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心愿,是你好好吃饭

 宛爸育儿 2020-08-17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  |  养育  |  童书  |  故事  |  微课  |  好物

最近刚结束的宝宝不吃饭问题一对一跟踪指导,宝宝是24个月的汤圆。

汤圆妈妈是我们的第三期小吃货养成班的学员,第六期课程开课前告诉我,特别着急等着开课。什么情况呢?

调整前状态

一天两餐,奶为主。便便干,吃饭慢,含饭,没有饥饿的状态。

调整后状态

汤圆吃饭状态有饥饿感,从两餐增加到三餐。便便状态逐渐转好。

这次调整过程,汤圆妈妈因为参加过学习,全程配合度极高,每天坚持按照餐单给汤圆做饭,包括加餐、汤品都执行得非常到位,我们建议更换的餐具等等也都第一时间替换,因此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调整过程中,有一些心得我们总结出来,希望给有类似烦恼的爸爸妈妈一些帮助。

餐 具

关于餐具,几乎每一次调整都会提到,一般都是大小不合适。看看第一天汤圆使用的餐具

餐  勺

汤圆的餐勺明显是成人使用的,大小和汤圆不匹配。

一般建议宝宝的辅食勺,宽度不超过宝宝的嘴宽。如果像汤圆使用成人的餐勺,就相当于大人使用炒菜勺那么大的勺子吃饭,其实是非常难受的。

汤圆妈妈说汤圆非常喜欢这个大勺子,给她小勺她也不要。这种情况就属于宝宝看到大人使用大勺子吃饭,会有一种新鲜感和模仿的意愿,并不会去考虑适合和舒适度的因素,因此需要家长的引导,并不是宝宝喜欢什么餐具,就给什么餐具。

宛宁老师推荐给汤圆的是这个规格的小勺,适合汤圆拿握。如果勺子是圆头,食物放在勺子里,送入嘴里,汤圆就要张大嘴才能吃到。尖头的勺子,食物太少入嘴也会不舒服。因此圆尖头的勺子是适合给宝宝使用的。

餐  具

大碗、大盘子,碗和盘子里放满了食物。

 

大碗大盘子,把餐椅的托盘占满,里面堆满了食物,给人感觉餐桌非常拥挤。

如果换成大人的视角,就像下面两张图的对比


左图食物占了餐盘的三分之二,右图是满满一盘子菜

感觉左图是会给人更有食欲的感觉。

换成宝宝也是一样,餐具中的食物少放一些,每次给一点,吃完再添加,这样会有食欲。

就餐次序

这次跟踪指导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汤圆妈妈和姥姥因为要瘦身,所以在控制饮食,很少和汤圆一起吃饭。即使吃,也是吃代餐,代餐比较简单,三两口就吃完了。这样就导致在汤圆面前没有大人进餐的刺激,汤圆自己吃饭,就会感觉自己和大人们吃饭是不一样的,因此会影响进餐欲望。这也是汤圆每天只吃两餐,不吃三餐的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妈妈只吃两餐。

这种情况,宛宁老师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让汤圆先吃饭,大人先吃。针对汤圆妈妈和姥姥瘦身的需求,建议每天吃一定重量的鹰嘴豆,加胡萝卜丁,做沙拉,作为瘦身营养补充。妈妈和姥姥在汤圆面前把沙拉里的鹰嘴豆一粒一粒吃完,然后再让汤圆吃饭。

这也是很多家庭出现的情况,先把宝宝的饭做好,让宝宝先吃,然后大人才吃饭。如果宝宝的进餐欲望不强烈,就要看看是不是吃饭的次序不对,调整后或许有效果哟。

奶液的需求

汤圆妈妈非常头疼的一点是汤圆对奶的需求非常大,给少了就还要喝,奶量减不下来,每天奶液要喝600-700毫升左右。只能吃两餐饭,还有一餐根本就加不进去。

汤圆的作息:

7:00-8:00 起床,喝奶220毫升

9:00-10:00 早饭

12:00 喝奶220毫升然后午睡

14:00 午睡结束吃水果

16:00 晚饭

18:00-19:30 下楼活动

19:30洗澡,喝奶220毫升

20:00 睡觉

这样的作息,宛宁老师建议从早餐开始调整。早上起床,汤圆先喝220毫升奶,相当于大人起床后先喝下800毫升-1200毫升水,因为胃液被稀释,不饿,因此在喝完奶后一个小时吃早饭,就没什么食欲。早餐吃得太晚,中午汤圆不饿,也就没有食欲吃午餐。早餐混乱影响一整天的节奏。

建议作息调整为以下节奏:

7:00 起床

7:30 辅食

8:30 户外一小时

9:40 喝奶

10:30 亲子互动

12:30 辅食

13:00-15:00 午休

15:30 喝奶

16:00 户外一小时

17:30 辅食

20:00-20:30 喝奶

20:30-21:00 洗漱

21:00-21:30 睡觉

根据一周的跟踪观察,汤圆的咀嚼并没有完全跟上她的月龄,喜欢吸吮奶液的需求高于对辅食的需求。另外早饭时间和喝奶时间太近,会让汤圆认为早饭不吃好,也会有奶喝。建议晚上睡觉前奶液量控制减少,让早上起床有饿的感觉,从每晚睡觉前喝200毫升奶,每周减少30毫升-50毫升这样逐步过渡。另外吃饭和喝奶时间距离不要太近,否则容易出现胃越撑越大,要靠喝奶撑起胃,才能有“饱腹感”。

咀嚼能力和月龄不匹配是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宝宝对肉类或者蔬菜类接受度差、喜欢喝汤、面条、馄饨等,软的食物,容易吞咽的食物、对奶的需求大。在调整过程中,给的食物硬度大一点,宝宝会不接受,不吃,甚至哭闹,家长很容易陷入咀嚼差-不吃-怕饿坏-爱吃什么给什么-咀嚼差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如果宝宝喜欢喝奶、能吃馄饨、面条但是对米饭、饼类接受度差,爸爸妈妈就要考虑是否是给的食物过软或者用汤水送饭影响了咀嚼。

运动量的问题

汤圆妈妈一直很头疼汤圆的便便问题,干燥,每次汤圆拉完便便就喊“屁屁疼”,肛裂也是偶尔会出现的情况。

因此这一次调整中宛宁老师要求汤圆妈妈每天反馈汤圆的便便照片。

根据每天的连续反馈,建议汤圆增加大运动的活动时间。夏季户外气温高,游泳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原来的泳池使用的是坐圈,汤圆坐在里面没有游泳的乐趣,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因此汤圆妈妈带着汤圆去了一家亲子游泳馆,在坚持了每天游泳三天后,汤圆的食欲好了,睡眠好了,汤圆玩得开心了,会主动要求去游泳。汤圆状态有改善,妈妈更有动力。

大运动对宝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宝宝的大运动量不够,胃肠蠕动过慢,饮水消耗变少,心肺功能变弱,这样宝宝的体质,饥饿感,睡眠,心肺功能都会下降。经常有妈妈反馈,我们在户外活动时间也很长呀,一个多小时,怎么没效果呢?这是因为刺激肠道蠕动的运动有两种

被动运动:主要是推拿腹部

主动运动:大肌肉运动为主,包括跑,爬,跳,蹲起等

很多宝宝出门基本上是走为主,因为受到场地因素限制,跑、跳、爬很难做到或者持续时间够长。这样腹部肌肉的核心肌肉群刺激不够造成肠道的刺激不够。举例说,慢走1小时,只是增加了腿部肌肉和肺活量刺激,但是强度不够,同样的时间长度,效果就不如蹲跳。

出于对宝宝骨骼的保护,肌肉的保护,游泳是一种很好的有强度,骨骼肌肉负担最小,和家长互动安全性最高的运动方式。因此建议在炎炎夏日,家长可以考虑带宝宝去游泳哟。

家庭成员沟通

因为工作的关系,汤圆妈妈一个月后就要把汤圆留给姥姥照顾,不能全天陪伴。因此非常担心自己上班后,汤圆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宛宁老师建议和老人共同讨论出一个标准,比如如何吃饭,何时喝奶,每天水果怎么给等等,这样每天可以询问老人孩子的情况,看看标准执行得有没有偏差。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汤圆妈妈自己去和家人沟通协调,但是至少不会像原来一样放任老人宠溺孩子,自己也不会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吃饭看动画片

让汤圆妈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汤圆吃饭一定要看动画片,不看不行。

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苦恼。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里先卖个关子,我们近期会推出一场直播,宛宁老师针对孩子吃饭看电视的问题会有详细的讲解和指导,感兴趣的爸爸妈妈要关注我们近期的通知哟。

七天惊喜蜕变

经过7天的连续跟踪和指导,汤圆从原来每天要喝奶,只吃两顿饭,恢复到现在每天三餐,汤圆妈妈看到汤圆的变化,非常开心,照顾宝宝更有动力了。妈妈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对汤圆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汤圆的情绪和状态就更好。

这就是我们这一期宝宝不吃饭一对一跟踪指导的心得,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爸爸妈妈一些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