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73年,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力劝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恢复下西洋国策,由他本人带队重走郑和航海之路。对此成化皇帝十分赞同汪直的提议,下旨令兵部调出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却回话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0-08-20
1473年,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力劝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恢复下西洋国策,由他本人带队重走郑和航海之路。对此成化皇帝十分赞同汪直的提议,下旨令兵部调出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却回话称档案找不到了,从而导致重下西洋计划不了了之。也正是这一年,郑和下西洋档案从此消失,成为明史一大未解之谜。

目前有关郑和下西洋档案下落的最普遍说法就是被时任兵部郎中刘大夏焚毁,出处来自严从简所著《殊域周咨录》。由于严从简生活在嘉靖和万历年间,距离成化年间相对较近,而且他本人曾任京官,对于官场上的秘闻也有所了解,所以他记载的刘大夏焚毁档案说法一度被认为是具有公信力。按照严从简的描述,刘大夏先是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然后甚至不惜顶撞上司,即兵部尚书项忠,面对上面的质问,刘大夏声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令项忠哑口无言。最后在项忠的默许下,刘大夏将郑和下西洋档案全部销毁。

无独有偶,万历年间的吏部左侍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一书中也同样记载,当成化皇帝下旨令兵部查找郑和下西洋档案的时候,“刘忠宣公大夏取而焚之”,似乎也可以证实刘大夏焚毁档案一说。

但是这两处记载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官为了敷衍上级交代的任务,藏匿档案是有可能的,但焚毁档案却绝不可能。首先《明实录》中就曾记载,刘大夏为了阻止成化皇帝南征安南,将永乐年间交址布政使司的档案全部藏匿,由于《明实录》是明朝官方史书,因此刘大夏藏匿档案是存在的。但是刘大夏绝对没有胆量销毁档案,因为《大明律》中明文规定,任何官员敢私自销毁档案,一律按重罪论处。之后刘大夏步步高升,官至兵部尚书,如果他真敢销毁档案,估计早就被定罪处决。

其次天启年间由茅元仪编撰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里曾收录了一则郑和航海简图,茅元仪的祖父茅坤曾任兵部尚书胡宗宪幕僚,而茅元仪本人也在兵部任职过,很明显书中的郑和航海简图来自兵部档案。假如成化年间刘大夏真的销毁全部档案,那么天启年间茅元仪又是如何得到郑和航海简图的呢?

所以现如今有两种新的说法值得研究,第一种说法就是晚明时期档案管理混乱,导致大量档案丢失。其中司礼监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里就这样记载,从万历后期开始,内廷就基本瘫痪,为了养家糊口,一些太监和官员勾结外来商人,将明宣宗文渊阁大印,万历皇帝御制珍珠袍和宫廷收藏的图书档案偷出宫外,然后以高价售出。况且1644年甲申之变后,北京城在短时间内就经历了李自成和清朝两个政权,尤其是中间交替时的真空时期,官府都被公然打劫,因此丢失档案的可能性相当高。

第二种说法就是被清朝销毁,在1739年《明史》正式刊行天下后,乾隆皇帝曾下旨销毁2900部明朝史书和档案,这当中究竟有没有郑和下西洋档案,着实值得考量。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档案是由郑和副手之一的王景弘亲自整理,当中详细记载了七次下西洋的所有资料,包括去过哪些国家,航海线路是怎样走的,到了海外都干了些什么等等。可惜的是,整本档案就这样下落不明,令后人在惋惜的同时,也多了几分猜测,而这也是郑和下西洋研究没有终点的根本原因。



2020-08-18 10:44: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