

四十五年前,齐桓公田午弑杀兄长田剡,篡权自立。

四十五年后,宋君偃做了相似的事情,将兄长宋剔成君赶出宋国,自立为君。

当时,战国七雄的君主,甚至包括鲁卫中山那样的二三流诸侯国君主,都没有一个像宋君偃那样得位不正。尽管,他们的祖上都曾为君位争得头破血流尸横累累,但只要他们自己没做,就有鄙视宋君偃的资本。

但有一天,宋君偃却说出在孟子看来,比那些得位正当的君主还要政治正确的话,他说:“我要行仁政,践行圣人之道。”

宋君偃篡权自立,不忠不义,是儒家所谓的乱臣贼子,可如今他反而要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潘金莲要宋徽宗给他立块贞节牌坊,武大郎都觉得她这玩笑开得太大。

别人都说,宋君偃这厮是拿仁政当遮羞布,掩盖他篡权的丑闻。

孟子却认为,也许宋君偃良心发现了呢?

但事实上,孟子当然不可能如此天真,他只是抱有侥幸心理。孟子是个有献身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任何一丝行仁政的机会也不会放过,纵然前途未知生死未仆他也会一往无前,何况只是前往宋国一探究竟。

孟子要去宋国的消息传出,学生中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师早该离开齐王那个朽木不可雕的蠢货了;也有人说,在齐国待得好好的,齐王又不差钱,干嘛要劳师动众去宋国呢?还有人说,齐王就算不行仁政,也比该死的宋君偃强,而且宋国一个小不点,行仁政有什么用,照样打不过齐国。

大师兄万章更倾向第三种观点,他问孟子:“宋君偃说要行仁政,楚国见他太嚣张,准备教他怎么做人。据说齐王也打算出兵。宋国那么小,打得过齐楚吗?老师认为宋国到底该怎么办?”

孟子说:“坚持仁政路线不动摇呗!”

万章挠头说:“不动摇就能打败齐楚这样的大国?”

孟子说:“你不相信?那老师给你说个故事吧!”

“古时候,有个人叫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他居住在亳地时,和住在葛地的葛伯是邻居,有一天,汤决定教葛伯怎么做人。”

万章问:“汤为何要打葛伯?”

孟子说:“因为他该打。”

万章心想汤真霸道,便问:“为什么该打?”

孟子看穿了万章的心思,笑道:“因为葛伯,不祭祀鬼神,还找借口说没有牛羊作祭品。汤看他穷得可怜,就送给他祭品。”

“那葛伯有没有祭祀?”

“当然没有。”孟子说:“葛伯如果祭祀,就不会挨打了。他又找借口,说没有谷物做祭品,汤又给了他谷物。”

万章又问:“那葛伯祭祀了没有?”

孟子说:“还是没有。汤什么都给他了,但葛伯就是不祭祀。”

万章唾了一口:“那葛伯够无耻的。”

孟子说:“葛伯不仅无耻,还没良心,对汤恩将仇报。汤派亳地的百姓去帮助葛伯耕种,葛伯非但不感恩,还抢劫汤的百姓。不仅抢劫,还杀了人,甚至连小孩子也不放过。葛伯就是个禽兽。”

万章说:“那葛伯确实该打。”

孟子说:“所以汤才讨伐葛伯。打完葛伯,汤见周边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就决定去解放他们。汤一共解放了十一个地方,每解放一个地方,其他地方的人民就抱怨。”

万章摇头晃脑地问道:“将要解放他们为什么还抱怨?”

孟子说:“因为急啊!”

万章这下更糊涂:“为什么急呢?”

孟子说:“能不急吗?汤每解放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那些还没被解放的地方,见别的地方过上好日子,而自己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就羡慕嫉妒抱怨,汤啊汤,你为什么不先解放我们呢?”

万章感叹道:“这可真神奇!”

孟子说:“这很正常。”

万章又问:“为何正常?”

孟子说:“据《尚书》记载,古时候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不认可自己的君主,就说:‘我要等待我真正的君主,他来了,我就不用受苦了。’遥想当年,周王解放百姓时也是这样,百姓们都拿出美食欢迎他。老百姓盼望圣君,就好像大旱盼大雨一样,在那种急切的心理下,出现那样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万章突然意识到他的问题还没解决,便问:“但这与宋国如何应对齐楚两国的进攻又有什么关系呢?”

孟子缓了口气,说:“前面说过,君主只要行仁政,天底下百姓就都会把他当自己的君主。宋君偃如果行仁政,也会如此,天底下百姓都把他当君主,都愿意为他而战,还用担心打不过齐楚两国?”

万章想了很久,觉得孟老师的逻辑很严密,虽然他仍然有点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附和孟子道:“看来,这宋国确实可以一去。”

类似这样能让人津津乐道的孟子八卦,在《孟子:战国逆行者》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我们离婚吧”“与大禹论功”“毛病大王齐宣王”“君子专吃白饭?”“儒生的矛盾”“管仲不值得学习”……让我们细细品读此书,透过亚圣光环,感受“亚圣”孟子“逆行”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