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左三大家VS江右三大家

 素笛轩 2020-08-22
 

江左三大家和江右三大家是清代文坛上的两个文学流派,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呢?

本期『学而时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江左三大家

我国明末清初有三位著名的诗人,分别是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人们将他们三人合称为“江左三大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明显具有共同特点。“江左三大家”出生的时代相同,年龄相仿,经历和仕途也很相似,三人都在明朝做官,后降清。这三人中,龚鼎孳文学特色较少,而钱谦益与吴伟业均居于诗坛领抽地位。钱谦益宗宋诗,吴伟业尊唐调,两人各立门户,都是清代首开风气的诗人,影响很大。

1、钱谦益

钱谦益(1582- 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常熟(今属江苏)人,被后来的学者称为“虞山先生”。著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 50卷。钱谦益主持文坛近50年,反对诗摹拟形似,也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主张写诗要“有本”、“有物”。 他激烈攻击前后“七子”的“诗必盛唐”说,提倡宋元诗,一时蔚为风气。钱谦益的诗作沉郁藻丽、才华雄健,出入李杜韩白苏陆之间,能融唐宋诗于一炉,确有一定的功力。

他是明末文坛领袖,曾经做过礼部侍郎,后被革职。曾是东林党首领,在明末时颇具影响。后来投靠大清,官职仍为礼部侍郎,半年后辞官归隐,立志复明。

2、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另有世人称其为“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他是崇祯时期进士。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与政治人物,开创了娄东诗派。吴伟业擅长写七言,起初学习“长庆体”,后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梅村体”。留有《吴梅村集》40卷,存诗约1000多首。吴诗华艳绮丽、缠绵凄恻,明亡后,其诗更显得苍凉凄楚、风骨遒劲。

他写诗喜欢摹拟唐人格调,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特别是七言歌行最为有名。其七言歌行追怀往事,自伤生平,是最能表现他的风格和才力的题材,代表如《圆圆曲》。

3、龚鼎孳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崇祯七年考得进士,后归顺清朝,做过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职,著有《定山堂集》。与钱谦益、吴伟业有相似的地方,但成就和影响比钱、吴二人稍逊。龚鼎孳少年时候十分聪慧,擅于作八股文,诗文皆通。崇祯七年十八岁便考中进士,明朝灭亡后,先投降李自成,后又投降大清,官复原有职位。

龚鼎孳此人颇有几分正气,虽然为官,但是对于寒士、百姓还是多有关心和帮助。但奇怪的是,他的作品却没有很深刻地去探讨社会现实的问题。就其作品本身的特点来说,也是分阶段的。早期其作品以“艳宗”为风尚,晚年成于“豪放”。

二、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即清朝中期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蒋士铨、袁枚和赵翼的并称,三人齐名。因创作活动主要在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而得名,又称乾隆三大家。三大家造诣主要集中在诗及散文创作上,诗论(文学理论)也有独到之处。

1、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5),清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字心馀、清容、苕生,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蒋士铨创作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而在语言风格上继承汤显祖,并有所创新。在当时是较有影响的作家。蒋士铨善诗文,作有杂剧、传奇十六种,均存。

2、袁枚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3、赵翼

赵翼(1727-1814)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看完本期的学而时习,你对江左、江右六位文人有些了解吗?关于他们,你还知道什么事呢?欢迎在下方与我们留言交流讨论。

栏目策划:亦竹;图文编辑:旧拾

学而时习 · 1906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