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伤寒流派:学术争鸣,求是创新

 至诚金方 2020-08-19

学界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研治伤寒而卓有成就的医家统称为伤寒学派,其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为其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仲景方列为经方,伤寒学派有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三派的学术争鸣。

岭南伤寒学术流派,是当代学者依据明清治伤寒学的流派背景、岭南伤寒名家医著、岭南伤寒学科讲义、伤寒专业论文等学术载体分析而定。据现存文献资料显示,伤寒岭南学术流派研究始于清初,与明清伤寒三派有关联。其以清初南海何梦瑶《伤寒论近言》、郭元峰《伤寒论》,为早期伤寒岭南流派名著。清代中叶以降,岭南研究仲景学说者日多,有文献可徵著作存世者,东莞陈焕堂、香山麦乃求;清末民初新会陈伯坛、顺德黎庇留、南海谭彤晖、鹤山易巨荪,号称“四大金刚”,广东近代经方派四大家;民国时期番禺陈庆保、东莞卢觉愚等,也属于伤寒岭南流派学之余绪;而中医教学编撰《伤寒论讲义》,影响较大的有南海冯瑞鎏、番禺邓柏游、开平许振庆、台山伍律宁等;同时,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中医杂志创办活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医药专门学校出版的《杏林医学月报》,连续出版八年半时间,共101期,其中关于《伤寒论》研究的文章更是从没间断过,陈应期、张确余等一批伤寒岭南流派医家脱颖而出。及至建国之初,岭南伤寒名家有番禺邓鹤芝、中山程祖培、大埔何志雄、新会钟耀奎等一批广东省名老中医及熊曼琪等广东省名中医。

(一)南海何梦瑶《伤寒论近言》

何梦瑶(1693-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清初南海人,岭南著名医家,著有《医碥》、《伤寒论近言》等医学著作。其中,《伤寒论近言》为其研究伤寒之专著,但因传世量少而鲜为人知。直至2012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将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藏《伤寒论近言》清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年)乐只堂刻本影印出版,研读者方日渐以增。

何梦瑶赞同“伤寒例”为王叔和所作,并将“平脉法”、“辨脉法”改置篇末,又重编伤寒条文次序,均与错简重订派观点相同;但又反对该派主要观点“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之三纲鼎立说,并肯定王叔和《伤寒例》的学术贡献,认为诸家对其攻击太过。所以,岭南伤寒流派特色之一是借注解伤寒之名行阐述对时病、热病、湿热病的认识,或者说伤寒与温病理论都是可以诊治热病的。何梦瑶对《伤寒论》全书内容不予删减,维护了《伤寒论》内容的完整性,与维护旧论派做法一致;但其对伤寒条文次序重新整理,与该派认为《伤寒论》条文次序不可改动的中心论点相异。何梦瑶按照自身观点将伤寒条文重新编排,体现了他临床应用《伤寒论》的思路,与辨证论治派注重发挥《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宗旨不谋而合;但与该派以方类证、以法类证、分经审证的方法、思路又有所不同。足见何梦瑶学有定见,对《伤寒论》有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研究。有关何梦瑶学术传承部分见本书第五章岭南内科杂病学术流派。

(二)东莞陈焕堂《仲景归真》

陈焕堂,东莞人,约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著《仲景归真》,又名《伤寒论归真》。陈氏谓仲景之书乃医门圣书,学者不读伤寒则不可以称医。归真者,引归正道,指陈医界流弊,点醒伤寒信众,引归仲景学说于正途,是为陈氏著《仲景归真》目的。

陈焕堂是伤寒岭南流派医家中较有特点的一位,其针砭时弊,辨正归真,在阐释仲景学说过程中肯定太阳三纲鼎立论点,又对王叔和《伤寒例》进行驳正,是从另一角度阐述喻嘉言错简重订派观点的,但陈氏在伤寒理法研究上,又与错简重订之针对伤寒条文的顺序做出重编不同,陈氏更侧重于将六经症状、方剂进行归纳总结的方证相类的研究方法,以求更有裨益于临床。

(三)香山麦乃求《伤寒法眼》

麦乃求(1813~1875年),字务耘,号岭南飞驼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伤寒法眼》。

麦乃求《伤寒法眼》传承辨证论治派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学术观点,是清代岭南伤寒学派主张辨证论治医家,弟子门人有吴湛群(清池)。研究仲景伤寒,六经辨证论治学术主张在岭南很有影响。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名医梁湘岩,撰写《伤寒论自王叔和编次颇多错乱后贤如方喻柯尤诸家辄自改编均有裨于后学究以何家为优》一文,对方有执、俞嘉言、尤在泾、柯韵伯四家注解《伤寒论》提出:“四家所言,方不及喻,喻不及尤,以尤视柯,则固以柯为优也。”结论以柯韵伯为最优。

(四)新会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陈伯坛(1863~1938年),名文炜,字英畦,榜名伯坛,举人出身,新会外海(今广东江门市郊外海乡)人,近代岭南经方派医家中声望最著者,著《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

陈伯坛是主张以传统方法研究伤寒学的著名医家,其治学受“钱塘二张”维护旧论和六经气化学说的影响较大。陈伯坛主张溯本求源,认为仲景著作理论本源来自《内经》、《难经》,而《伤寒论》妙能与《素问》、《八十一难》诸旧本异其辞却同其旨,故研读仲景之书,先应从《内》、《难》诸经溯本求源,弄清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才能领悟其真谛。强调读原书,不盲从注本,要息心静气,逐句逐字读伤寒,而且当以唐宋以前未经灭裂之伤寒为佳。经过一番对比后,认为叔和编次、林亿校正、无己注解之宋本伤寒可读。陈伯坛《读过伤寒论》最显著的学术特点是“以经解经”诠释伤寒与金匮。陈伯坛研究《伤寒论》学术上私淑于张志聪者为多,亦兼采张令韶、陈修园之说,属于六经气化学说一派。他非常重视《内经》阴阳理论,始终以阴阳学说作为其研治《伤寒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并以《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中六经标本中气理论,来分析阐述《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于仲景会心处多有发挥,其观点对后学颇有启发。阴阳为伤寒之纲目,是陈伯坛伤寒学术思想最突出的特点。

(五)顺德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

黎庇留,名天祐,庇留乃其字,一字茂才,广东顺德人,著《伤寒论崇正编》。

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与明清近代诸伤寒著述最大不同者,为卷之八之“删伪篇”,即使是错简重订派,也没有像黎庇留这样大刀阔斧地删减原文的。《删伪篇》中删减的条文多达75条(笔者统计为66条)。按六经定篇考察其删减:太阳篇计40条(笔者统计41条),阳明篇计11条,少阳篇计1条,太阴篇计3条,少阴篇计3条,厥阴篇计7条。黎氏认为六经病欲解时的推断纯属理想之见,此种理想之推断,实为王叔和之作。因此,凡六经欲解时的条文皆为黎氏删去。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黎氏也认为《伤寒论》乃仲圣自作全书,设问答体例的条文,与叔和《序例》之问答体例手笔相似,故删去。与世传本《伤寒论》比较,《伤寒论崇正编》没有把“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暍脉证并治第四”等15篇纳入著作内。其突出重点的风格反映岭南医家注重临证实用鲜明特色,从此治伤寒者,易之又易。现行《伤寒论》教材,就是仿照《伤寒论条辨》、《伤寒论崇正编》体例编写的。从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我们可以看出岭南医家善于总结特点。厚厚杂乱的一本书,经过广东人细读结合自己临证,往往成为薄薄的精装本。从中体现岭南医家务实包容的内涵实质。

(六)番禺陈庆保《伤寒类编》

陈庆保,广东番禺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秋,在香港办中医夜学馆,著《伤寒类编》作讲义授徒。该书以本论之六经为纲,再以五种之伤寒为目。陈庆保遵照仲景六经的顺序编排条文,但他明显重视太阳经,原因有三:一方面太阳经病最多;一方面太阳为诸经借径,善治太阳,邪可不传入他经;最后太阳误治,变证百出,故陈氏对于太阳经篇幅最大。可谓六经为纲,首重太阳。详论太阳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七)卢觉愚《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

卢觉愚(1899~1982年),广东省东莞人,出身医药世家。卢氏不但中文造诣极佳,且精通英文,为其进行中医科学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著述有《针灸问答》《觉愚医案新解》、《实用伤寒论讲义》《实用脉学讲义》《实用处方学讲义》《古今医案选评》《觉庐医学论文丛存》《临床针灸要诀》《日用本草便览》《日用验方汇编》等。其中《觉庐医案新解》及《实用伤寒论讲义》,近年在台湾一再被翻印,后者被规定为中医师考试必读之书。

《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讲义以成注本《伤寒论》为母本编次而成。指出伤寒是传染病,当属诸急性传染病范围,卢觉愚继而阐述传染病之病原、传染之途径、人体之免疫、传染病发生之原因,在当时是一种科学普及值得肯定。既然伤寒为今之所谓传染病,中医不认识细菌而又何能治之?卢觉愚曰:中医不识菌是事实,其能治传染病,亦是事实。中医虽不知有菌,不知治菌,而治法则能辅助人体自然疗能,以透彻病根,排除病毒,是生理机转,归于正规状态,故能收根本治愈之功。卢觉愚期望:伤寒论为热病论,亦可称曰急性传染病论。中医不识菌,不杀菌,而能治传染病,是以自然界之药物,增长自然疗能之力量,为自然免疫之极则。如上所述,亦可得其大概矣。中医学之长处,诊治之外,尤在方药。而伤寒论之证治规律,不特可为临床之楷模。其用药组方,更可作治疗之标准。

卢觉愚充分肯定伤寒论经方治疗传染性热病的疗效,《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一书对仲景经方的解释,尽管今天看来多少有牵强附会,但在当时仍然是有学术革新意义的。

▍小结

如果按照任应秋先生治伤寒学的流派言错简重订实开其端,其后产生维护旧论、辨证学派的话,岭南伤寒学术流派大体归类是否可以分为:岭南主张错简重订派名家医著有东莞陈焕堂《仲景归真》、顺德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编》等;主张维护旧论同时又学有定见注重岭南热病诊治名家医著有南海郭治《伤寒论》、南海何梦瑶《伤寒论近言》、新会陈伯坛《读过伤寒论》、南海冯瑞鎏《伤寒论讲义》;主张辨证论治研读伤寒、同时又有创见如寒温合一或中西汇通的名家医著有香山麦乃求《伤寒法眼》、鹤山易巨荪《集思医案》、番禺陈庆保《伤寒类编》、东莞卢觉愚《卢氏实用伤寒论讲义》等。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岭南中医流派集萃(1):温病 · 上

◆ 岭南中医流派集萃(2):岭南温病学术源流

◆ 岭南中医流派集萃(3):岭南温病名家名方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