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爷爷(下)》王建庄

 太行文学l苑 2020-08-19

下篇

当我懂事的时候,爷爷已进入花甲之年。爷爷是老大,父亲是独子,对于我这个大孙子,爷爷自然无比的高兴,我在爷爷的疼爱呵护中一天天长大,爷爷无数个循循善诱的故事,启蒙开恳着我稚嫰蛮荒的心田……

爷爷是世上最好的爷爷。但是,爷爷从不溺爱我,随着慢慢懂事爷爷对我实行了严格的管教。有一次放学后抬水浇自留地茄子,抬水棍子让了那么长,弟弟仍然抬不动,我气得打了弟弟,回来遭到爷爷严厉的训斥,并责令我大声说三遍:“以后不打了!”后来,我再也没打过弟弟。

还有一次去山上拾柴,由于拾柴人多实在没柴可拾,同伙就上树扒柴,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昏厥过去,我慌忙搂着他又是呼唤又是灌尿折腾了半天才总算缓过气来。天黑回来只拾了一点点,爷爷罚我站在门口反省。要不是文革武斗路旁地雷爆炸,(李家村郭伏学被炸死那天)奶奶把我拽回,恐怕还得站着反省一阵子……

爷爷是宽厚的,同时也是严厉的,他不允许他的孙子胡作非为,有时我不听话,不服管制,气得爷爷吹胡子瞪眼,唉声叹气。但爷爷心情好我也表现好时,爷爷就会笑着招呼我:“孙子,走,咱去原康饭铺喝一碗挂面汤儿。”(一毛钱一碗)

爷爷的疼爱使我倍感亲情的温暖,爷爷的管教使我懂得了很道理,比如:当人要走正道,做事要坚定,要学会帮助人,要学会说话,要学会受窝囊气……爷爷的这些人生大智慧虽然很多我没学会,但也影响了我整整一生。

人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及人生的走向。种下善良,收获平安。种下邪恶,收获灾殃……爷爷深谙此道,他为孙儿操碎了心……

爷爷弟兄五个,四个兄弟都非常尊敬这个大哥,他们经常坐在一块抽着旱烟悠闲地聊天。现在回想起当年五个爷爷齐坐一块那和协温馨的场面,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老话:少年夫妻,老来弟兄啊

父亲叔伯弟兄十二个,除了老大当兵神经失常、父亲在外地工作以外,十个叔叔都是家里的常客。尤其是下雨天没事,家里的地面总是被湿脚泥鞋踩得一摊糊涂。奶奶一边打扫一边笑着嗔怪:你们整天围着个老头子,他有啥好?众侄儿笑而不答,有的还故意做个鬼脸。他们从心眼里亲近这个大娘和大爷。而爷爷呢,也是毫无保留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讲给他们。希望他们多懂道理,少走弯路。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后生,爷爷脸上总是荡漾着无限的欣慰。那时轮班替换外出修红旗渠,很艰苦,每到爷爷去的时候,总会连班替一个侄儿……

村里有个光棍,四十多了还没找上媳妇,穿得破破烂烂,爷爷总是悄悄地把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鞋送给他,甚至还把自己心爱的一张锄送给他……奶奶脾气小,对爷爷的“大手大脚”总是不满和唠叨。但唠叨归唠叨,也只是说说而已,奶奶也是一个善良明理的人。

不过,有一次,奶奶真的生了气,刚懂事的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姑姑从兰州寄回来五块钱,下午去邮局取时被同村人郭某看见,晚饭后郭某来了,手里掂着半截生锈的铁绳,说是三块钱卖给爷爷,爷爷明知道买这东西是闲物,却还是爽块地给了郭某三块钱。郭某走后,奶奶一反常态跟爷爷整吵了半宿……我迷糊了,不知道他(她)们谁说得对,谁说的错……

常言道心怀善念,必有福报。爷爷帮助过无数的人,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叔叔们看到大爷担水,总是夺过担子帮他挑,后来干脆早起第一担水就倒进大爷家缸内。秋天在山上分红薯,宁肯自家撂后,也要先把大爷家红薯送下山。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至今不知是谁把救命的五斤山渣挂在门上。二弟得了急病,是个叫王某的人背着二弟跑了十几里路送到了医院……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足以证明,人活在世上,要互相帮衬着活,谁家门上也没挂“没事牌子”,那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爷爷付出是快乐的,得到是快乐的,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快乐常伴的人生是最大的成功。

爷爷老年负责给生产队看林坡,这项活需要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看坡十几年,爷爷从没贪占过集体一草一木,而是尽心尽责地完成完好自己的任务。他们两位老人种树、修路、养苗圃、种扫帚……忙得早出晚归,不亦乐乎。十几年来,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用自己一双磨满老茧的手,让一道沟两面坡的上千亩荒山变成了树茂林密草长莺飞的花果山。每年出售的梁、檩、椽、桐树苗、白腊条等给生产队增加了收入,每年种、伐的扫帚生产队扫场使用绰绰有余……

为了把林坡切实看管好,两位老人在山上挖了一个窑洞。这个窑洞既是遮风挡雨的哨所,又是存放工具物品的仓库(年久失修已坍塌)。为了开掘储存山泉水,两位老人凿山成池。为了阻挡牛羊的入侵,两位老人用了五个冬春在山腰的上部垒了一道几百米长的石墙。这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就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都会感到吃力劳累,更何况两个年过七旬的耄耋老人,在糠菜半年粮的情况下,整天在陡峭的半坡上起石头、搬石头、垒石墙……那是一幅多么震撼人心的场景,可惜当时没有录像机,只留下这堵岿然不动默不作声的石墙……

我曾多次跋涉到爷爷当年垒的石墙前,每次心中都会涌上一股热浪:造原子弹的人伟大,建南京长江大桥的人伟大,修红旗渠半山坡上垒石墙的爷爷同样伟大!因为他们都有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七二年四月二十四号,从山坡上栽树回来的爷爷,晚饭吃了一个红薯面玉米面掺合做的“糠饼”,又在街上和邻居们闲聊了一阵,夜里突发脑出血,不省人事。我奔跑到公社卫生院,猛拍门子,没动静,继续猛拍……足足有半个钟头,总算感动了上帝,医生到家诊断后告诉我们:“脑出血,不行了”。爷爷没说一句话,没受一点罪,溘然告别了这个让他爱得深沉的人世。     

一生宽厚豪爽走南闯北,

临终安然驾鹤长眠而去。

善哉、福哉……

爷爷去世后,大队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此前,只有村上一老中医享受过这一殊荣。支书眼含热泪念完悼词,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最后几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王老先生的高尚之处也正在于此。他能坚持一辈子当好人、做善事,非常了不起!他那宽厚善良、大公无私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老先生虽死犹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就是我的爷爷———王安太,一个有着传奇人生,却甘愿平凡的普通人……

                                                                    2020.07.12

【作者简介】:王建庄,网名高山,林州人。退休职工,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