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晨晓光 2020-08-22

8

22

伴随着清爽的秋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到来了,气温明显下降的开始。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自此后,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起,天地清明,人们可以尽情拥抱阵阵凉爽,感受‘天凉好个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但是俗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天气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
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处暑标示着气温变化的节点,有重要意义,食俗、习俗都有可观处。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进入秋季后,人体进入一个生理的休整阶段,一些在夏季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


因此,处暑节气还要确保充足睡眠,要重视精神调养,尽可能地以平和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处暑处于夏秋季节交替时期,此时天气并非真正意识上的凉秋,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黄帝内经》中写道:“早卧夙起,与鸡俱兴。” 秋天当早睡早起,以此滋养肺气,以适应秋天肃杀之气,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同时确保室内通风,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同时,处暑过后夜里较凉,晚上睡觉时,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之主气,燥热耗气伤阴。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干等症。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为迎接冬季做准备。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胃肠开始蠕动,然后如厕,也就不会便秘了。

粥为暑后第一佳品,每天若能喝些温热的粥,不失为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喝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养生粥中的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