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李相锋 | 别样的“灯”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致力打造普通百姓的‘微’文学领域公众平台

特别推荐:

【河北】李相峰/童年趣事之——摔四角

【河北】宋路军/你—人世间最美的容颜

别样的“灯”

李相锋

因为教学迟子建的《灯祭》,我想到了很多灯,比如上个世纪全中国都普遍使用的马灯,比如冰心的《小桔灯》,比如在正月十五过小年时才会特意蒸做的黏灯。但感觉更亲切、更温馨、更好玩,记忆更深刻的,是儿时的一种小玩具灯——白菜疙瘩做的灯,我们家乡叫做“颤鼓灯”。

    取一个较大的白菜根(也就是常说的白菜疙瘩),用小刀稍加修整,去掉周围的毛毛根儿,把面和底都削平,小心地将较大一头的中间掏出一个不露底的圆洞,用一点棉花搓出灯捻儿,再找一些零碎的蜡烛从周围压住灯捻的大部分,露出一段用于点燃,最后用铁丝将白菜疙瘩圈一圈当做把手,一个“颤鼓灯”便诞生了。

    比“颤鼓灯”更馋人的,就是黏灯了,我们叫做“灯盏儿”。灯盏儿是用黄米面或其他粘面捏成的灯碗——也有小鸡和小鸭的形状——用一小段香头缠上棉花做捻,倒上食用油就成了。点燃之后,灯碗放于众神灵面前,烧香、磕头,许愿,期待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发财;小鸡放在炕头上,好让它吃掉炕上的跳蚤;小鸭则放在水缸里,以期待天天“清水满缸”。等灯盏儿们自然熄灭之后,拔去灯捻就可以吃了,或煎或炸,人见人爱。下锅之前,黏灯里面若能再包点糖,口感就更好了。

夜幕降临,每当母亲点燃黏灯准备祭神时,我趁机就点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颤鼓灯”,走出家门,呼朋引伴,嬉戏玩闹。我们三五成群,小小的“颤鼓灯”能照遍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

 有谁看过 

作者简介


李相锋,一位年至不惑的教育工作者,微信号haoyun4526。本人喜欢读读写写,愿与志趣相投的天下贤智纵横天地间

主编:莫然

副会长:云朵

嘉宾:郭进拴、陈沛富(书画家)

特邀评委:刘顺洪、程奋只、薛翠珍、杨晨
特邀主播:幸福、念、一生有悔

责任编辑:朱进钢、若兰、曹思

百姓作家联盟欢迎您!

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为便于及时处理稿件,请作者将稿件投到投稿邮箱,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诗歌除外)、3458527207@qq.com(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