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琴文化,故宫博物馆珍藏古琴,气象浑厚的唐代雷氏琴

 晓明国学 2020-08-20

    【“玉玲珑”琴 凤势式】

    唐代/通长122厘米 隐间111.8厘米 额宽19厘米 肩宽19.6厘米 尾宽13.6厘米 厚4.8厘米

    “玉玲珑”琴,凤势式,中唐制作。据云“凤势式”系魏扬英所创作,故亦有“魏扬英式”之称。黑漆,纯鹿角灰胎,发不规则小蛇腹断,从伤处与脱落漆片背面可知灰胎下有纹理疏松之黄色葛布作底。桐木斫,蚌徽,紫檀岳尾。红木足粘死,为后修者所为。

    全琴气象犹浑厚,项腰有做圆痕迹,额下亦坡出减薄。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当龙池处隆起,当凤沼处于纳音上开一圆沟。这一特点已见于“九霄环佩”,此琴只出现于凤沼者盖乃龙池作圆形,自然不宜开沟。有关这一工艺特点见《东坡杂书·琴事》论雷琴“最不传之妙”所载,系盛唐雷琴所独有。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书“玉玲珑”琴名。池下曾有大印一方,文字为漆所掩已不可辨,而印痕宛然犹存。腹内未见款字。琴已伤漆多处,殃及题名。复经劣工修补,草率施漆,半途而废。

    “玉玲珑”琴原藏于湖南陈维斌氏,系购自杨伯修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经郭沫若建议,将琴捐献国家,由当时文化部文物局接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飞泉”琴连珠式】

    唐代/通长121.6厘米 隐间111.8厘米 额宽18.5厘米 肩宽20.1厘米 尾宽14.4厘米 厚5.5厘米

    “飞泉”琴连珠式,晚唐制作。据云“连珠式”系隋逸士李疑所创作。杉木斫,縣栗壳色漆,有大块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蛇腹间冰纹断。蚌徽,紫檀岳尾,白玉轸润若凝脂,青玉足。

    面板弧度较“九霄环佩”、“大圣遗音”为小,因而项腰内收处厚度已不大,故此琴只将底部两处的楞角做圆,面上略具圆意,应系晚唐雷氏琴。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琴名,篆书“贞观二年”双边方印。龙池下方篆文书“玉振”大方印,“金言学士卢讚”篆书双边长方印。池之两旁刻篆书琴铭:“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飞泉”琴名、“玉振印及篆书琴铭俱贴金,断纹已通,为同时旧刻。“贞观二年”与“金言学士卢讚”二印较晚,卢讚系五代与北宋间人。

    由CT平扫图可以看到,池沼处底板中间均补以方木,从漆面已看不出痕迹,这两处在制作中曾经改动过,原应为方形池沼,后人改为流行的长方形。

    1936年《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载该琴有“古吴汪昆一重修”墨书款字,今已不可复见,以是知清代曾经剖腹。此器民国时期为李伯仁所藏,李氏《玄楼弦外录》记载得琴经过。约在1944年秋冬之际,“飞泉”被送至地安门大街某银号作借款抵押,经管平湖先生鉴定,其弟子程子容遂以重金入藏。1945年夏,“飞泉”送管平湖先生修理,随后抗战结束,此琴遂辗转于管先生弟子琴斋,解放后程子容方取回。1979年春夏之交,程子容从家乡平陆写信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愿意捐献,以后经国家文物局批转,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