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40)-动机与效果的问题

 山乡武侠 2020-08-22

  

读《孟子》(40-动机与效果的问题

翁武侠

周游列国,离不开一张嘴巴,说事论理,离不开深厚的学识和论证的方法。

孟子的说事论理,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你说小的,他讲大的,你语细节,他言道理,你话经历,他道结果。他言之凿凿,引经据典,在于述他的仁政,描他的仁爱,也在于为自己立言,为他人解惑。

一天,他的弟子彭更向他问道:“一些人周游列国,随车几十辆,随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这样的大张旗鼓到处吃喝的行为是不是太过分了?”

表面上看,这是有些过分了。出门办事,不管你是去旅游,去游说,去学习,去谋职,简装简从即可,周游列国,你还在寻寻觅觅的路上,就不要显达官贵人的谱了。

孟子的回答是:“行为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的饭也不能接受;如果正当,就象古时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你说是过分吗?”

孟子的回答明快而直接,看事情的正当性。正当的,可行,不正当的,不可行。你说的这个事情,怕说的是我吧!我这样带着你们,周游列国,还不是为了传仁政之学,随便谋个一官半职的,其心是为国为民出力。我这样做,你认为是过分吗。

彭更听后,感觉老师有责备自己的意思,忙着解释说:“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前面说的对象有点模糊,老师误会了,现在,明确一下,我说的是读书人。哎,彭更不长脑子,难道先生就不是读书人了。

孟子说:“人间百业,有产品交换方能生存。不互通有无,农民多余的粮食无人吃,妇女多织的布无人穿。你如果互通有无,木匠车工都会从你那里获得吃的了。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

孟子当然不能认为读书人(自己)是不劳动的是白吃饭的。而认为是自己培养后代的学者,象木匠车工一样,是社会中的一份职业,理应象木匠车工一样按产品交换的原则,获得一份尊重和吃穿的份额。

彭更这个榆木脑壳还不通窍,还不解地问:“木匠车工做活的动机是为了吃饭,难道读书人读书和研究学问的动机也是为了求饭吃?”

孟子回答说:“你怎么总拿动机来看问题?只要他们对你有功绩,那就给他们吃的。想问你一下,你是论动机给他们吃呢?还是论功绩给他们吃呢?”

彭更一点也不思索,直接就答道:“论动机。”

孟子说:“假如有一个人,上房揭砖抛瓦,在新的墙壁上乱涂乱画,但他说这样做的动机是弄到吃的,你给他吃的吗?”

“不给。”彭更立即答道。

“那么,这样说来,你不是一个动机论者,而是一个论功绩者。”

民以食为天,但食物的取得应正当,需耕种,需劳作,需互利,用自己的付出去换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事情起始终结,动机当有,动机当纯,动机当好;“好心办坏事”也是常见到的,所以,不听空话,不听大话,只看疗效。动机与功绩统一,有好的动机也要有好的功绩。

2020818日星期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