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研读: 老中医罗斐和治慢性胃吏炎伴肠化生案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8-20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医者简介】

罗斐和,目测是国医大师徐景藩的弟子,具体也不清楚,没怎么查到他的信息,只看到很多徐景藩的书是他和另外两人整理的,如下图。

【医案】

罗斐和治慢性胃吏炎伴肠化生案

潘某,男,50岁。

初诊日期:1998年6月8日。

病史:

病起两年余,胃脘痞胀,嘈杂,空腹尤甚,1个月来大便漕泄,神倦乏力,上腹中脘轻度压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大便常规未见异常。半月前查胃镜诊断为中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伴中度不典型增生。

证属中虚气滞,由于长期劳倦,饮食不当,脾胃气虚,又兼气滞,运化无力所致。

治法:

治宜健运脾胃,行气助运为主。

处方:

太子参,炙黄芪,炒白术,炒山药,炒陈皮,佛手,炒薏苡仁,藿香,仙鹤草,茯苓,焦建曲,三棱,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上方服15剂后,症状有所改善,便溏好转。原方加白花蛇舌草,丹参,去建曲、香,续服15剂。以后隔日服1剂至10月中旬,胃脘痞胀、嘈杂、乏力等症状均已不著。12月中旬复查胃镜示;轻度萎缩性胃炎,未见肠化及异型细胞增生

1999年7月又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本案引自(《中医杂志》2000年第4期)。

【评析】

有其症必有其因,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治病必求其本。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中肠腺化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治法亦各有差异,关键是辨证要准,施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由治标而达治本,最终消除病理恶性变化,使之向良性方面逆转。如本案所提示的,要达到此治疗目标并不十分困难,医者与患者都要有治愈的信心,坚持有效地治疗,方能化险为夷,以达康复。

【作者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