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吵架”名场面(上)

 素笛轩 2020-08-22

“朱陆之争”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上周我们谈到了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那这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

顺便,再围观下大佬的争(chao)论(jia)场面!(兴奋地搓搓小手手!)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与其兄陆九龄创立南宋“心学”一派,开启理学思潮的新生面。

陆九渊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孟子,他的主要论点都可从孟子那里找到源头。

本心即理

“本心”是陆九渊思想的核心。那么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什么是本心?

陆九渊借助孟子的“四心”来予以说明。他在《陆九渊集·年谱》中说到:“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

就是说,这个“本心”是人们生来就具有的,是先验的道德理性。在陆九渊看来,这个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的“本心”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这也是陆九渊思想的最大特点——将“”等同于“”。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心即理”是不是表示陆九渊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的直觉活动都是合理的呢?

其实不然,陆九渊并没有否认“理”的客观性,只是他的工夫论的重点在于“发明本心”,这就导致他因过度强调“理”的内在性而不免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发明本心

“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贤者智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其本心”(选自《陆九渊集·与赵监》)

前面也有提到:“本心”是人生而具有的,只不过有些人耽于物欲而使“本心”丢失。

所以陆九渊工夫论的重点就在于“发明本心”。陆九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来发明本心。

一、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

“存心”即保持本心;“养心”即涵养本心;“求放心”即找回丢失的本心。孟子也曾经提到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二、克服物欲。

陆九渊称这一过程为“剥落”。

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着重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所以在他看来为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学习是对“心即理”的体悟,真正做到存心养性,做一个真正的人。

朱陆之争

咚咚咚!敲黑板!重点来了!

朱熹和陆九渊虽在哲学上同属理学,但二人思想却是大相径庭,那他们究竟是如何争论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夏,陆九渊、朱熹等相约江西上饶的鹅湖寺,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辩题:为学工夫在“发明本心”还是“读书穷理”?

正方代表陆九渊:“我方认为,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其实就是在说朱熹的“读书穷理”不能达到真正的德性。

反方代表朱熹:“我方不同意正方观点。我方认为,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这首诗是朱熹三年后的回应)

鹅湖之会的实质,就是在争辩为学是为了“尊德性”还是“道问学”。

限于篇幅,小编在这里只讲述了鹅湖之辩。

咳咳,先卖个关子,之后双方可是断断续续还有辩论的哦。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中国哲学神秘而又璀璨,这个栏目并不严肃,但是绝对认真,我们可以聊聊某个哲学家,聊他的主张学说或是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谈谈某个朝代的流派,是一枝独秀,还是百花齐放。我们没有思想的灌输,不过是想有个机会和大家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当然,对于各种思想,我们只能主观地或者借用大家的主观为您讲解,若您有其他的看法和理解,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栏目策划:清圆;图文编辑:微雨

知行合一 · 1908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