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杂评: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陆九渊是宋代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之一,其创建的心学思想在政治上、教育上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承儒家思想一脉,深化和发展儒家心性思想,并吸收和借鉴了道佛理论,融儒释道三教理论为己用,并非当代所认为的唯心主义。他的思想从“吾心即宇宙”出发,认为宇宙万物皆满心而发,作为体系的宇宙论;在本体的认识中,先继承地解释了理,得出“心即理”的本体论;认识到心的本体性后,人尊崇本心,便能做到“天人合一”,便构成其心学体系的人性论;最后以“发明本心”作为人的道德实践,就是其思想体系中的工夫论。

文章图片1

陆九渊

从宇宙观的认识和人性论的阐述再到本体论的论证,到最后的做工夫。在宋代理学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思想背景下,开创了将“心”作为本体的心学思想,形成了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实践内容的陆九渊心学思想完整体系。经王阳明的发展和弘扬,陆王心学受到世人瞩目,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清以来哲学思潮主流,影响一直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

文章图片2

陆九渊

生平事迹

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心学的开山鼻祖。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陆九渊一家虽然家境平平,但父子相传,兄弟相继,读书识礼,却是一个书香之家。年少时期,陆九渊所处的兄弟同学共进、互为师友、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为陆九渊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兄弟六人中,陆九渊最为年幼,但成就最高,成为影响后世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这与其家学渊源不无关系。清代全祖望说“三陆子之学,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

文章图片3

陆九渊、陆九龄、陆九韶

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后调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迁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等职。绍熙二年(1191),陆九渊出知荆门军(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

绍熙三年腊月,陆九渊病逝于荆门任上,归葬于金溪青田。嘉定十年(1217),赐谥“文安”。

文章图片4

陆九渊

象山心学

两汉以后,儒学式微,老庄势起,佛入中国,成儒释道三教并立之局。直至晚唐韩愈、李翱的儒学觉醒,儒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恢复儒学之主流地位的方法。在宋代从宋初三先生到北宋五子,荆公新学、蜀学、关学、洛学等各学派兴起。

北宋时期,超越经学和消化佛学的二程“理学”诞生,“理”具有了哲学思辨性和人类根源性,从而再一次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术地位。“理学”发展到南宋,主要分为两大派:一为由朱熹集“性理学”大成的“性理”派;一为陆九渊开创“心理”派的“心学”一派。

文章图片5

陆九渊

陆九渊继承孟子“心性论”,在南宋理学思想盛行时,主要将“道”“理”作为基本哲学范畴,二者具有形上的宇宙根源性,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也是仁、义、礼、智等伦常要求、道德规范的依据。

与理学不同,陆九渊则将“心”作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理”融于“心”中,“道不外心”。进而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心学命题,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心学体系,这个心学体系由“心即理”的本体论、“吾心即是宇宙”的宇宙论、“天人合一”的人性论和“发明本心”的工夫论所构成。

文章图片6

陆九渊讲学

“心学”思想体系赋予“心”由思维感官的一般思维之心到具有掌握宇宙法则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心,将心具有的“德”性思想置于最根源处,要求人要有遵循自然法则的大德、为国忧民的公德,以仁义行事的良德。

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陆九渊心学思想中“知行合一”达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开启注重发明本心的内向修养工夫。经王阳明的发展和弘扬,陆王心学受到世人瞩目,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清以来哲学思潮主流,影响一直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

文章图片7

朱子语类

鹅湖之会

淳熙二年年春,吕祖谦自浙江东阳入福建访朱熹,两人共读周敦颐、二程、张载的著作,吕祖谦与朱熹相聚有十余日,启程回浙。朱熹依依不舍,直送至江西信州鹅湖寺在今江西铅山县。吕祖谦因“盖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其所适从”。于是约陆九渊来鹅湖相聚,以图相互讲闻切磋,辩论学术异同,使朱陆两家“会归于一”,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争论的焦点是“尊德性”还是“道问学”。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朱陆“同植纲常,同扶名教”,都发挥理学精义,只是在他们在为学中表现了各人性情和道德实践的差别。鹅湖之会及会后,朱陆双方都已开始意识到工夫问题背后还存在着关于本体的分歧。

文章图片8

鹅湖之会

陆九渊主张“易简工夫”,是以确认先天心性为前提的。其所谓“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和“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的诗句,都是表明先确立“心”本体,以心为一切道德价值根源的观点,主张由“明心”而扩展到读书问学的。他认为朱熹的“支离”不仅在于方法的不简易,而且在于没有找到道德价值的真正渊源——人心本体。

尽管鹅湖之会没有达到吕祖谦“会归于一”的目的,但使朱、吕、陆三家都加深了对彼此学术的了解,尤其是陆九渊,在这次聚会中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形式,和积极主动的进攻姿态,使其心学思想、心学立场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心学得到了初步的验证和确认。陆九渊在以后与朱熹的交往中,“易简”和“支离”的辩论、分歧,也始终存在于朱陆两家之间,并最终因此而导致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矛盾的深化,甚至决裂。

文章图片9

鹅湖书院

当代启示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回归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以“心”认识宇宙,掌握事物的理,发明内在的“本心”,不同于程朱理学注重体认外在“天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心”遵循宇宙事物的理,发明内在的“本心”,从而认识自然,遵循自然界运动发展规律,尊重它顺从其规律从而提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处在社会实践中,尊崇社会伦理道德,社会局面才能越来越安稳;个人人生的价值实现,以仁义为本,追求高尚人格,发明善端。对于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一定的启示作用。

文章图片10

象山全集

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空前的文明进步,现代文化借助极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传播途径,形式上具有空前繁荣的多样化。保持本心的至善更为重要,要让一切被高速传播的文化都具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将会对文化接受者造成巨大心灵伤害,以致于整个社会造成动荡。要保持本心进行文化创造和文化发扬甚至文化接受,“尊性”,利用科技为人类的发展所用,而非“道问学”反受科技所累。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个人利益的取舍受到前所未有的人性考验,不遵从本心,很容易抵御不住物质诱惑,行不仁之举,图不义之利。只有时常“反身内省”,“发明本心”,做人诚信,友善,才能让人在追求物质生活时实现人的道德价值。

文章图片11

陆九渊

结语

陆九渊心学以“心”作为最高哲学范畴,并非当代所认为的唯心主义,对中国传统儒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象山心学以“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为理论基点,将对“天”的认识回溯到对“人心”的体认;以人人皆有“心”,便人人知“理”为理论支点,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掘发主体与生俱有的道德潜在,内化主体的道德意识;以“发明本心”、“剥落”为理论实践,去欲存其“本心”,遵循“天理”,改造“行仁义”成为“仁义行”,实现儒家成圣成贤的至高境界。

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主体对知识的涵养,知与行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这个问题在明代王阳明处得到了较合理的安排,修正了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 李桂珍.陆九渊心学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0.
[3] 俞跃.直觉与工夫:陆九渊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 邢舒绪.陆九渊研究[D].浙江大学,2005.
[5] 张兵.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的实质及其哲学意义[D].吉林大学,2007.
[6] 孙浩铭.论朱、陆学说的政治分野与阳明心学的调和[J].西部学刊,2021(22):157-160.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