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2)与民同乐

 山乡武侠 2019-12-01

读《孟子》(2)与民同乐

翁武侠

孟子又一次拜见梁惠王。

也不知这是孟子第几次拜见梁惠王了。孟子当时的情况是,年过半百,周游列国,也没有哪个国家采用他的政治主张,更没有给他一个官位半职,实在的有些沧桑有不少的苦楚。梁惠王当时的情况是,魏国经常被齐国挤压,国力和国家地位每况愈下,这个时候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帮他把国势复兴起来的人才大才,也因此他大开招贤之门,吸引了不少人来到魏国。孟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梁惠王接见了他,但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宫中的一个园林之处。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正看着观着,正清闲着,悠哉着,一面顾盼观赏着鸿雁麋鹿,飞禽走兽,好闲散,好惬意,一面漫不经心地对着孟子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

满嘴的不经意,就贤人二字出自君王之口,足见有不少的蔑视之味。前不久的两人之间的利和仁义之论可能在梁惠王心中还留些阴影和不快。你这不言利只讲仁义的贤人游历于眼前碧池芳亭的风景,观赏飞禽走兽的壮观,是怎么样的一种想法,是不是也感到快乐啊?

孟子听话听音,知道对方的有些轻意和不屑,有些来者不善。但还能怎样,别人是君主啊,寄人篱下,不是滋味。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话,也和上次回答梁惠王的问话一样。但这一次他不象上次那样反着去回答,这次是顺着梁惠王提到的贤人和乐这两点来回应梁惠王。

孟子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象上次一样,先把自己的论点亮出来,点出梁惠王你说得是不正确的。

孟子亮出论点后,再说出自己支持论点的论据:“《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

孟子引用《诗经.大雅.灵台》前两章,从正面提出了君王应贤明,要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观点。

孟子接着举例:“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孟子又从相反的例证来说明,一个国家,百姓不乐,一个君王,不贤明而增民怨,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你乐得起来吗?

与民同乐,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然是件好事乐事。民是国的基础,民不乐,皆不能有乐也。不与民乐,自己的乐也只有短乐,焉有长乐之理。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长乐乎?

乐,要有基础,有物阜民丰,有丰衣足食,有安居乐业;乐,要有氛围,有政通人和,有世清俗良。乐,要感知,要分享,自己快乐,与人同乐。

(名句: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