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国军 1973年秋后,岩口公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决定:“比古岫改河造地工程已由县委批复正式实施”由公社秘书付久武起草的施工方案、规划图呈现在全体与会人员面前。顿时会场掌声雷动,大家认为方案细致全面,规划蓝图宏伟壮观,符合当前形势。“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为全公社农业学大寨运动开了个好头。”公社书记郑宝祥如是说。 改河砌的大坝 由此拉开了比古岫苦战三年的改河造地工程的序幕。原来的河道顺北山根环绕,每到雨季河水泛滥,不断冲刷北山根的好平地。新规划是将其由东河拦腰截住,让其顺南山跟下直接过来,形成现在的河道。取新河道的土垫在原来的老河道上,使之形成新的土地。其原理是:去弯取直,改原来的河道走弓背儿为走弓弦儿。经测算可以多出五百亩地,每年可以多打两万斤粮食。 县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了,实地测量先规划出新的河道,先在老河道上起高垫低进行平整。原来裸露的河卵石就地挖坑深埋,将原有的树木砍伐,站在东庄头的大坝上眼望大河东一马平川。北山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用山石砌成刷上雪白的石灰,每个字足有四米见方。街道两旁书写了:“向何横城学习”,“改河造地五百亩,试与龙王比高低”“天大旱人大干不过黄河心不甘”“过黄河跨长江毛泽东思想放光芒”等标语。工地上搭建了工程指挥部,四周插满了红旗。全村人上至白发苍苍、下至开口裤裆,不分男女老幼投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改河造地工程。县里派出了以公社付书记焦友勋为组长的工作组,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王祥任组长,副书记高百荣任副组长(主抓工程)民兵连长高百里、团书记李国俊、施工员王亚川、张廷山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相继展开。 1、青年突击队 由全村20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每两个人一辆排子车英姿飒爽整装待发。他们大多18-35周岁,在全村中个顶个的头牌汉子。开工仪式简短而不失隆重,最前排的排子车上插着红旗,突击队长高百里情绪激昂发出掷地有声的动员令:同志们,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精神,今天我们比古岫的青年突击队发扬与天斗、与地斗的的革命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向龙王宣战,让它听我们指挥,改河造地工程现在开始。一声令下毛福山、马志华两人一组拉起排子车箭一般地冲出队列。率先到达指定地点,三下五除二的装起一车土向五百米外的预定地点奔去。随后长长的车队你追我赶川流不息,那真是: 红旗指路方向明, 挥锹舞镐干劲增。 拉起小车来赛跑, 胸怀四化脚生风。 秋末冬初的时节,早晨六点钟天还未放亮。集合号令从广播里传来,突击队员们肩扛铣鎬急急忙忙向工程指挥部奔去。队长高百里在地上划了一条线,队员们无一例外的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达。准军事化纪律练就了敢打硬仗的尖兵,典型事迹层出不穷。宣传队演唱的《我们是青年突击队》:“他不仅推车、拉车他还打锤 ”说的是突击队员马瑞祥;还有计量准确不徇私情的施工员王亚川、张庭山;精益求精的修车工张廷志。大队勤杂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无例外的参加劳动,广播喇叭里传来:“赤脚医生、赤脚兽医、电工、柴油机手、付业坊的、代销点、巡逻的、看青的都到东河参加劳动”这是张国林的声音。随着工程的进展各项保工期的措施得到落实,光拉车的技术就令人瞠目,有的二人配合将装满土的排子车通过助跑,待到下坡时驾辕的人将车的中心后倾,用两手挺起将双脚悬空,而后边推车的人趁机坐在车尾上,上演空中飞车的惊险一幕。 县委书记付瑞峰心里装着县里的重点工程,在百忙中亲临施工现场,轻车简从只带了一名工作人员。在工程指挥部里听取了关于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因为没有公社领导只有现场施工的高百荣,面对县委书记高百荣无不担忧地说:“近十万方工程量竟靠人工恐怕到明年汛期完不成任务”没做正面回答的付书记,回到县里后派来了县机耕队的推土机。县委书记的光临无疑给改河造地工程添了一把火,而且越烧越旺。 紧接着,王官营工委、岩口公社、县直各部门的各级领导你来他往,各项工作像拧紧的发条一样一环紧扣一环。动员会、誓师会一个接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把改河造地工程推向高潮。 工委杨书记来了看到工地热火的繁忙景象,调来了火石营中学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 公社的郑书记更是无时无刻的扎在工地,和岩口公社的干部、社中的师生一起参加劳动。和村干部一起研究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土机的燃油、砌河坝的水泥、修车的物资都要他亲自协调。 县里派来的工作组涵盖了各个职能部门,农机、粮食、供销社,物资等部门,由公社副书记焦友勋带队,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和支部委员晚上开会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第二天按会议决定分头执行。 县剧团的演员来了,给突击队员们带来了“小白丫”演唱的新编剧《二嫂卖菜》:黄瓜、豆角、大白菜吃不了街上卖,资本主义从哪儿来。批判了二嫂出工不出力,竟想卖菜做小买卖的资产阶级思想。 庞庄的文艺宣传队把《小靳庄的十件新事》以表演唱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小靳庄就是好,办起了政治大夜校,学了政治学文化,科学技术大提高。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之余写大字;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样样全。通过不同形式千方百计的调动突击队员的积极性。 县水利局的杨局长来了,这位资深的水利专家,秃顶的局长站在南铁厂(注)的高处,抬眼朝火热的工地望去。嘴里念念有词:“仅凭比古岫的力量改河道纯属胡闹,好地变成干河套,原来一条河,弄不好成两道。”说罢甩手而去,还好听到的不多,只有高百荣等少数人。再加上相邻的田家峪村给编的顺口溜:“比古岫瞎胡闹,光挖河不修道,姑娘媳妇拉小车,饿着肚子来赛跑,你说可笑不可笑。”听到这儿,让高百荣这位工程总指挥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难道这轰轰烈烈的场面是瞎胡闹? 铁姑娘班同样也是百十号人,其中不乏有高中毕业回乡的佼佼者,可也摆脱不了拉车的命运。张秀珍、马云琴、毛淑霞等是这个组织的排头兵,在男女同工同酬政策的鼓舞下,依然拉起排子车和小伙子赛起来,可其结果毕竟男女有别败北已成定局。最后采取男女搭配的方法自由结组,能和自己不错的儿时伙伴一起挥铣舞鎬,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还算可以。工间休息时一起练“瞄准儿”,重温着毛主席的诗词七律《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收工时男的拉车、女的背着“三八枪”倒也尽显了“劳武”结合的威武画面。通过各种形式劳动竞赛,也确实调动了青年男女的劳动生产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窃窃私语者,即使彼此之间互生爱慕,大多也都深藏心底。但也有“愣头青”流露出爱意,被姑娘一句“难道你让我和你在这儿拉一辈子车吗”给挡了回去。面对此情此景的小伙儿,不得不低下头拉起车迈开沉重的脚步。直到姑娘穿上嫁衣时,他也没敢鼓起勇气送她一程,只能躲在角落里遥祝她在“南边”(注)的家幸福一生。 除这些未出嫁的“铁姑娘”外,家庭妇女也是一支生力军。过哺乳期的每人每月定工(出勤)26个,带孩子、做饭全靠挤时间。有的上工时不得已将刚会走路的孩子拴在炕上免得掉地下。为了省时间做饭则采用“就捎”的办法,即:一家做两家的主食无外乎贴窝头滕白薯,这样既省时间又省柴禾。通过这项工程将本地的传统习惯:“三开腔”(即早起下地干活、回家吃早饭、早饭后上工、午饭后上工)为:“两开腔”(即早起五点大喇叭广播做饭,六点半上工、十一点半吃中午饭下午一点上工)中午家庭妇女提前半小时回家做饭。 工地负责人高百荣的媳妇也不例外,照样是两人一车。那时也没有干部家属想方设法得到照顾的先例,可以说在思想里根本就没有这概念。三岁的女儿被一个人锁在屋里,中午下班进屋一看一片狼藉。做饭时怀里搂着孩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待到下午上班时顾不得孩子的哭闹,锁上门快步奔向工地。 2、放大炮 要想河道顺南山跟下通过,达到改河的目的,就得将其在东河拦住。这样东山嘴子碍事,要想方设法将其拿掉。 要说开山放炮山里人也不外行,可要想将这个山头拿掉,总觉得无处插手,负责勘察设计的人员一级一级往上汇报。最后由县农业学大寨办公室协调,聘请了车轴山中学物理教研组长张涛老师,由他负责组织实施此次定向爆破任务。既要将碍事的山头拿掉,又要将炸起的石块落到指定位置,这在县内尚属首例。首先确定爆破位置,掏一个长20米、高、宽各两米的山洞用于装药。经计算需用炸药2018斤,工程确定下来炸药已经到位。药库设在东沟看果园的窝棚,昼夜有人值守。 放大炮炸掉的山头 经过三个月的苦战,在高百瑞等开山能手的努力下,终于将放置炸药的山洞挖成。张涛老师亲自指挥装药,工程指挥部为放炮做周密部署。布置警戒线,通知邻村田家峪做好防震准备。四周山上插上红旗有持枪民兵把守,村内的窗户玻璃全部摘下以防震坏。起爆电源安装在工程指挥部门前,群众聚居在后山上期待着这史无前列的“巨炮”。下午四点随着指挥长的一声令下,电工李国真快步走到起爆电闸前合上起爆电源。只听见低沉的一声“闷响”只见烟尘四起土石飞扬,随着被炸起的石块落地在老河道的中央堆起了一座新的“山包”,定向爆破成功。 3、推土机作业 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在全县为数不多,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成了全县的典型。大干一冬春,试与龙王比高低,赶在汛期前确保完成改河造地五百亩的誓师会如期举行。工程现场调度会一个接一个,县委派的工作组,工委的蹲点干部,公社郑书记亲自抓。决心在大,口号再响,可单靠人力犹如蚂蚁搬家。赶在汛期不能完工,真要是应验了那位杨局长的话:“出了两道河”丢人现眼事小,关乎着全村的生命财产安全。到那时的政治账大伙儿心里都清楚。 正当干部们愁眉不展之际,从县里传来了好消息:县机耕队派来了三台推土机和六位师傅投入到改河造地工程。带队的赵师傅表示不分昼夜连轴转,歇人不歇机为比古岫改河造地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此举可乐坏了在场的工作队员。这回保证工期没问题了,大队干部赶紧号最好的房子,安排好食堂不日即投入到开挖河道的施工中。 夜间十二点还有加餐,同时给司机配有做伴的附属人员排除夜班的寂寞。马俊庆当时刚刚学医就被指派到工地,夜里为推土机司机服务。松树劈柴加柴油的火堆越烧越旺,照的工地如同白昼。为了筹措资金,将付家山近百亩的松树砍光,再加上东山、南山所有地边的松树,聚集在第一、二队的场院里。将直溜的截成椽子,其余大部分用于夜战干活时烤火。 通过一冬一春的奋战到74年四月包括河道开挖、平整土地已基本完成。并抓住春季趁墒播种的有利时机,种上了新品种的杂交高粱。一周后看着整齐的小苗,全村老少憧憬着秋后的丰收景象。 工程转入砌拦水坝的攻坚阶段。再送别机耕队凯旋时,大队还赠送了感谢丰润县机耕队:“大力支持,无私奉献”的镜匾,是马俊庆在迁西县制镜厂背回来的。可赵队长提出要近三万元的施工费时,书记王祥委婉的表示:“尽快落实,有钱一定送去你就放心吧”,可背地里公社的郑书记早就做好了赖账的准备,直到75年调走时一再叮嘱:“县机耕队的钱不给”。以后赵队长每年都来村里要一次帐,后来老书记王祥告诉他,你没看见给你们送的镜匾上写的是“无私奉献“吗?赵队长无奈的笑了。 4、垒大坝 为了让洪水听话,就得在新挖的河道里砌成大坝。为了多造地多打粮确定新河道宽30米。眼瞅着距离汛期不足百天,一场战天斗地的的“百日攻坚战”打响。近700米长、底宽两米、高三米的新河道拦水坝,需备石料4000余方,挖土方1500立方。 任务分配到每个生产队,在西山、后山、抠漏眼、猴儿山设采石场。每道工序落实到每一天,定时、定额不得有半点延误,否则打乱全局。又一次实施了全村总动员,老弱、妇女挖土方、好劳力开石头、专业队砌大坝。尽可能地挖掘潜力,多年不出工的、常年装病的、年纪大的地、富、反、坏、右靠边站的都得充实第一线,王守信任他们的队长。与生龙活虎的专业队相比这帮人只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而专业队的不论男女各个奋勇争先,男的不说,就毛淑霞、马云琴、李国芬等堪称“铁姑娘”百十斤的大石头一哈腰就搬到墙上去,令过路的人们唏嘘不已。那时的人们都很朴实手脚碰破点皮是常有的事,找块布包一下就接着干,这叫“苦干、实干加巧干,轻伤不能下火线”。 眼看六月底大坝基本竣工,七月初连续几天的降雨,迎来了改河以来的第一场洪水。全村干部群众聚集在新砌的大坝上,看着河水似一匹被驯服的野马乖乖的向下游流淌。再看看身后五百亩绿油油的杂交高粱地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特别是亲自参加整个改河造地工程的人们自豪感溢于言表。而村干部们想的是:让一切流言蜚语见鬼去吧,英雄的比古岫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精神指引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发扬了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改河造地五百亩的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从心底里呐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河水欢快的向下游流去,雨在不停的下着 。当天黑人们渐渐的散去时,老书记王祥吃罢晚饭信步来到河边,看着河水似乎有点涨,值班的民兵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一夜未眠,想起南街上有的老人担心,新开的河道正对着小南街,万一水大了……..想到这儿不敢往下想。 雨在不停地下着而且越下越大,正在迷迷瞪瞪之际,广播里传来了治保主任王守信的声音:“南街的各户赶紧起来洪水进庄了”一时间全村的人都聚集在小南街。当书记王祥赶到时南街上齐腰深的水已无法过去,基干民兵正在第六生产队、高百成、鲁印廷、鲁印成、张廷祥、张廷任家往外搬东西,在街的两侧树上拴上绳子先把人救出来,然后是粮食、猪、鸡等,高百业拽着一头百十来斤的大猪顺水游了过来,在大家的帮助下转移到学校。幸好持续时间不长,洪水于中午时分退去。南街的各家有的炕和锅台全塌了,有的坯山墙险些倒了。再看东河新砌的拦河大坝荡然无存,新河道、老河道一片汪洋。一人高的杂交高粱扑倒在地,洪水遍地横流,此情此景让老书记王祥痛不欲生。 晚上,抗洪抢险自救会议如期举行。面对当前的形势,大家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首先对倒伏的高粱进行扶正。广泛征求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一致认为:原来砌的河坝窄应加宽一倍,即原来30 米加宽到60米。又是一冬一春的苦战,打眼儿、放炮开石头,挖基础砌大坝。继承和发扬:“敢想、敢干、执着、拼搏” 的比古岫精神,紧咬牙关勒紧裤带凭着永不服输的“泥腿”劲儿,又是全村总动员,拓宽了河道加固了新砌的拦水坝 。在物资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将迎水的一面用水泥勾缝极大地增加了抗洪能力。 整个改河造地工程历时三年,投资主要靠国家,投工无数现在已无法统计。近三年的时间山上的成材树几近砍光,这项宏伟的工程透支的不仅仅是社员的体力,而是伤了整个村庄的元气。23-35周岁的光棍近160名,说是光棍成群结队一点也不夸张,一个个渴望着娶媳妇盼的眼珠子发蓝,昔日的“突击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棍儿队”。过去年轻人娶媳妇有句话叫“田家峪拔上拔,不如比古岫挨边拿”。 (高百祥语)说的是各方面都优于邻村,不信你看诸如:马田、马万池、马万兴爷三个、高百祥、高百荣哥俩都娶得是邻村田家峪村的媳妇。可眼下本村的姑娘都远嫁他乡,外村的又有谁愿意到这儿拉小车,在外人眼里比古岫的社员比牲口还累,竟到了谈车色变的地步。比古岫漂亮小伙儿无数,但都摆脱不了打光棍儿的命运。三年的时间千八百人的村子只娶进了一个新媳妇,(是王治国家)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姑娘找婆家哪怕二里地也出出庄 ,即便过了马庄户北岭也往南边找”。现实的情况是本村的姑娘属“飞鸽”牌儿(嫁走)的多,“永久”牌儿(留下)的少。三年的改河造地工程比古岫是报纸有名、电台有声,十里八庄名声在外。外村人给予了客观评价,总结的是比古岫有四真、三怪、二多、一少即:四真是“真山、真水、真穷、真累 ”,三怪:“人拉车驴睡觉、光挖河不修道、好地不种种河套、”,二多:“光棍多、山地多”一少:“媳妇少”。那真是: 穷山恶水无良田, 广种薄收吃半年。 肩挑驴驮大镐刨, 终年劳作累弯腰”。 总结成一个字是比古岫人“苦”,两个字是“真苦”,再加上这一“真”比古岫是名符其实的“五真俱全”。 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填饱肚子是当务之急。早在改河初期张开明、李印富、李印生、高百发等头脑灵活的人,悄悄地离开了拉车的队伍。赶紧走吧,这拉车哪是个头哇,常言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离开这块地方先吃饱再说,兴许还能娶个媳妇。家人闭口不谈其去向,悄悄地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张开明冒着生命危险扒货车,直奔内蒙古阿荣旗投奔庞店子的“一只胳臂”。 高百发凭借在家当过老师又有樵猪的技术,到达吉林梅河口很快站住了脚,随后又把哥哥、弟弟带了过去。哥几个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娶妻生子建立了家庭,在那儿起码干活能吃饱饭一天三顿吃干的,仅这一点相对老家简直到了天堂。 李国峰在家是个不错的医生,他是丰润县第一批培训的“赤脚医生”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半农半医,也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连累带饿经不住东北“大窝头”的诱惑,只身一人投奔黑龙江省海伦县。到那儿后大队书记听说他是医生,也没难为他说:“你把我的病看好了我们就收你”原来书记近日身体不适,曾到公社乃至县里看过病不见好转。李国峰诚恳的表示:“我先给你瞧瞧,你听我说的对不对”。然后凭借多年的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心里有了数:“你这不是别的病,就是重感冒”。书记听他这么一说,沉思片刻当即决定将他留了下,说来也巧,因为他的诊断和在县医院一样。从此凭借这门技艺在新的天地里施展才华,很快在十里八庄吃得很开,不久又把弟弟李国坡带了上去。 马万存是中共党员还是支部委员,听亲戚说黑龙江哪儿地面宽绰吃粮充裕,先去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更是神乎其神:“一天三顿吃干的大窝头管够”。可自己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能带这个头吗?激烈的思想斗争让他彻夜难眠。面对六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吃了上顿没下顿 ,咬牙做出了“闯关东”的决定。怀着复杂的心情,硬着头皮和书记王祥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心照不宣的两个人聚在一起彼此沉默了良久。“你走了大伙儿跟着走,村子乱了咋办”?王祥低声问他,“可我家人多劳少还吃不上八两,半夜里孩子饿得哇哇直哭咋办”? 他几乎眼含着泪低声回答着书记的问话。 面对搭档了多年的老哥俩,回想起一起经历过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等各项轰轰烈烈的运动,无数艰难险阻都被他们征服。在几千亩的荒山上摸爬滚打,全部打树垵载上了松树,光核桃树就种了10800棵。打井、修渠、搞大寨田,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可现在……此情此景泪水模糊了双眼,各自扭过头去擦拭着眼角的的泪水。“走吧,常回来,比古岫的大门始终对你敞开着”。 临行前的夜晚这位曾经的林业队长,支部委员回想起多少年来怀着一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让大家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可眼前的情景让他感到五味杂陈,陈年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独自一人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又一圈,想多看一眼亲手栽植的树木和辛勤耕耘的每一寸土地。仰天长叹:“生我养我的比古岫再见了”。 王贺桥头脑精明办事稳妥,谎称走亲戚和队长请了假,直奔东北一探究竟。到哪儿吃的窝头管够不说,他落脚的亲戚家五、六口人收工回来洗手时光手表就摘了“一小浅”,(注)这是让他动心的主要原因。现实摆在眼前可又不敢相信,是真的吗?不会是做梦吧。同样是下地干活回来大窝头管饱这还有啥犹豫的,只是亲戚告诉他:“想在这里落户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得把闺女嫁过来”。“这不难,正好家中的大闺女二十大几了也该找婆家了”面对对方开出的条件王贺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家后将家中的物品折卖,举家前往黑龙江省延寿县六团公社奎兴大队。 可他哪里知道,就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井台会”。他的女儿(让我们隐去他的姓名)面对即将离开生养他二十余年的比古岫心里难以平静。在送走前来告别的“闺蜜”的同时,心里还惦记着痴情的他。“难道你不知道明天我就要走了,也不来送送我”。信步来到村西看看战备地道早已封死,这里是他俩从心里萌动的地方。眼下虽已物是人非,可男女搭配的场景历历在目。趁着夜色壮着胆子来到南地生产队的大口井旁,因为这里有他们共同战斗的劳动成果,也是他们擦出火花的地方。那是打完井修渠时听到队长收工的指令,因天色将晚,他俩被着忙回家的人们甩在了后边。越着急她面对不高的水渠就是上不来,情急中他在埋怨她废物的同时伸出了援手,霎时双方感觉被电了一般想撒都撒不开,傻小子还不知咋回事儿,她的脸觉得火辣辣的。“我明天就要走了,这一走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了”她自言自语说出了声儿。她想坐下来静一会儿,“呜”从水渠那边传来了哭声。是他,“你咋来了”,她急忙站起来,“我怕你想不开”一句话俩人顾不得往日的羞涩抱头痛哭、、、、、。 原来在听到人们议论他俩搞对象时,一天晚上趁村里放电影他俩一起来到了这里。她说:“一个大姑娘家让大伙儿说和别人搞对象,还不如跳井死了,可又怕我妈想我才没跳”。这个木讷的儍小子竟说:“千万别想不开,往后咱们少在一块儿不就结了吗,何必寻死觅活的呢”。就这样他竟有意识的绕开她走,直至前些日子听说她爸要带全家上东北,她让他给个痛快话儿到底是去是留时,让两人陷入了两难。留下是两个人花好月圆的结局,可一大家子的肚子就得挨饿。最后只得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而鲁印成家并不是在家吃不上来,只是因为75年的大水吓得,夜里成宿在炕上坐着睡不着觉,咋看新开的河道正对着小南街,而且河床比南街还高,说不定啥时候发水就把炕冲塌,挨冲的阴影挥之不去,简直成了她的心病。不得已才搬到黑龙江省延寿县六团公社老呔沟。 要说东北咋好?马万贺是这样形容的: 东三省黑土地, 地广人稀缺劳力。 北大荒人称奇, 棒打狍子瓢崴鱼。 辽宁盘锦产大米, 吉林长白桦树皮。 黑龙江是米粮仓, 又有兔子又有狼, 就是缺少大姑娘。 干半年猫一冬, 豆包烧酒就大葱。 如画的美景加上窝头、高粱米饭、大豆腐的实惠,吸引着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就这样全村共有30户,200来口人为了填饱肚子迁往东北谋生。(注1:指腰带山大岭以南,注2:地名,在我家门前,注3盛干粮的小框) 作者:李国军 照片:李国军 编辑:王亭贯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作者简介:李国军,男,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自1984年起任村两委委员,主任,现任比古岫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度唐山市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河北省“7.21抗洪抢险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