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山水悟道2016年诗词作品:闹市行吟花佐酒,玉盘烹饪海生烟。

 新用户5117idij 2020-08-17

山水悟道2016年诗词作品:闹市行吟花佐酒,玉盘烹饪海生烟。

 

赠李多来兄兼寄诸友
2016-5-18 

晴日奔来逢道友,弹琴论史浸茶香。
谁知此地多灵气,许是梧桐栖凤凰。 

题义友堂 
2016-5-18 
心静居明堂,花开路两旁。
青砖存古意,闹市有书香。 
 

无题

2016-4-17

银河万丈渡无涯,幻境空灵生彩霞。

世上何人来对句,桂香携手浣溪沙。



 
【鉴赏】 

这首七言绝句以《无题》命名,而《无题》诗古往今来大多比较含蓄、内敛,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诗,欲盖弥彰又或是难以启齿,把生活、情感、仕途很多情感都夹杂其中,五味杂陈、难以名状。作者这首《无题》诗起承句空灵缥缈。转句设问,结句明朗,冠以《无题》应是唱和之作、又或是某些情感难以表达,再者就是作者先有诗,而没有适合的题目。

起句一叹,使人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在那宽广无边的银河中无舟可渡,相思难却,唯见繁星点点,正是人间的对映。每个人的行为一定与思维是密切相连的,所以起句交代行为,思维便是顺势而为。

承句是作者之浮想,这是一种寂寞、孤独的消遣,然内心是极其美好的。正如老子倚门,孔子曰其孤独。然老子说:“你不知,我正美着呢!”由此可见“幻镜空灵生彩霞”是如梦似幻的,仿佛诗人在银河中看见了披着霞光的女子站在云端之上。还是诗人感叹知音难觅而又心中隐隐期待有一位红颜知己能走入自己心中,这些都不影响诗人沉浸其中。

转句设问,简单易懂,经过这么巧妙地一转,即刻让中心明朗,也使得尾句完美地阐释出作者心中最希冀的愿景。结句通过桂花交代了时令,八月是诗人期望,小舟浣纱,相携倘佯。而《浣溪沙》词牌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例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常山道中即事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等,大多以伤感、怀念为主,同时又不失美好。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在一个晴夜独处时观星象而生出的感叹,形单影只寂寥时,希冀有一位红颜知已携手人生。然愿景是美好,又喟叹高处知音难觅的矛盾心情。七绝的起承转合娴熟自如,诗中意境亦向往美好,正是人之常情,非常之贴合生活。(王如玉)

和傅占魁老师《丙申年寄同仁》

2016-1-17

漂在京城年复年,为诗无悔自扬鞭。
惯看政客风云舞,莫论佳人昼夜颠。
闹市行吟花佐酒,玉盘烹饪海生烟。
闲来悟道参禅久,常向蓬莱会八仙。

 【赏鉴】

这首诗情景兼容,在新的一年以超凡脱俗的笔法抒发内心的世界,对朋友充满热情、对生活阳光积极向上。

首联和颔联写出了作者多年北漂的那年复一年的感受。北漂的坚定就是为了诗人喜欢写诗的信仰而从不后悔,打马扬鞭,自我奋发图强,潜心励志。作者对那些政客之间的事情、还有某些美女所作所为的世相不屑一顾。诗人的心里就是想写诗,因为这是由来已久的信仰、追求。

颈联引用宋朝蜀公范缜典故。蜀公居住许下时,在居住的地方造了一个很大的厅堂,取名“长啸。”堂前面有个荼蘼花架,每到春季花朵盛开的时候,就在花下宴请客人,约定说:“如果有飞花落到酒杯里就喝一大杯。”有时说话笑闹吵嚷的时候,微风吹过,那么满座的杯子都会落入花瓣,当时叫作“飞英会”。虽然生活在闹市之中,但能在车马喧嚣处找到一点只有隐者才有的快乐。作者在写作上把月亮朦胧的美、浪漫的情怀充分发挥,将月亮在海上升起用“烹饪”这个动词来比拟,将大海,天空、月亮连接起来,这样的手法如摄影家蒙太奇的手法此联化典无痕,灵活运用,手法空灵,想着那明月如玉盘那样从沧海升起,熏染起空濛的烟雾,作者又似厨师,想着把皓月当锅,烹饪美食,抒发了那份潇洒和飘逸的清姿。这联不单出新,更是精彩的一笔,充满了浪漫色彩。

尾联呼应首联,照应主题。经过多少年的参禅悟道加之人生的经历,悟出了许多人生的真理,做人要像仙人一样,潇洒、飘逸、乐观。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约上八仙,和他们在世外桃源对弈,饮茶,舞剑,学习会飞的法术,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此联既是心里的梦想,也是现实中的写照。诗人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朋友相聚、畅谈的诗情画意之场景,寄与生活和美好人生的憧憬。

不容心累,但为诗鸣。超拔君子,刚肠有情。琴心剑胆,捻指相生。山水悟道,静中有声。(杨真)

长城怀古

2016-4-3

始皇功德应称道,万古长城叹作奇。

劲草悬崖秋色染,疾风穿雾雁来迟。

哪堪战火山河破,谁惹红颜日月悲。

多少栋梁魂在野,双眸望向帝王师。 

【赏鉴】

诗词可穿越时间、地点的限制,正如苏东坡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这首诗是作者写秋高气爽的季节,登上万里长城,心中感慨万千,思绪追古烁今、意象宏伟。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过精美的诗章,毛泽东同志在翻越六盘山时,为了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所作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可见,长城文化已根深蒂固,深深地融化在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首联对秦始皇的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本诗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才华,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修城御敌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但把它连成万里长城,秦始皇确实是功不可没,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世界财富。

颔联诗人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劲草、悬崖、秋色、疾风、雾、雁”这些醒目的意象,既告诉我们作者的所见所闻,又带给我们千百年来长城的几分庄严、几分沧桑、几分悲壮!
    
颈联随即诗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景色,开始思潮翻滚,回想起在长城上发生的战事,“山河”为清,即引申出袁崇焕这个人物,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并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赴任后持尚方宝剑将东江毛文龙设计杀害。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对袁崇焕的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再看下联“谁惹红颜日月悲”,那么,这“红颜”又是谁呢?不言而喻, 日月“为明”,即是明朝发生的故事,可想而知这里的红颜一定是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她一生多坎坷,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这样的故事,谁来到长城,不也得悲吟不止吗?

尾联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通过望长城、到长城、抒长城、讲长城……最后议论风生,真知灼见,那些栋梁之才,往往都会驻守边疆,一身正胆,凛然正气,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在最危难的时刻,那些帝王之师又在何方呢?可谓是一语双关、蕴涵深刻,秉笔直书。

一位真正的诗人在创作中不会简单的只有个人思想,在遣词造句时也会留下诸多伏笔,往往意味深长,好诗就是让每个人读了后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首七律文思跌荡,抒怀有致、博览古今。在引经据典时出神入化,在风骨上格高意远、雄健有力,可谓荡气回肠。(成吉思爽)

我有一张琴

2016-3-3

我有一张琴,时时慰我心。

高山君未识,流水到如今。

  【赏鉴】

这首诗需静心而读,静下心来读才能领其意知其境。

  “我有一张琴,起句平朴,仿佛与友人闲话,但听者就会竖起耳朵:琴是用来弹的,你想传达什么给我呢?正好达到了起句的效果,自然之极地传递到第二句的意向:“时时慰我心”,此句字面亦是简单易懂,却含深意,是为表达作者不仅仅拥有一张琴,而是沉浸于美妙的琴音中可以忘却许多世事烦忧,以此抚慰并平静心绪,迎接更好的明天!借琴以言志,承托起整首诗的核心意思。

转句个人愚见:高山与流水本合为一首名曲,后明代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作者在强调:一起转句的作用,二对应下句,三是重点:高山流水本为古典名曲,寓意深远。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山水者情趣高雅,心胸开旷,亦非所有人可明高山之志。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结句虽为合句谓总结语,然似乎流露出作者淡淡惆怅,怀才不遇之感,又为勉励自己:只要不断向上和坚持,终有发光的一天!后两句恰恰对应“时时慰我心”,琴音慰我、我亦自勉之!

整首诗浅显易懂,寓意深刻,正所谓俗可明其意,雅可明其志,当得雅俗共赏是为好诗也!(王富强)

 

 习《仙翁操》有感

2016-4-7

本是凡夫子,偏操月下琴。
一朝明曲意,了却世尘心。

 【赏鉴】

《仙翁操》是讲遇到仙翁陈抟的一首琴曲,也是学习古琴的入门曲,强调不同音色的和协,掌握了《仙翁操》,就懂得如何调音,懂得音律,是个基本功的练习曲。 此绝不仅是作者学习《仙翁操》的心得,更是透露了诗人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起句写人生在世,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虽然地位、金钱、学识……各有不同,都不外乎是凡夫俗子,都要经过不断进取、不断拼搏、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起句可谓是一语道破、直抒胸臆、开宗明义。

承句写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偏偏喜欢在月下抚着琴弦,与天同老,与地同寿,是何等的悠闲自在、洒脱自然。抚琴不仅可以升华自己,还可以感知他人,正所谓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另外,月下操琴也是很有讲究的,月光洒在琴的十三个徽上,这时轻轻地拨弄着琴弦,更会让人感觉到与月光交映生辉、相得益彰

转句写只有天天地练,日日地悟,才会明了曲中深深地内涵,才会懂得曲外每个人所感受的不同,而作者在转句正是巧妙地用了一个“明”字,既留下伏笔,又形象准确地刻画着诗人内心的思想。 

结句既打开了“明”的结果,又打开了作者的心扉,一切世俗之心,只有经过彻悟后,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会沉淀自己,才会超然自己。  

全诗短小精悍,意象斑斓、哲理深刻、看似平常琐事,却包罗万象;看似朴实无华,却涤荡心灵。(成吉思爽)

  

 习琴曲《秋风词》作

2016-04-09

抚琴忘问春风意,柳絮飘飞入室来。

同样相思无处达,诗仙邀我共瑶台。

 【鉴赏】

此绝是作者于201649日北京丰台科技园区习琴曲《秋风词》而作,那天柳絮漫天飞舞,诗人一边抚琴,一边吟唱,完全沉浸在《秋风词》的悬律中,不能自拔,陶醉不已!

《秋风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为:“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月,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在这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诗人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样的曲调,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吟唱,虽然此时不是悲秋季节,但作者早已深深地融入到了李白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相思之切……

起句“抚琴忘问春风意”此时在北京正是春风得意、姹紫嫣红、万物复苏……的季节,作者抚着琴正投入在思潮翻滚的哀怨、无助、幽思……之中,又怎么会注意到春风扑面而来,更不可能去寻问、去叩问、去追问!

承句“柳絮飘飞入室来”,正是承接起句,柳絮正漫天飞舞、无拘无束、无牵无绊悄悄地飘入到室中,而诗人却还是浑然不知,刻画得可谓栩栩如生、意韵悠长、津津有味!

转句“同样相思无处达”一个"无处达",更是精准到味,作者和李白虽然生活在两个时代,但他们通过曲调的吟咏,真是心心相惜、心心相通、心心相懂!这种相思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被渲染得神思飘逸、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结句“诗仙邀我共瑶台, 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作者通过新奇的想象,美好的憧憬,幻想诗仙正在瑶台上举杯邀知已呢!这样一位深知诗仙的作者,能不得到李白的爱戴吗?

纵观此诗,构思巧妙清幽,结构深思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浑厚,意境相得益彰。(成吉思爽)


纪念刘建封诞辰
150周年

2016-1-1

独钓天池雪,查山第一人。
心尖悬日月,眼底摄昆仑。
志载南盟血,情滋北国春。
英雄藏锐气,以笔著精神。

 【注释】南盟:指南方同盟会。 

 
【赏鉴】

此五律诗为纪念刘建封老先生诞辰150周年而作,题意鲜明,为逝者而歌。

首联“独钓天池雪,查山第一人。”“天池钓叟乃刘建封老先生之雅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派爱国官员刘建封任勘界委员,到延边实地进行踏查,勘查奉天(今沈阳)、吉林两省界线兼查长白山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之源。因此为察山第一人。作者直明讴歌主人翁,予读诗者开宗明义之感。

颔联与首联顺势而接,与颈联彼此呼应。“心尖”对“眼底”,“日月”对“昆仑”,“悬”对“摄”,对仗极妙!心尖与眼底是人体器脏中最重要和敏感部位之一,在此形容有强调之妙。意指刘建封老先生心系日月山河,胸怀天下。

 1908528,刘建封率队临天池并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踏遍了长白山的山山水水,查清了长白山的江岗全貌和三江之源。为天池十六峰命名,写出了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等著作;拍摄《长白山灵迹全影》,绘制长白山江岗全图。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向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此诗足见文学功底深厚,其高尚情操亦为后人所敬仰!     

颈联就如人体部位,支撑着头颔,亦彼此相通。“志载南盟血,情滋北国春。”无论对仗,平仄都是极佳,一目了然。此联讴歌刘建封老先生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奔走南北不畏艰辛所做出的贡献。颔联颈联总结了刘建封老先生辉煌不朽的一生。他于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廖仲恺、陈其美等辛亥革命先驱交往甚密。1909年,刘建封出任长白山安图县首任知事,移民垦荒,发展农业;铺路筑桥,开辟交通;兴办工商,创立学堂;始创林警,保护和开发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他还兼任松(花江)(们江)两江林政局森林警卫队统带,为他日后发动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刘建封得悉立即在安图响应举义,宣告成立大同共和国,并通告中外。他激情满怀,引吭高歌:“桐叶一落天下秋,梅花一放天下春。试问秋兴共多少,毕竟不如看花人。”并自名“大同”以明志。

读到尾联“英雄藏锐气,以笔著精神。”自然是总结。刘建封老先生一生事迹堪称轰烈、不朽传奇!虽辞世已久,但作者敬其浩然正气,佩其不朽文彩,故作此诗篇一为敬仰二为广推之,为后人所景仰学习,壮哉我中华!

我要为此诗叫绝,也要为刘老先生的不朽精神喝彩,更要呼吁千万新时代的宠儿们:莫忘先辈,壮我中华!(王如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