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被打碎的花瓶(第81篇·总第2450篇)

 微国学 2020-08-20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81天。

有个词:渣男。形容坏到极致、自私自利、玩弄情感、品质恶劣的男人。哪位被冠以如此“殊荣”,等同于打入“人间地狱”。

渣男这个词是有出处的,我的理解是《河南程氏遗书》作者、宋代大儒程颢先生语: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

质美,说得是一个人气质美好。我们经常夸奖人“有气质”。但多数女孩子则不认同这个词,觉得夸气质好的男人是因为没看上自己的面貌而不得已赞之。

实则不然,气质是先天禀乘于父母,后天随着思想、性格、人品、身体、态度、智慧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善恶、是非、美丑的呈现。一个人化妆可以变得好看,但无法改变气质。我一直建议,气质善美的女子化淡妆,世界上最美的化妆品是气质。

质美者明得尽,意思是气质善美之人如同太阳升起,随时间的推移,从黎明到正午,越来越明亮。气质如同点燃阳光的能量,善美越足,日光越亮。太阳升起,阴冷就越来越少,直到化解完毕,不留分毫。

阴冷,就是渣滓。渣滓,就是把道德、美好、善良打碎,好像一只美丽的花瓶被疯跑的孩子冲撞后碎落一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残缺的花瓶,有人碎得多,有人碎得少。残缺与破碎是无奈之举,很像人的缺点和错误。人一生的任务就是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与之斗争。只是有些人被缺点与错误打败,最终成了渣男。

.浑的意思是,天然的、淳朴的、全部的。内心善美的气质越足,越能将散落内心的残缺收拾干净,以至于走近完美。这就是: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

我原来不会观察人,具体地说不会观察人的表情和眼神。只是肤浅地认知人家的热情,往往事不遂心,人不如愿,被合作者愚弄。如今想来,是自己愚弄了自己,因为只听其言,未观其心。而不观其心的理由是自己的心有残缺的碎片。

人的表情和眼神基本可以说明道德和品性,简称德性。有时我很害怕一个看似珠圆玉润的女子开口,只要一讲话就暴露了素养欠缺、品性不足、道德不够、水平不稳、文化不深。再加上手舞足蹈、皱眉瞪眼,还有的咧嘴呲牙,更甚者声音滔滔泛滥,总想把你冲垮。此情此境,如同一碗鲜美的西红柿鸡蛋汤突然洒进一把炉灰渣滓。

何为炉灰渣滓?

煤烧尽的废料残渣。

修炼内心的善美,不使那些炉灰渣子挂在脸上,流于眼神,表于腔调,染在手势,就是气质修养。

气质是被修养出来的。修,即修理;养,是训练。

如何修养气质?

1、练志。

立志,然后培志,最终实现志、收获志,是每个有作为者一生奉行的功夫。孩子心中无志,学习就不好,因为他不懂得为谁而学;夫妻无志,日子就过不好,经常吵架,因为不懂得为啥而过。工作、创业无志,还有的志向偏斜,或者消极怠工,或者疯狂敛财,都是极端。

我曾与一个36岁就奋斗成正教授的读者说,你该立志了。他一惊,自己成就颇丰,春风得意,还需要立志?

我说是,你的志向应该是屠呦呦、袁隆平、钱学森诸前辈之所学,之所为。你现在的志得意满很可能会成为拖累你前进的绊脚石。

我与一些医院院长讲,您诸位的志向应该是活到90岁。假若连活到90的信心都没有,自然不会长寿,很可能80、70就挂了。

2、练念。

念,就是心念。第一就是把心念练大,能容下更多不平之事,不顺之人,不好听之话。

第二是把心念练正,看问题从阳光下去看,不要跑到阴山背后就看。很多人是悲观的,第一念头总是负面、消极和阴冷。你说午后太阳正好,他说几个小时就该黑了;你说大家相聚融洽,他却在思考离别之后的悲伤;你说春天来了,她说我还没钱买花裙子......

念,就是念头。遇到事情判断的第一次思考就是念,经常这样思考,成为习惯,就是性,用这种性来为人处世,就是性格。

3、练情。

卿卿我我、蜜意柔情、佳期如梦,自然很好。但我们要知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基本道理。孩子是会长大的,相聚是会离别的,青春是会逝去的,生命是会死亡的,激情总要复归平淡的,当多大官都是要退休的,有大多学问、多少钱若炫耀、狂妄都会落败的。

所以,宽容的对待爱情、友情、亲情、事情和拥有的房、车、资产、权位的依恋之情,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不如主动为之的选择。

4、练爱

让内心充满爱,尽可能多地爱人,而不是为了钱、权、名、利、情、色、性去爱人。把快递小哥想成我们的孩子,将看门大爷想成我们的父母,把网约车司机想成兄弟姐妹,去可怜对你吼叫的人,去同情得意忘形的人,去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家一团和祥。

5、练话。

说真诚的和让人爱听的话。真诚和让人爱听是必备条件,因为有人真诚而话不好听,有人话好听而不真诚。只要张嘴,就要思考两件事情,一是我会不会伤害人,二是我的话人听了舒不舒服。

有人说这很难。难也得练。在自以为是中失去夫妻和谐、孩子尊敬、朋友信任、父母埋怨的人是你吗?

关键在于:话不好听。

有大志,有正念,有共情(共同之情),有仁爱,有好话,自然气质善美,就是我们一直提及的良知。日子、工作、学习、爱情、婚姻、友情会有过不完的如意,享不尽的惬意,喜不及的得意。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中·答陆源静书(二)·第10节》: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雪,如何能作障蔽。此本不甚难晓,原静所以致疑于此,想是因一“明”字不明白,亦是稍有欲速之心。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儒所谓明善之浅也。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