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 | 无为而治,平常心态下的积极态度

 寻梦向天歌 2020-08-18

  老子提出“无为”的思想,实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

与朋友谈论老子,总说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大多数人的理解往往趋同于字面意思,实在不可思议。

在表层理解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消极态度,也就是平常所讲的“出世之道”。其实,大众的这个认识是片面的,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对老子思想的曲解。真正理解了老子所讲的“无为”,你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智慧。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的更高智慧:它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一种灵活的态度,意味着顺其自然,遵守事物的规律,在承认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冷静客观地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这个观念出发,老子提出“无为”的思想,实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

首先,从时代背景上看,“无为而治”是老子拯时救弊的药方。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即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急剧变动时期,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社会表现出明显的“乱世”之相。面对“乱世”之相,思想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各种救世济民的学说。面对百病丛生的“社会”,老子认为,本就不该人为地设计一个航道,要从根本上打消圣人为社会设计航道的念头。老子认为,社会的一切乱相皆在统治阶级本身,社会乱源就在此,统治者“有为”太多,把一己建功立业的私欲强加给社会,破坏了社会运行的自然秩序,岂有不乱之理。

《老子》第五十七章中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意思是说,我用顺应自然的办法引导民众,民众就会自我教化;我严于律己,民众就自我调正;我不给民众添加繁重的事务,民众自然富强;我没有私欲,民众自然朴实。这些话言简意赅,而道理十分深刻,内涵不止今天所译出这个范畴。这就是老子时代对统治者寄予的期待。老子还讲到:“清静为天下正”,意即统治者能够正心正己,少一点“有为”,还社会以本来面目,老百姓就有了正常的社会公律。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思想在当时是十分“新异”的。

其次,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很直接的关系。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深深打上农耕文明的特征。春秋末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集体作业方式,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更适合变化了的新的生产力。因此,井田制被动摇了,新的封建的土地占有方式取而代之。

正因为家庭承担了众多尚未从家庭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公共功能,大大消解了社会最基层面的公共事物管理问题,因而,社会管理机构自然就没有必要那么多的“有为”,也就没有理由强大起来。因为社会管理机构的强大必然侵吞作为社会细胞的生长养分,而由此可能带来的就是农业社会政治生态关系的大紊乱。家庭是人类创造的各类组织形态中自组织功能最强的一种,农业社会又为家庭这种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特别的沃土。保持一个成本最低的社会管理机构,为社会基本面留足充分的养料以滋养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以上理由,实在是“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三,“无为而治”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老子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建立了一个逻辑的原点: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个“道”,可以解释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自然秩序,是支配万物生存、发生、发展、变化的主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它又不是独立的存在物,是个“无”。至此,老子为“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确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自然也有其道。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不可干预其自然秩序,“无为”当然是最好的治理模式,所以“无为”则“无不为”。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很经典的拆字释义:“人为为伪,人弗为佛”。“伪”与“佛”这两个字的解释的确很妙。通俗地讲,这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人为的、刻意的去做什么事,那一定是违背了客观规律;而顺其自然,立地成佛。这个解释不一定准确,我只是从中悟出了一个理念——世间万事,人为的想改变什么,且不管动机如何,付出许多努力,到头来机关算尽,还要回到原点。我们做人办事都讲求要顺应自然规律,而现实中,人类固有的贪欲和名利心,常常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运用逐渐改变着自然的面目,人类“有为”的能力越来越大,工业、农业、食品等各方面都找上了科技的烙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几乎超越了“上帝”的权限,但正是这种“改造”,人类也给自己掘的坟墓越来越深。诸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大都与人类无节制的张扬“有为”本性有关。

我们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中看以肯定的是,这一智慧的的思想,在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索取的今天,越来越有现实意义,人类的“有为”已经给未来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苦难,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及生存危机渐渐逼近的时候,思考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应该对我们有新的启发。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柯英原创,仅代表作者观点。

◎转载请联系中财文字公众号。

◎图片来自中财论坛会员晨光峪影计酬作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