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画记】沈周: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下)

 真友书屋 2020-08-18
如前所言,吴宽对沈周最为了解,然在他的《题石田画》诗中却有这样的描绘:

粗豪浓墨信手写,长卷初开是谁者。
溪泉山石断复连,亦着茅亭在林下。
石翁足迹只吴中,意到自忘工不工。
平生所见亦不少,但觉一幅无相同。
伪作纷纷到京国,欲以乱真翻费力。
我方含笑人独疑,真迹于今惟水墨。
此诗此画虽率然,老气勃勃生清妍。

沈周编《杜东原先生年谱》 民国四年上虞罗氏排印雪堂丛刻本


吴宽说,他看到了沈周的一幅风格“粗豪”的长卷,而且他见过沈周的不少画作,每一幅都不相同,盛名之下,如今到处都是沈周的伪作,但他认定眼前所见的这卷肯定是真迹。

既然真迹,为什么会是“粗豪”呢?郑秉珊在《沈石田》一文中说道:“石田在四十岁以后,一方面是画学已有成就,一方面是求画的众多,应接不暇,所以渐画大幅,并且粗枝大叶,草草而成。但精致工细的作品也是有的,因此传世的沈画有粗笔细笔两种,名之为‘粗沈’和‘细沈’。而‘细沈’因流传较少,就更为名贵了。”

文保牌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沈周的画太受欢迎了,以至于求画者盈门,他没有时间再细细耕耘,于是产生了大量粗画,因此他的画作被后世归为了两类——粗沈和细沈。粗沈属粗豪之作,但不一定是假画,而吴宽的诗正好是一个侧面印证。

沈周的绘画能有这么高水准,首先应当得益于他的眼界,文征明在《华尚古小传》中提到沈周时称:“时吴有沈周先生号能鉴古,尚古时时载小舟,从沈周先生游。互出所藏,相与评骘,或累旬不返。成化、弘治间,东南好古博雅之士,称沈先生,而尚古其次焉。”

另一种形式的文保牌


华尚古就是当时的大收藏家华珵,与沈周是好友。因为沈周看过大量历代名迹,所以对鉴定颇为在行,他们两人时常雅聚,互相鉴定对方的藏画,这使得沈周看到了更多的名画,故而眼界超乎凡人。沈周同时也很勤奋,一直在努力地临摹眼前所见的动物与植物,也就是绘画上所讲求的写生。美国印地安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沈周画作上有着这样的自题:“诸果十种,盖余戏笔耳,然以写生之不易,则知余亦非戏出。”对于沈周在写生画方面的成就,董其昌在《题沈周写生册》时则称:“写生(花鸟画)与山水画不能兼长,惟黄要叔能之,……我朝则沈启南一人而已,此册写生更胜山水。”

前文曾经提到,向沈周索画者不绝盈门,其画作的价值亦扶摇直上,清李佐贤在《书画鉴影》中录有莫是龙的一句话:“我朝自石田翁画名世,而宋元诸人遗墨遂减价矣。”沈周画作的价格竟然影响到了宋元古画,可谓一奇。而买画之人蜂涌而来,沈周为此穷于应付,他的朋友黄应龙在《画记》中写道:“尝至翁读书处,见束剡藤万个,叠鹅溪满箧,被人旦催夕迫,如夙逋旧欠,无所逃避,因指而言曰:‘吾在,此债不休,吾死,则已矣。’”

墓丘处在台地之上

黄应龙在沈周的书房看到堆在那里的各种画材满坑满谷,而索画之人一天到晚地催促,这种情况让沈周很是无奈,甚至说只有死了才能了此画债。可见,他的绘画成就反而成了一种负累。面对此况,沈周不得不想办法予以解决,而了解决的办法,可由韩昂《图绘宝鉴续编》中得知:“因求画者众,一手不能尽答,令子弟模写以塞之,是以真笔少焉。”

沈周忙不过来,开始让弟子代笔,而徐邦达先生考证出,为沈周代笔的不仅仅有他的弟子,也包括他的儿子沈云鸿。

四周做了绿化

即便如此,他的画作在世面上仍然供不应求。祝允明在《记石田先生画》中写道:
其后赝幅益多,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时昧者惟辨私印,久之,印亦繁,作伪之家便有数枚。印既不可辨,则辨其诗。初有效其书逼真者,已而先生又遍自书之,凡所谓十余本者皆此一诗,皆先生笔也。遂斌块满眼,有目者虽自能识,而亦重可叹笑矣。

市面上涌出了太多署名沈周的假画,按照祝允明的说法,沈周的画上午刚出家门,下午仿造品就出来了,过不了几天,与之相类似的画作遍地都是,于是买画之人就从印章方面来鉴定真假,这种方式对于造假之人形不成多大障碍,因为造假者可以照着真品刻治几枚,于是鉴定家又从画的题诗方面辨别真伪,但渐渐的,这种办法也不管用了。对于这种状况,明张凤翼在《处实堂集》中称:“沈启南先生画集诸家大成,故年来大为赏鉴家所重,而好事者多捐厚赀购之,遂启奸窦临摹辈出,自出具眼鲜不乱真。”

有一段石墙


面对着市面上充斥的假画,不知道当年沈周是怎么处理的,而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有这样一段记载:“石田画传世者多,然真伪相半。当石田晚年时自收其画,间有伪者,亦自误收之,况至今耶!”也许造伪者画技也很高超,有些画作连沈周本人都未看出端倪。然而,这其中也不排除沈周为人厚道,看出而不道破的可能。文征明在《沈先生行状》中写道:“先生为人修谨谦下,虽内蕴精明,而不少外暴。与人处,曾无乖忤,而中实介辨不可犯。”
看来沈周有着与人为善的好性格,明姜绍书的《无声诗史》中记载了另外一个故事:

(沈周)尝以重值购古书一部,陈之斋阁。一日,客至,见而谛视之,问书所以得。先生曰:“客何问也?”客曰:“公幸无诧。书,吾书也,失之久矣,不意乃今见之,倘得其所以,我将质焉。”先生曰:“有验乎?”曰:‘“卷某叶,某尝书记某事,或者犹存乎。”先生发而视之,果验,即全而归之,终不言售者姓名,亦不噍呵售者。

沈周花高价买得了一部古书,没想到却是被人偷出来的赃物,某天,被失主认出来了,他立即将书归还,却闭口不提是从谁那里买到的,也许他是担心失主会报复那位转卖之人。从这个故事可见沈周为人是十分的厚道和宽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为画所累,《无声诗史》中还载有这样一段事:“每欲至窝,远近相传曰:沈先生来矣。候之者舟閧河干,屦满户外,乞诗乞画随所欲应之,无不人人满意去。”

墓丘的形式


人们只要一见到沈周就会围上去,希望求得一幅画,而沈周竟然来者不拒,对于大家的要求,一一给予满足。虽然生性宽厚,但沈周也有被迫绘画之时,清方孝标在其撰《书石去非册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盖石田以行谊诗画高天下久矣,名公卿或造门,求一望颜色不可得。而忽有长洲令某,树塞门成,求画麒麟者,或以石田应,令即署一牒,曰:“呼画工沈周来役。”石田欣然往,跪阶下,受命,再拜出,为之,三日毕事。令视之,一麟也,而赑屃身负钱数千贯,状不得行,异之。胥曰:“将为公位高而金多,祝也。”令颔而喜。

有一位县令只把沈周看作画匠,派手下找来沈周,命他为自己画麒麟。沈周虽然是一流大画家,但在父母官面前也只能低头,但怎么画却是他的自由,于是沈周不仅画了麒麟,还多画了只大乌龟,龟身背着一大堆的钱,没想到这个县官看了还挺高兴。

躺在地上的石构件


未几,觐京师。时华亭相柄国,而某蒙宰,又其乡人也。令见相,与之坐,问政事未毕,遽曰:“石田先生无恙否?”令茫然,相曰:“岂有令吴而不知沈先生者乎!”令惶骇,汗出颜,蒲伏叩头谢过。又往见某蒙宰,献黄金为寿,蒙宰却之,曰:“尔令吴,但得沈先生片纸画,重此百倍矣。”令益莫知所为,徘徊中夜,起问胥曰:“今二公皆言沈先生,沈先生者,谁耶?”曰:“即向为公画麒麟者也。”令顿足愧恨。归长洲之次日,即操币载羊酒谒沈先生,而石田先一日他往矣。后二公即以此恶令之为人,而夺其官。吴门人云。

这位县令入京后,到处送钱贿赂当朝大官,而那些人纷纷问起沈周的情况,并且拒绝收下他送的钱,转而向他索要沈周的画。这位县官由此才知道原来沈周如此有名,不禁大为悔恨,而那些大官们也因此而知道了他的为人,没过多久就让他罢了官。

神道


沈周的画作如此受人欢迎,那么究竟好在哪里,他又有着怎样的绘画理论呢?他在绘画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集中在“苍润”二字。此二字的出处乃是他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有如下两句“笔踪要是存苍润,墨法还应入有无。”对于“苍润”二字,后世绘画理论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比如庞元济在《虚斋名画录》中总结道:

有明一代画家以石田为第一,犹刘文成之于诗,董文敏之于书也。故当时有殊方异域皆知沈周先生之语。石田自题其摹云林小景句云‘笔踪要是存苍润,墨法还须入有无。盖‘苍润’二字自拈出后,衡山遂以之题盛时泰轩额,李肇亨及王麓台又以之镌小印,是为北苑正脉要诀,而实自石田发其蕴也。

沈周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平镇阳澄湖边,也就是相城区沈周村西。以他的名字作为村名,可见当地人对这位先贤的尊崇之心。2012年6月8日,我乘坐马骥先生表哥的车前去寻访。出苏州城向东北方向行驶30公里到达相城镇,此地以前叫太平镇,现在又改名为阳澄湖镇,阳澄湖大闸蟹天下闻名,看来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旁边的小亭


进镇穿过柏城中心小学,行驶在镇西的沈周路上,看到这个路名感觉离我寻找的目的地很接近了。在镇外阳澄湖客运中心北面一百多米有一片水塘,所记是沈周墓之所在。在路边停下车,走过小石桥,前面是一座石质小亭,亭子两边的草地上摆放着一些残石构件,显示着当年破四旧的成果。

沈周墓处在一亩见方的台地上,上六步台阶即是石牌坊,看得出牌坊是新补配的。石牌坊后即是墓丘,墓碑上写着“明沈公启南处士之墓”,隶书,不见落款。墓前有江苏省文保单位的多牌,落款是“吴县革命委员会立,一九七三年十一月”,把革委会和文保单位放在同一个牌子上,让我顿时有了时空错乱之感。

天籁之声

整个墓的上方呈半圆形,正面是一条直线,后面则为圆弧状,在正面石碑的右侧还立着一个小石房子,这种形式我以前没有见过,墓后面有圆弧状石墙裙,墙裙上还有倒扣书本状的石屋檐,这种形式也较为奇特。

拍照完毕沿着小路往回走,又看到躺在地上的石构件,感觉很眼熟,猛然想起墓前的石牌坊跟这些残件完全一样,看来新的石牌坊并非臆造,而是有所本,但既然如此何不将旧件重新修补加以恢复呢,这其中的缘故恐怕是我不能理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