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篇 《论衡》之二

 鹰击长空186 2020-08-20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

经典概述

《论衡》一书共38卷,计85篇,其中《招致》篇已失,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明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的基本思想包括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反对迷信的无神论思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

一、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并由此生发出其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汉儒唯心主义者认为天地是由“太初”产生的,这个“太初”是虚无缥缈的本原。针对这种观点,王充提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天和地都是从元气中分化而来的,天气和地气交合就产生出人和物来。“气”有“阴气”和“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王充进一步提出了自然无为论:他认为“元气”产生万物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不可能是天的故意安排和制作。他以“元气”自然论为武器,否定了天地生人、派生万物的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天地生人,就如同夫妇生子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的耳目口鼻、发肤纹理、肌肉血脉和骨骼是在母亲腹中自然形成的。这就否认了造物者的存在,坚持了以自然的原因说明自然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反对迷信的无神论思想。当时流行的灾异谴告说认为,如果君主统治无道,老天就会寒温不节、风雨失调。王充认为,谴告说否认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性,与自然无为的天道是相违背的。他指出,自然灾害并非政治黑暗所导致的上天谴告,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论衡》反对迷信的思想还体现在他的无鬼论。他首先用“元气”自然论的观点来解释人的生命现象,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形知观。他认为人的生命乃是阴气和阳气交合而成的,阴气构成骨肉形体,阳气构成精神意识,由阳气构成的精神,只有依赖于由阴气构成的五脏器官,才能产生出聪明智慧等精神现象。《论衡》明确肯定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则,并为其无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阴阳二气结合的缘故,人死之后,精神离散而形体腐朽,人就又还原为本来的气。正是由于物质变化的不可逆性,决定了人死之后不能复生为人之形。王充进一步指出,人们所见的“鬼”只是一种幻觉,“鬼”的出现是人身体患病、思想恐惧、精神恍惚所致。

三、唯物主义的认识沦。在认识论上,《论衡》反对神化圣人,否定了圣人生而知之的先验沦,提出了注重效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王充指出,世上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任何人都必须依靠感觉经验,才能了解事实获得知识,圣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成的,他反对把圣人偶像化,反对把圣人之言奉为圭臬。同时,王充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来源,而且也是检验知识的必要手段,这就是“效验”。

四、历史观。王充认为,国家的治乱、朝代的兴衰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历史是进化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自然原因所决定的治乱往复的规律。《论衡》不仅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而且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

(明天继续:子篇 《论衡》之三 中国哲学划时代的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