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思明居士 2020-08-22

看了那么多年以古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平民面见皇帝,眼前浮现的都是周围跪倒一片的场景。有的朝代甚至还有天子颜面不可轻易直视的规矩,以至于很多的老百姓,一辈子对于自己国家当政的皇帝都是“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的情况。这样的皇帝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高不可攀的,虽然说皇帝本来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不过,与这些皇帝相比,宋朝的皇帝却有所不同。因为相比较而言的话,他们显得非常亲民。至于他们的亲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宋朝的皇帝们常与民同乐就不说了,连平民百姓偶遇皇帝也是无需下跪的呢!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一、宋朝皇帝“亲民”表现第一式:与民同乐

元宵节的晚会,宋朝的皇帝会携带家眷,与民同乐

元宵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不管是皇宫中的人还是外头的达官贵族,亦或是老百姓,都会早早的为度过这一天而做准备。在元宵节的时候,每年必做的当然就要数逛灯展吃美食了。

宋朝的皇帝在元宵节这一天并不会选择亲自出宫门,跑去民间的酒楼甚至是路边摊上吃美食,因为作为一个皇帝,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的。但是并不是说在灯展结束之后,他不可以通过乔装打扮的方式混入民间,享受一下普通老百姓度过元宵节的生活。

不过,就算皇帝不能出宫门和老百姓们一起吃美食,他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那就是通过一起看灯展的方式,与民同乐。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亲民方式。

在元宵节来临之前,宋朝的臣民都会在京中做足准备,装扮城市和道路,为的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皇帝与百姓能够体会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关于宋朝皇帝与民同乐,共同观赏元宵节的灯会,在北宋宝典《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十六日车驾不出,自进早讫,登门乐作,卷帘,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门下者,犹得瞻见天表,小帽红袍,独卓子。左右近侍,帘外伞扇执事之人。须臾下帘,则乐作,纵万姓游赏。两朵楼相对:左楼相对,郓王以次彩棚幕次;右楼相对,蔡太师以次执政戚里幕次。”

在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从“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门下者,犹得瞻见天表”和左楼的“郓王”以及右楼的“蔡太师”看出,宋朝的皇帝每一年元宵节的时候,都会选择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里,与朝中的各位重臣以及宫中各个女眷,一起在宣德门前观看“元宵晚会”。

只要老百姓去得早,抢占了先机,占到了前面的位置,就可以一睹皇帝的风采。

宋朝的元宵灯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热闹。不过宣德门前的灯会开放是有时间限制的,毕竟皇帝每天都要忙于正事,身体要紧,可熬不得夜,所以在宣德门前的灯盏结束之后,就会回到宫里歇息了。而属于百姓的元宵节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不过,皇帝哪怕在宣德门前只站上了一刻钟,也算是与民同乐了。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到了南宋,据《梦梁录》记载:“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万姓观瞻,皆称万岁。”也就是说,不管是北宋的皇帝还是南宋的皇帝,在元宵节的这个晚上,都是需要参与进节日计划中,与民同乐的。

而在元宵夜与皇帝一起欣赏灯展以及各种节目的时候,百姓们也是无需行跪拜礼的。所以下面就要说到宋朝皇帝亲民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关于跪拜皇帝的问题了。

二、宋朝皇帝“亲民”第二式: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跪倒一片

1、按礼制,宋朝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应该是非常隆重的,但是事实正好与之相反

如果按照礼制要求的话,宋朝皇帝出行时的仪仗是非常隆重的,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驾卤簿”这个物件。驾卤簿分为分为大驾卤簿、法架卤簿、小架卤簿三种,在最初的时候,驾卤簿是一种保护皇帝安全的配置,不过随着宋朝统治的逐渐稳定,车驾卤簿开始逐渐由保护皇帝的安全向展示皇家威仪过渡。

皇家如果动用了这种规模庞大的仪仗队,一般就代表着皇帝要出门主持祭天活动了。《宋史志》记载:“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

按照礼记要求,这样看起来的话,宋朝皇帝的出行确实是能够显示出天子以及皇家的威严来,一万多人的仪仗队,想想就是一个十分恢弘的场面。人数一多,也就意味着平民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远远瞧见皇上的机会。然而礼制是礼制,现实中,宋朝皇帝出行时的仪仗却并没有这样大的阵仗。

在《文献通考》中,关于宋朝仁宗出行的仪仗,有这样的记载:“车驾行幸,非郊庙大礼具陈卤簿外,其常日导从,惟前有驾头、后拥伞扇而已,殊无前典所载公卿奉引之盛。”

当然,除此以外,百姓们在遇到皇帝的仪仗队时,需不需要下跪迎接呢?并不需要。

“其侍从及百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其道中......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而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所过有旗亭市楼,垂帘外蔽,士民凭高下瞰,莫为严惮。逻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为常。”

皇帝经过之处,扈从们“夹道驰走,喧呼不禁”,士民们“凭高下瞰,莫为严惮”,沿街的小吏“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为常”,画面真看起来一点都不严肃,百姓们甚至会“登高望远”,窥伺天颜,而原本应该驱赶这些围观平民的小吏们,却都跟见惯了大场面一样,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

在这里别说百姓给皇帝下跪了,就连作揖也是不用的,只需要带上一双眼睛看看热闹就行了。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2、宋朝皇帝出宫前,官府也会发布通告,百姓依然免于跪拜

不过皇帝出行,上至皇帝下至随行的官员却被百姓们当成猴子一样观看,未免还是显得不太美观,皇帝如果这样太过于亲民,则皇家的威严就一点都不能显现出来了。加上谁也不知道这些混进来看热闹的百姓中有没有人持有不轨之心,万一惊了圣驾,那也会造成很多人都承担不起的后果呀!

所以,有的官员就百姓们“凭高下瞰,莫为严惮”的行为提出需要修改这方面的条例,达到“上以示尊极,下以防未然”的目的。于是当时的百姓们就失去了“夹道驰走,喧呼不禁”“凭高下瞰,莫为严惮”的资格了。

到了南宋,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宋朝在南方重建,统治者在这方面的要求也开始逐渐降低,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礼仪的简化。不过当时皇帝出行时,百姓们对于看热闹的习惯还是一丝未改,依然有登高远眺的行为。

所以,宋朝政府为了解决这种看起来非常不雅观的行为,一般在皇帝出行前都会给所有市民打一个预防针,提前发布一个通告。

据《武林旧事·四孟驾出》记载:“先期禁卫所阁门牒临安府约束居民,不许登高及衩袒观看。男子并令衫带,妇人裙背。

也就是说,只要不行为在官府允许的范围之内,平民老百姓们依然可以在拥挤的人群中,站着看皇帝的仪仗队经过。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你以为宋朝的皇帝亲民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大街上免去百姓们的跪拜礼吗?实际上不止老百姓,就连朝廷的官员在迎接皇帝的时候,也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据《梦梁录》记载:“驾将至,左右首各一员六官属,乘马执丝鞭,天武官前道引,至官寮起居亭高声喝曰:“躬身不要拜,唱喏直身立,奏圣躬万福。”嵩呼而行。”

躬身不要拜,唱喏直立身,这行的其实是古代标准的作揖礼啊!

也就是说,身处宋朝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他们都并没有无论什么场合下遇见皇帝都下跪迎接的意识,就连皇帝本人,也并不靠别人动不动给他下跪来彰显自己天子的尊贵,彰显对方对自己的臣服。

宋朝皇帝很“亲民”:常常与民同乐,平民偶遇皇帝也无需下跪

总结:

经过这样的一次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的皇帝们一个个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也正是因为在这样亲民的皇帝统治下,宋朝才能成为一个经济文化都高度繁荣的朝代。不管是早期的唐朝还是后期的元明清三朝,对于经济的掌控都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人们的意识形态管控也是愈来愈强化。

所以,一个封建王朝最后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和当时的执政者采取的各种政策相关性是非常大的。一群亲民的皇帝,所以他治下的民众也是比较乐于享受生活的。宋朝就是这样的宋朝,矛盾而又迷人。

参考资料:

《梦梁录》

《宋史志》

《文献通考》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