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第七次东征中兵败埃及的路易九世,为何又执意发动第八次东征?

 瓜子心 2020-08-19

十字军

公元1248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以法国一国之力发动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本想着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路易九世却因过于追求"沉稳"而使法国十字军错失了最佳良机,一度使法国十字军陷入被动的局面之中,最终落得了被俘虏的下场。

被誉为"圣路易"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在被赎回后还尝试扭转战局,但十字军确确实实是战败了,已经无力回天。在清楚意识到这一结局后,路易九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法国。但他并未放弃东征的念头,而是于公元1270年又发动了一次东征,即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这也是最后一场十字军东征活动了。

虽然第八次东征与第七次东征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两场战争之间的性质也完全不同。但究其根源,二者还是有着紧密的连带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七场十字军东征的失败,那么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也不会发动第八场东征。也就是说,路易九世在这场东征活动中已经无心关注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而是要对埃及人实行疯狂的报复。

路易九世戎装像


被俘的路易九世历经万难返回法国

公元115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准备放弃东征,从埃及领土撤军。但是在撤退的途中,由于没有做好殿后安排,导致法国十字军全部被埃及主力部队所围困。就这样,路易九世和他的将士们一起成了埃及人的阶下囚。

对于埃及人来说,处死一名法国国王对其自身并没有任何好处。首先,路易九世一旦死在埃及,那么自然会与法兰西王国结下不共戴天之仇。随后继位的法国国王很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对埃及不断进行军事打击,这是埃及人所不想看到的结果。况且,处死一名法国国王对于埃及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法国人依旧可以选举出新的国王,并不会因路易九世之死而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

十字军骑士

在这种背景下,埃及人选择向法国人索要赎金,不仅能够免背杀害国王的罪名,还能够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在得知路易九世被俘后,玛格丽特王后立刻派人与埃及人展开了谈判。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Margaret accompanied Louis to Egypt on the crusade of 1248 and showed great courage at Damietta, reinspiring the crusaders after a defeat at al-Manṣūrah (February 1250), where Louis was captured by the Muslims."

(译文:玛格丽特在1248年的十字军东征中陪同路易到埃及,并在达米埃塔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在路易被穆斯林俘虏的曼纳拉(al-Manṣūrah,1250年2月)战败后重新发动十字军。)

路易九世的妻子玛格丽特

埃及人提出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只有两条:其一,十字军需要向埃及人交纳五十万镑图尔币的赎金;其二,十字军放弃对达米埃塔的占领并撤出埃及本土。然而十字军在东征时并未携带如此之多的财富,所以圣殿骑士团先行支付了一半的费用换回了路易九世的自由,而他所领导的十字军士兵则成为人质,等另外一半赎金送达开罗之后便可以予以释放。

此时的路易九世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可以用命悬一线来形容。为了保证国王的生命安全,在其抵达达米埃塔后不久就与王后返回了耶路撒冷王国首都阿克城,而那些伤兵则暂且留在此地,等待与被扣留的十字军将士一同返回。

路易九世走后,埃及人随即收复了达米埃塔,并对城中未来得及撤走的十字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路易九世在得到这一消息时虽然十分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快写信回国让法国宫廷尽快将赎金送往开罗。一旦时间拖延的过长,难保埃及人不会认为路易九世有意毁约,进而杀害剩下的十字军将士。

如今的达米埃塔

就在此时,大马士革和埃及又进入了战争状态。路易九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宣称自己愿意帮助其进攻大马士革,但埃及人需要归还剩下的十字军将士。

次年,十字军和埃及完成了战俘交换,每一名穆斯林士兵可以换回十名十字军士兵,这种比例如此悬殊,为何埃及人会欣然接受?其实原因在于,此时的东方已经有一股新的势力威胁到了埃及自身,那便是蒙古帝国的崛起。身处中间地带的埃及完全不想腹背受敌,这才会答应路易九世的请求并进行了战俘交换仪式。

穆斯林士兵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束时间通常被定义为公元1254年,原因在于这一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结束了在埃及的牢狱生活,重新回到了法国本土。但在笔者看来,从路易九世被埃及人所俘虏之日起,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就已经结束了。虽然此时的达米埃塔依然由路易九世的妻子玛格丽特王后领导一部分欧洲骑士驻扎在此,但早已经无法左右第七次东征的结局。

身为君主,最大的耻辱莫过于被俘虏并成为阶下囚。身为法国国王的路易九世自然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但也只能暂且将这份屈辱保留在心中,尽早回国才是他的首要任务。在回国之后,路易九世立刻开始集结兵马。很明显,这是要对埃及进行强烈的报复。

骁勇的蒙古骑兵

法国国王整顿兵马,再度远赴埃及

在路易九世回到法国后专心养病的这段期间,他曾经不止一次向法国贵族集团发去军令,意在重新组建十字军,不过他并没有向其他国家的封建领主请求增兵,想来是因为路易九世认为仅凭借法国一国之力就足以办到此事。不过更多的线索表明,这次的东征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复仇行动,自然也没有必要让其他封建领主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路易九世也向教皇克莱门特四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来自罗马教廷的鼎力支持。不过教皇却并不在乎路易九世的感受,在教皇看来,收复耶路撒冷(此时的耶路撒冷还在伊斯兰世界的控制之下)是整个基督教世界国家的共同任务。于是教皇以自己的名义向其他欧洲诸国发去了动员令,英国、西班牙等国也派出了不少十字军。对此,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哲学硕士Mark Cartwright(马克·卡特赖特)在《Eighth Crusade》(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一文中曾经提到:

"As before, Crusaders came from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England, Spain, Frisia, and the Low Countries, but it was, once more, an expedition dominated by the French. Big names from the nobility who signed up included Alphonse of Poitiers , future King Edward I of England, King James I of Aragon and Charles of Anjou, king of Sicily. An army was gathered of between 10,000 and 15,000 men, similar in size to that of Louis'first crusade."

(译文:和以前一样,十字军来自其他国家,如英国、西班牙、弗里西亚和低地国家,但这又是一次由法国人主导的远征。报名参加的贵族包括普瓦捷的阿尔方斯、未来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和西西里国王安茹的查尔斯。一共集结了1万至1.5万人,规模与路易九世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几近相同。)

东征前接受教皇祝福的路易九世

公元1270年,法国十字军再次在路易九世的领导下出发了。按照战前制定下的进军计划,路易九世将率领十字军先行攻击突尼斯,并在夺取此地之后进行补给,随即再继续奔赴埃及本土。可惜的是,路易九世在八月时分就因病去世。由于当时正值夏天,十字军都饮用了不干净的水源,这就导致传染病再次在军中开始蔓延。不仅许多将士因此丧失了战斗力,路易九世也因感染而死。

路易九世出师未捷身先死,这绝非是一个好兆头。腓力三世身为路易九世之子,故而在突尼斯一地被十字军推举成为法兰西王国新的国王。随后他便带领十字军退回了法国本土,意在结束这场东征。

正在加冕的腓力三世

后世在对腓力三世进行评价时,常常认为他是一个较为懦弱的君主。而他之所以放弃东征活动,也是其懦弱的性格最为突出的体现,但笔者却并不这么认为。首先,腓力三世本身就偏好习武,对于征服战争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在他获得法国的王位后,更是有机会可以满足自己的喜好继续领导十字军征服埃及。这也是路易九世的遗愿,也是如此之多的十字军聚集在此的唯一原因。

之所以他会选择引兵回国,是因为当时在军中弥漫的疾病实在太过严重,腓力三世自己也受到了感染,长时间处于脱水虚脱的状态,根本无法骑马作战。在这种环境下,立刻发动东征已经不再可能,撤退休整才是明智之选。

路易九世之子腓力三世

历史"重演",十字军再次战败

意外的是,当绝大多数的十字军将士都身陷病痛的折磨之中时,有一支十字军却并没有受到感染,这就是由爱德华一世所领导的英国十字军。由于英国远离欧洲大陆,再加上想要与法国十字军汇合就必须先行跨越英吉利海峡,这就使英国十字军到来的时间远远晚于约定时间,反而躲过了这次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期。

统领英国十字军的爱德华一世

当爱德华一世抵达十字军营地时,发现腓力三世已经率军撤回本土了,而他决定继续进行东征,并由英格兰王国来主导这场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对此,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哲学硕士Mark Cartwright(马克·卡特赖特)在《Eighth Crusade》(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一文中曾经提到:

"Edward I and his small force of 1,000 men, supplemented by a handful of French knights, arrived at Acre in September 1271 CE on wha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rather grandly) as the Ninth Crusade. Unsurprisingly, they could do little to stop Baibars' expansionist plans, but Edward did, at least, gain the benefit of being lauded by poets and songwriters for his efforts as the only European monarch to make it to the Holy Land from the Eighth Crusaders."

(译文:公元1271年9月,爱德华一世和他的1000人小分队,再加上几个法国骑士一同来到了阿克里。这场由爱德华一世所主导的东征,有时也被称之为第九次十字军东征。意料之中的是,他们没能阻止拜巴尔的扩张计划。但爱德华作为唯一一位从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来到圣地的欧洲君主所做的努力,至少得到了诗人和词曲作者的称赞。)

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拜巴尔斯

可惜的是,爱德华一世所领导的英国十字军并未取得战果,就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实际上从这一刻起,十字军东征就已经结束了。与此同时,东方的蒙古帝国正在不断将势力渗透至中东地区,并于公元1258年开始相继吞并了诸多中东国家。而此时的埃及却成为中东地区唯一能够抵御蒙古人西进的重要力量。

公元1260年,蒙古人发动了目标为埃及的征服战争,但却被拜巴尔斯所击溃,蒙古人的势力因此向东稍稍萎缩了一些。埃及人抓住这一机会,极其迅速地攻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所建立起来的几个十字军国家,即便是耶路撒冷王国也未能幸免,全部沦陷。

公元1291年,拜巴尔斯宣告对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阿克城实行有效占领,耶路撒冷王国覆灭。此时的城中还居住着6万余基督教徒,而拜巴尔斯却将他们全部屠杀,又一次制造了血腥的屠杀惨剧。至此,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彻底画上了句号。十字军从公元1096年开始所作出的重重努力,也随着耶路撒冷王国的覆灭而烟消云散。

耶路撒冷王国遗址

其实不难发现,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当算不得是一场东征,毕竟以路易九世为首的法国十字军并没有真正抵达前线,甚至都没有靠近耶路撒冷就因为疾病的困扰而选择撤退。不过,单纯的认为这就是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束是有一些不够严谨的,毕竟爱德华一世还是率领英国十字军奔赴了前线,即便他没有取得任何战果,那也不能否认这场东征的真实性。

在这次东征结束后,罗马教皇仍然想要发动第九、第十,乃至更多的十字军东征活动,但没有任何一个封建领主响应他的号召。可以看出,此时的罗马教廷地位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封建领主宁肯顶着教廷所施加的压力也不愿意出兵东征。不仅如此,就连雇佣军也不愿意投入到这场无谓的战争中来。

不难发现,其实很早之前,十字军兵员的构成就从封建领主的直属部队变成了雇佣军,这就已经暴露出了欧洲百姓和贵族都厌倦了这连续不断的战争。而雇佣军之所以愿意参与其中,不可否认是存在着宗教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受利益驱动。在几次东征都无功而返的情况下,谁又愿意冒着极大风险前往中东地区呢?

巅峰时期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疆域图


结语

无论是西方史学界还是东方史学界,都承认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存在,但都普遍否认十字军还曾经发动过第九次东征活动。实际上,在第八次东征活动结束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封建领主都已经对东征感到了麻木。即便是在八次东征活动中最为积极的英格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都不想再投入一兵一卒到这场战争中来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想来原因应当有二。其一,在前几次的东征活动结束后,十字军东征的本质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转折点应当出现在十字军洗劫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之时。再加上后来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带有明显侵略和报复性色彩的东征活动,更使欧洲的封建领主们相信这并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或许在此之前,他们还曾经欺骗自己这依旧是一场为了维护基督教而进行的正义战争。但在路易九世发动第八次东征后,所有能够让封建领主们信服的理由都不复存在了。

另一个原因在于,随着埃及的扩张,十字军在中东建立起来的基督教国家全部沦陷。至此,十字军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全部势力,也没有了能够为其提供补充军需物资的前沿补给站。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恢复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所取得的战果已经非常困难了,又谈何继续进攻埃及本土呢?


参考文献:

1.《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Eighth Crusade》,Mark Cartwright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