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让自己羞耻一次也未必是件坏事(第27篇·总第2396篇)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张建云国学家风课

关注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27天。

昨天晚上进行了深切地自责:一整天的时间竟然没把文章写完。之所以没写完是因为早晨没写,觉得时间充裕,午餐后竟然牺牲午休时间看了2集《外交风云》,到了晚上便觉得疲乏。

疲乏无好文。写了两个开头都不满意。逐渐到了10点半,想挑灯夜战的时候突然惊醒:我的作息要求10点半要入睡的,今天却在赶任务,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

太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只有一个,像我昨天的状态一样,为了学习而学习。忽视了学习是培育人格和调养性格。为了写文而写文,为了吃饭而吃饭,为了睡觉而睡觉,为了赚钱而赚钱,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恋爱而恋爱,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都是失去了初心和忘记了使命。

没有初心和使命的过程如同嚼蜡,乃行尸走肉一般。昨日之我,羞愧难耐。偃旗息鼓,收兵睡觉!

当天的事没有做完,第二天起多早都是迟到。但为了止损,我也只有选择金盆洗手,从头再来。今天4点开始创作,才成此文。

我写文章的使命是为了解读国学,解读国学是为了研习家风,研习家风是为了光亮良知,光亮良知是为了做好教育。昨日的2个小时电视,虽然也是为了学习,但不合时宜,不对时间,放纵身心,强打精神。于是,自然疲乏。

有些疲乏像鞋里的沙子,看似行程无碍,但却让你心烦意乱,脚步慌张,最终落败。一个写文章、做学问的人是不可以疲乏的,是不能够熬夜的,这是对理想的不忠。

不忠,如同恋爱。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移情别恋,这不是情感的问题,而是道德的缺陷。

恋爱不忠,创作疲乏,学习无力,工作烦躁,以及夫妻之间的大声喊、与孩子的动辄怒吼叫都是心絮杂乱,心神不安,心境虚浮。

心如镜。需要时常擦拭,令其清洁才可以映照人、物、情、境的本来面目。但我们却忘记了这一擦拭和清洗的功夫。

阳明先生的得意门生徐爱说,心犹如镜子。圣人心似明镜,平常人心似昏镜。普通人也每天忙碌,用镜子映照别人,但只在照上用功,却不明白镜子昏暗不明所照皆是虚晃和假象,这样怎么能够得到真知呢?

原文: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

徐爱继续说,先生的理论既简洁又简单,每天、每时、每刻都保持镜子的光亮干净,这是功夫,在镜子上下功夫,而不是在镜子里的人、物、情、境下功夫,因为镜子不会说谎,不去欺骗,光亮之后,还大千之本色。

原文:

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正像一个女人经常批评邻居家晾晒在院内的衣服不干净一样,有一天走出屋门,走到院内才发现衣服很干净,而是自家的玻璃脏了。

当我们看妻子有问题,看孩子有问题,看社会有问题的时候,未曾想到是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是该打磨、擦拭心里的镜子了。

我每天早晨起床的前3件事是叠被子、拉窗帘、喝一杯40度的温开水。往往会快速叠被子,赶紧拉窗帘,眼睛注视并期盼水温从0度马上到40度。虽然连半分钟都不到,但我在期盼水温的迅速达到,而且端壶倒水也会刻不容缓。

这依然是内心糊涂的表象。早晨的3件事加起来用不了3分钟,而我却在这三分钟之内有3次心理期盼。心里期盼就会损伤精神,虽然很少,也在损伤。于是乎,一天从期盼的虚浮中开始了。

这是必须要戒掉的毛病。

实际,庄子早就给出了答案:那种具有极高道德和智慧的人,他的内心好象镜子一样,照过的不去送,未照的不去迎,现在照的也不留痕迹。所以能够经得起考验而不受损伤。也就是我们说的,对着镜子,你笑它亦笑,你哭它亦哭,你走了,它亦空空如也!

这是《庄子·内篇·应帝王》的句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老子也给出了答案:致虚极,守静笃。

只有虚空至极,才可容纳万物。人的成就、水平和境界皆来自于胸怀。容纳得少,自然得到的少。

笃,是品德。稳健的、纯粹的、一丝不苟的、一尘不染的、一心一意地活着。

对孩子缺乏了耐心,夫妻缺少了交流,等红灯时发出一声长叹,早晨起床就开始慌张,都是该学习了,该读书了,该清洗内心了,该重新梳理思路,重新整理行囊了。

有时候,自惭形愧未必是件坏事。知耻而后勇吧。我错了。

今天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上、陆澄录45节》: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