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10

 昵称69650584 2020-08-21

【诗文集110】周博群抄录 共八首 
2020年8月6日

【病因】
中医病因两大类,外感性与内伤性。
瘀血痰饮也致病,归属继发性病因。

【外感性病因】
外感致病有六邪,风寒暑湿燥与火。
先犯肌表入口鼻,由表入里浅至深。
季节时令与环境,体质治疗皆影响。
六邪致病可单独,亦可相兼或转化。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四时皆可致病,是外感先导,往往皆依附于风侵犯人体,
故临床上风邪为患很多。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轻扬升散,有向上的趋势,故易伤人上部,易犯肌表。
凡先起于头面,肌表或上部,阳侧的病证,均可认为是风邪所致。
肺为五脏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
风阳上扰清空,则头晕头痛,或目赤涩痛。
风邪犯表,则营卫失和,腠理开泄,症见汗出,恶风,发热或身痒身痛。

风性善行数变:善行,即风善于流动,数变,即风起止迅速,变化较快。
风邪致病常表现为,病位游走不定,变幻无常,如行痹,荨麻疹,风疹等,
或痛无定处,或瘙痒此伏彼起。
此因卫气与风相搏,游行于肌肤,肢节经络之间所致。
中风卒倒及某此急性热病,往往兼夹风邪,则表现为起病急骤,变化多端。

风性动摇振掉:因风邪风性不定,凡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
亦归风邪所致。
这是由于邪伤营血,筋脉失养,以致肝风内动。
如流脑,乙脑等见以上症状,多属热极生风。
发病过程中,凡具此类以动摇为特征,如痫病,破伤风等,也属内有风邪。

【寒邪】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也包括其他季节,因气温骤降而致病者。
且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
凡临床表现具有寒冷,凝滞,收引,清澈等特点者,即为寒邪致病。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因寒邪束表,卫阳郁遏,而无汗恶寒;
寒邪直中,伤及脾胃,则吐泻清稀,脘腹冷痛;
脾肺受寒,宣降运化失职,而咳喘气短,痰涎清稀,或白带清冷,
皆属寒邪致病。

寒邪凝滞主痛:凝滞,即凝结阻滞,闭塞不通之意。
寒邪伤阳,阳气受伤不能温煦和推动气,血,津,液,精运行,
导致气血凝滞,经脉流行不利,不通则痛。
若寒客肌表,凝滞络脉,则头身肢节剧痛,或冷厥不仁;
直中入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

寒主收拘急:收引即收,牵引之意,拘急即拘挛急迫之意。
若寒邪伤人,则见收引拘急现象。
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致拘挛抽痛,屈伸不利;
若寒侵肌表,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而发热恶寒,无汗,
头身拘紧而疼痛,血脉亦收紧而见紧脉。

寒性清澈:表现为排泄物清稀者,皆属寒邪致病。
如感冒初起,鼻流清涕,属风寒;兼见咳痰稀薄,多为寒邪犯肺;
泛吐清水冷涎患者,为胃受寒邪;
小便清长,大便澄澈清冷者,多属寒从内生,性属虚寒。

【暑邪】
暑为夏令之主气,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天气候炎热,湿气熏蒸,
故暑邪致病特点,是炎热与夹湿。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火热,火热属阳,故暑邪伤人,可导致人体阳热亢盛。
若热迫津液外泄,则大汗;阳热鼓动,气血沸涌则脉洪大,气血上涌而面红耳赤,
热扰心神则心烦闷乱。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故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则伤津,往往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虚,故常见汗出,口渴引饮,唇口干燥,
小便短赤,气短乏力,懒言等津伤气耗之证。
暑气通心,轻则扰心动心神而致烦躁,重则蒙蔽而致闷乱,或致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夹湿:暑天气候炎热,溽湿熏蒸,故夹湿致病,常兼夹湿邪。
暑湿困脾,运化失职,可见纳呆,呕恶,便溏,尿少。
湿阻清阳,则胸闷,肢倦,苔腻,脉濡。
暑湿内闭气机,则闷乱神昏,身热肢冷。

【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物受湿则重滞黏腻,容易霉烂。
人久居潮湿环境,每感胸闷不畅,困倦乏力。
因此湿邪有潮湿,黏滞,重浊,固着等特性。

湿性黏腻:湿邪之性黏滞而固着,其致病则胶着缠绵。
所致病变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抽丝剥茧,很难速愈。
症状与风性变动不居相反,表现为固定不移。
如二便涩滞不爽,身热不扬,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湿性趋下:湿邪致病与风性有风性轻扬上浮有别,所谓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故久坐湿地,涉水行走,水中作业等,易感湿邪而为下肢痹病,
下肢湿疹,及湿性脚气等。

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
湿邪阻遏,清阳不升,在上则头重如裹,昏蒙眩晕;
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湿滞经络则四肢困重,倦怠无力。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易阻遏气机,易伤阳气,
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证。
在上则多清涕唾涎,舌苔浊腻;在下则小便浑浊,带下清稀腥秽。

【燥邪】
燥与湿是相对的,为秋令主气,故主要特点,干燥劲急敛肃。
燥邪干涩:燥为秋凉之气,秋季主收,阳气内收,阴津不布,
故草木枯萎,人受秋凉燥邪,更使阳气内收,阴津不布,外见干涩之象。
如症见发热头痛,无汗,皮肤干燥,口干,咽燥,鼻干,舌上少津,
干咳无痰,大便燥结者,称为秋燥;
若燥与温邪相合,温热之邪伤人阴津,则津伤水少而见燥,故上症兼有舌红,
鼻衄,音嘶等热性症状明显者,为温燥;
其发于秋末,天气转凉,症见恶寒,苔薄白而干,为凉燥。

燥易伤肺:肺开窍于鼻,喜清润而恶燥。
燥邪多由口鼻呼吸而入,最先伤肺,使肺清肃之职,如肺脏虚弱者,
则更易招燥邪,受邪后病情亦较严重,表现为鼻咽干燥,声嘶,干咳无痰,
或痰黏稠而咯吐不爽,或痰有带血等。

【火邪】
火为热之极,温,热,火属同一自然气候,但有程度不同,故常温热并提,
火热并称。
火具炎上与急迫的特性,故火邪致病,发病急,变化快。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焚焰,蒸腾炎上,阳热亢盛,则发热恶热,
烦渴,汗出,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心火上炎则面赤舌疮,心烦失眠,狂躁神昏,疮疡红肿。
胃火上炎,则牙龈肿痛,或口臭苔黄垢浊。
肝火上炎,则头痛耳鸣,目赤涩痛。

火易消烁阴津:火性燔灼,灼津耗液,引水自救则口渴喜喝冷饮,
津伤则咽干唇燥。
阴液亏耗则大便干结,尿短赤。

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耗动肝阴,筋脉失养,致热极生,
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项强,直视上吊。
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则发生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咯血和非时行经出血,以及发斑,肌衄等。
若热甚则气血壅滞,肉腐为脓,则疮疡红肿热痛,流脓黄而黏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