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微課 2020-08-18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邵旭峰

这个问题不难,有中西哲学基础的人都能解答,但大国学者解答问题就是急,就是情绪化,不喜欢摊开来一层层细说,还爱生气,于是很少人解答。

到现在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更大的悲哀在于,大多数读书人连这个问题都没思考过,更不谈讨论。这个时代的人,很少有人思考,更不谈深思。

哲,在中国是智慧的意思:哲,智也(尔雅)。一般的智还不行,得有大智慧。大智慧来自于大基础、大包容,这还不够,需要反思得到大智慧。

哲者,是外在基础和自身能动性的结合。

没有博大宽泛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积累,就谈哲,那是笑话,就像无本之末,还不如;但有了很深沉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成哲的,也凤毛麟角,很多成了中老年闰土或者书呆子,哲需要宽广的胸怀,需要把所历和所学做提纲挈领的归纳,需要深沉的反思,并有所得。

在中国,哲,是通圣的,哲是圣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要成为圣,则还需要功德和影响力。

西方没有和“哲”完全对应的词,但也讲智慧,有智者。

西方早期的哲学家,喜欢追究到底是什么决定世界,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水火气土、数字、元素、原子等等,还有“是者”等,这是早期的素朴的自然哲学思考者。

发展到柏拉图,开始塑造一个现实世界的原型世界——“理念世界”,是更为真实、本真的世界。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到亚里士多德,开始分类系统研究社会和自然,比如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气象、动物····乃至于还有修辞学和美学等。

亚里士多德还专门搞“物理学之后”(你可以理解为之上,“统摄”具体学科的,更为根本的学科),中国翻译过来就是“形而上学”——语出易经·系辞,原话为“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和学科,基本都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确定的体系发展(当然也不断增加丰富变化)——即使中世纪神学高于科学,但亚里士多德科学体系也没有中断。近现代又影响到世界,可以这么说,现代科学体系的总根源,在亚里士多德,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还是美学。从这个意义来讲,亚里士多德堪称有人类以来影响最大的——个人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伟人。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有了专门的形而上学和研究者,但这些学者和专家,都有扎实的具体学科基础,或为著名的数学家、或为著名的医学家,几乎没有对具体学科一窍不通而专事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确实需要这样的路径,就是从基础拾级而上——不经过具体的过程,想要直接在泰山顶上看日出,那是意淫和自慰、空想、狂想、扯淡。

只有在这些年的大国,很多考别的学科研究生完全无望,才“屈尊”去考哲学研究生,一个个要么保持了很好的“无知”(当然,和苏格拉底以无知为增加知识的起点、库萨说有学问的无知,不是一回事)、要么大谈空谈用力扯······

形而上学也一直肩负着科学“国王”的角色,统摄着具体学科。黑格尔,是最后一个构建统摄具体学科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大家,但那个时候,具体科学其实陆续走在形而上学前面,黑格尔终其一生构建的体系,更多如同海市蜃楼——即便如此,那也是200年来最宏伟的海市蜃楼。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严格来说,黑格尔之后,再没有人在具体学科之上构建形而上学体系,不少大智者终其一生想要构建,但最终都或者只留下断壁残垣,甚或一地瓦砾。

什么是哲学?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现代科学、尤其自然科学发展太快了,按照正常方式建构形上学体系,这就像在多列越来越加速的高铁上修建摩天大楼······

或许,强追不是办法,形上学的速度本就很慢——它要等走在最后的学科走在前面然后才能。将来如果真有形而上学体系建立,那可能是自己首先减速或停驻所得——拔高到无法再高的高度、或沉潜到无法再低的基础、或进入无法再深的内部,“以不变应万变”·····但这个难度应该如同发现终极真理——或者二者本来就是统一的。

言归正传,中国有类似于西方的专门的形而上学吗?

严格来说,还真有,第一就是易经,以简单数字组成的图画形成“卦象”,然后简单和高度概括地解释和预测万事万物——类似于西方早期自然哲学派,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然后反过来解释万事万物,但确实远比早期西方哲学精深博大深远得多——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巨力。

这些年,不少人穷其一生钻研易经,最终还是一头雾水。你仔细考察,发现他们很多就陷在“十翼”(在易经之后,别人写的十篇传)里面难以自拔——首先是对其语言的理解困惑,再不谈对经本身的体悟。

要实打实在易经有所得,从逻辑来讲,应该首先有广博深沉的生活阅历、和相应的学历经历,同时经常归纳和反思;再逐渐进入“十翼”,借助十翼进入易经本身。

就十翼和易经本身而言,还需要极佳的古文功底。有些人上学就一直没学好古文,平时也从不看古文章,但一天到晚在那“读”十翼和经本身,然后说自己得到不少了····你那哪是得到,是意的太多了,南辕北辙都谈不上,在十翼里面就一团乱麻了。

综合基础、归纳反思、古文功底,这是要真的在易走远的基本要素。当然,真要有所得、得多少,还需要天赋、需要机缘。

其实什么形而上学的正规路径都是这样。

接前面的话,在易经之后,断断续续一直有这样专门形而上的学问,比如阴阳家(先秦的大家之一)、还有后代的相数学,还有其他的注重追求根本、“统摄”者、“决定”者的学问。

但这种专门研究形而上的学问,在中国,从来不是主流,中国也从来没有严格的、统一的宗教——直到现在,全世界不信教的十几亿人,大多数集中在中国。

中国的主流,是经史子集,把社会学科全部整合在一起讲述,中国人认为,这些事情不能分开来讲,应该是整体的——这里面有道理还有感情和意境等——中国人认为把这些分开就失去意义了,乃至于是错的,就像一个人不能把局部截然区分一样。

这种浑然一体的认识习惯和综合基础,直接造成中国具体科学的滞后, 但从人本身来讲,或许这是最好的状态。

近现代以来,具体科学尤其自然科学发展越来越快,人的物欲也越来越难以满足越来越控制人,短暂快感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没有归属感,越来越无所适从。

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状态,近些年,宗教开始勃兴,深层的原因就在这里。全世界不信教的大概十二三亿,大多数在中国。

那么如何重构人——真正的人应该有的状态,或许中国的思想观念、传统的人的状态(正视物质生活,又高于物质生活的状态),应该是最重要的借鉴。

应该有详细的著作阐述。笔者的思考,见《来龙去脉看中国》、《世界主要社会形态及走向》。

总之,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有相通之处,就是形而上学,都有。但中国的主流不是形而上学,而是浑然一体的智慧之学。

欢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