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指数基金投资体系

 复利60年 2020-08-21

文丨AI搬砖工

分享我的存量配置计划和增量定投计划,核心是合理的逻辑和客观的数据,让我们共享自由之旅~

不温不火、平淡枯燥的行情,最适合打磨自己的投资体系。

我在半年前《我投资体系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一文聊到股债均衡配置的观点,并且提出各类指数也需要均衡配置,原因在于市场无法测

所以一句话概括我的投资策略或者说投资风格:

风格中庸、均衡配置

我的想法很简单,先做一个中庸的人,通过均衡配置先取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股市七亏二平一赚,靠着市场平均收益率就可以战胜70%的人。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超额收益,通过一些策略,如利用指数增强、行业指数、境外指数、估值提升、小仓位波段、打新等。

1. 平均收益

很多朋友刚入市时,对于收益率没有合理的预期,容易走极端。有时觉得股市的钱很好挣,一年一倍没问题;有时则觉得股市就是坑货,不想玩了。

我入市快6年了,随着数据体系的慢慢建立、本金投入逐渐累计,越来越明白慢即是快,如果可以取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那就成功了一半。

图1: 沪深300点位与PE走势;数据来源:Wind

沪深300是A股最典型的宽基指数,可以作为市场平均收益的代表。2016年4月1日,沪深300点位3222,估值为12PE,2019年11月1日,沪深300点位3952,估值为12PE。期间沪深300涨幅22.7%。

根据市盈率的定义(PE = P / E),股价的变化为:

P = PE * E

我们可以知道,要想让股价(指数)上涨,要么估值PE提升,要么企业盈利E上涨,由于2016.4.1~2019.11.1期间,沪深300的PE没有任何变化,均为12PE,因此其22.7%的涨幅可以认为全部来自于企业盈利增长。

3年半时间,涨幅22.7%,折合年化收益率6%。由于指数上涨没有考虑公司分红,沪深300的股息率2~3%,叠加在一起年化约8~9%。

不同时期的统计会使得年化收益会有所不同,但毛估估的年化收益率8~9%是大差不差的,这一年化收益率与我国的GDP增长水平、M2增速是匹配的。

我国GDP在增长,公司的盈利也会增长。广义货币M2在增长,通货膨胀下消费行业的公司会提价,公司的盈利便会增长(昨天我还感慨了一下晨光文具的价格十几年的时间里涨了12倍)。

通过指数基金,我们分享公司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收获市场平均收益,即年化8%上下,这样应该成为我们投资者入市的基准目标。

另外这一收益率是高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的,因此我才说,“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率便成功了一半”。

如何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率?《漫步华尔街》说到配置市值加权的宽基指数,在A股就是配置沪深300与中证500指数,由于沪深300里的公司市值更高,因此配置时沪深300的比例要高一些。

以上是我均衡配置思想的最初来源~

2. 超额收益

通过均衡配置沪深300与中证500,我们便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同时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以此为基础获得超额收益。

比如我的做法是将沪深300这一沪深两市的蓝筹指数进行拆解,即沪市蓝筹上证50、深市蓝筹深F60,原因在于我认为在存量经济时代、胜者为王,龙头效应会加剧(未来可能把深F60换成集中度更高的深红利,60只股票缩减为40只股票)。

同时,由于A股不成熟、散户多,当前市场存在alpha收益,因此我使用指数增强基金,即上证50使用易方达上证50,中证500使用富国500等(以及一些行业指数也会使用行业主动基代替)。

至此,我把沪深300与中证500的组合拆成了:

上证50 + 深F60 + 中证500

里面尽可能使用指数增强获得超额收益,我称这三者为指数基金基石组合,另外在均衡配置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三者的估值。

该组合均衡配置了沪深蓝筹、沪深中小盘,因此即便A股存在明显的板块轮动,2016~2019上半年的大盘风格,2019下半年至今的中小盘风格,该组合的均衡配置思想可以适应这些行情。


上图是基石组合的收益率与沪深300(未考虑股息)对比,该基石组合的年化收益率16.5%,这就是靠改变组合+指数增强获得的超额收益。

当然,这样均衡配置的做法收益率肯定不是最高的,收益率最高的做法应该是精准轮动,即2016~2019上半年全仓配置蓝筹如上证50、深F60,2019年下半年至今全仓配置中证500。但这个需要很强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我选择根据估值均衡配置各个板块

除了这样的超额收益,我们还可以配置一些优质的行业指数如消费、医药,优秀的境外指数如纳指100来增厚收益。

2020年的行情分化非常严重,整个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消费、医药、科技上天了,金融地产等其他板块在地上摩擦。对于宽基指数,由于配置了各个行业,因此在不停震荡,从上图收益率可以看出,基石组合的收益率还没有突破2月底的高点,原因就在于结构行情。

但是,我们组合中配置了消费、医药、纳指100,所以在行情分化的结构市场中取得了超额收益。举例来说,截止昨天,纳指100收益率20%,医药收益率54%,消费收益率16%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的指数基金组合就变为了:

上证50 + 深F60 + 中证500 + 其它优质指数

这样便可以做到组合在跟上市场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超额收益。这一模式也被我运用到主动基金组合中,未来我们来分享~

除了指数增强、优质行业/境外指数,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获得超额收益:

1) 估值提升。P = PE * E,上述仅考虑企业盈利E不断提升的收益,我们也可以通过低估买、高估卖,获得PE提升的收益,这一部分的来源主要是大牛市、市场情绪爆炸。

2) 波段仓位。我做过数据统计,A股10%不到的交易日贡献了全年的涨幅,也就是说剩下的90%的交易日全年震荡,通过小仓位的波段仓位,一方面收割震荡的利润,一方面调节心理情绪。

3) 打新、均衡轮动.....

对于第1点,长期卧倒的目的,一方面是与公司一起成长,公司盈利不断增长,股价自然是不断提升的,另一方面便是等牛市、赚估值的钱。

对于第2点,我多次提过「主仓位+波段仓位」这一策略,并且在学院里给出了它的进阶策略,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均衡配置,即主仓位长期卧倒赚企业成长的钱、波段仓位频繁交易赚市场震荡的钱两者的均衡。

这些做法的原因均是来源于我认为市场无法预测,在不确定性下做投资,最好的方法便是风格中庸、均衡配置!我不主动预测市场的风格,我提前配置好,等待市场变成我具有的风格。

3. 均衡轮动

最后聊一聊均衡轮动~

很多朋友看完均衡配置后,第一反应应该是放弃板块轮动的机会,这个说对也对,说错也错。错的原因主要是我认为在板块出现明显高估、行情分化时,还是需要做适当轮动。

我个人关于板块轮动的看法是:追求均衡配置下的均衡轮动机会,即在均衡配置的前提下,当板块出现明显分化时,可以适当调整配比、高估的往低估的挪动,做一次再平衡。

《我投资体系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一文中,我也提到了股债轮动是不太可能的,原因还是在于市场无法预测。作为个人能做的就是均衡轮动,即股的估值高、债的估值低时,应该是慢慢卖股、慢慢买债,而不是全仓卖股、全仓买债,如果全仓轮动,很有可能卖完继续涨、心情会很难受。

比如当前市场下的医药,其实估值很高了,但是继续大涨、估值更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只卖掉了医药20%的盈利,而不是全部卖掉。

再平衡是均衡轮动一个较好的做法!

以股债为例,比如一开始我们持有50%股、50%债,随着市场的变化,在2017年末股涨的比较多,股比例为60%、债比例为40%,我们做一次再平衡,使得股债比例各位50%,那么就变相做到了卖了一部分股、买了一部分债。在2018、2019年末也这么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回测一下,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

通过再平衡,我们便实现了我所说的均衡轮动、慢慢买、慢慢卖的过程。除了股与债,指数品种之间的再平衡也是类似的。

投资需要一条主线,在这样的主线逻辑下进行资产配置,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慌,同时也不会使得自己管理的标的又多又乱、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管理。

我的投资主线便是风格中庸、均衡配置的思路下先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小策略增厚收益,整体投资风格偏向于稳健,让我非常安心,可以适应如大小盘轮动、行情分化等市场变化。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该策略在过去几年里让我收益颇丰~

希望各位朋友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祝我们终将自由!

*投资有风险,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体系的大总结,洋洋洒洒写了快4000字,麻烦各位朋友在右下角点赞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