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新用户07039177 2020-08-23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五行学说不仅能够应用于风水、命理、中医、占卜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着重要应用,我们可以从环境中借取/盗取五行之力为我所用。

借力/盗力的前提是我们要识别出各个环境要素的五行属性,明确哪些力量可以盗取,哪些力量不能盗取。

为此,我们基于五行关系推导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和实用的环境分析工具,即共生关系模型(简称5R模型)。

共生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五行的万物类象。

根据五行万物类象的定义,宇宙万事万物在特定情境下都具有各自的五行属性,同时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也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因此我们可以将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分为五类(五行)。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对象与环境中的其它要素之间就存在着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和比和这五种关系,所有要素共同生存在环境(太极)之中,因此这五种关系也可以统称为共生关系,这也就是'共生关系模型'这一名称的由来。

以土为例,其外部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因此研究对象(土)与各环境要素之间都有着我生(土生金)、生我(火生土)、我克(土克水)、克我(木克土)及比和(土与土比和)这五种相互作用关系。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五行共生关系(以土为例)

这五种作用关系是宇宙万事万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关系。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甚至一个星球、一个星系、乃至整个宇宙都不过如此。宇宙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之所以能够互联互通,靠的就是这五种关系。

基于这五种作用关系,我们构建出了共生关系模型,共生关系模型又称为五关系模型(5 Relationships Model),简称5R模型。

该模型以我(或研究对象)为核心,并将所有的环境要素按与研究对象之间所拥有的我生、生我、我克、克我、比和这五种关系,分为五类。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共生关系模型(5R模型)

5R模型的提出,彻底摆脱了金属、木头、水、火焰、泥土这五种具体物质对五行学说的束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们构建5R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对环境进行分析,并从中识别出各种有利不利因素,趋吉避凶,最终是为了便于我们的借力/盗力。

5R模型不是一个静态模型,而是一个动态模型,需要动静结合去使用。

从静态角度,通过将所有的环境要素分为五类,我们看到其中只有克我的要素是对我有害的,其它四类要素都是对我有帮助的,因此克我的力量就是凶,是我不能直接借力的;而其它四类力量都是吉,都是我可以直接借力的对象。

从动态来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吉凶善恶,五类因素中每类因素实际上对我来说都是有生有克,有利有弊的,区别只在于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用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剥离和转化。

剥离和转化的工具就是阴阳二分和五行生克制化。

比如对环境中某个利弊参半、生克兼有的因素,我们可以先用阴阳二分法将其一分为二,分成有利和不利(克我)两部分,对其中的有利部分加以利用,然后利用五行制化之法,将不利部分转化为有利部分。

还以土为例,环境要素分离之后剩下的不利部分是克土的木,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五行相生原理让木去生火,然后火再来生土,这样就将克我的力量转化为生我的力量了。

对于转化过程生成的火中的各种杂质(如木头燃烧生成的水蒸汽、无机盐等),还可以用阴阳二分法和五行制化法再一次进行分离和转化……,如此重重。

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宇宙间真正对我有害,不能为我所用的因素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原本看起来的最大障碍最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的最大助力。

红军长征途中,国民党曾想用民风彪悍的彝族来阻滞红军,但刘伯承元帅不但与小叶丹结为兄弟,还将其发展为'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硬是将克我之力变为生我之力,谱写了一段'彝海结盟'的佳话。这其中的智慧与谋略堪比孔明当年的七擒孟获。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队旗

子贡当年为了救鲁国,先是到鲁国的敌人齐国去借力,再到齐国的敌人吴国去借力,然后到吴国的敌人越国去借力,……。子贡的智慧就在于发现了五行相克中所蕴含的相生之力,环环相套、一路设计,最终用这复杂的套路搅乱了天下,拯救了鲁国。

苏秦张仪同样是以天下为棋局,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合纵连横,让各国互相牵制,不敢轻启战端,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为天下争取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我们在《万物互联——宇宙的真相》一文中曾讲过:

太极中无物不能借,无处不能借,无时不能借……,我们所欠缺的,不过是一颗'善借于物'的七窍玲珑心罢了。

阴阳和五行就是心的七窍,阴阳二分法和这个5R模型就是我们为心灵凿开七窍的工具。只要凿开七窍,四海之内任我纵横。

我们将易经称作宇宙建模学,为宇宙万物建立各自的时空全息模型,5R模型就是这个模型中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刚刚所举的几个例子是5R模型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该模型同样也可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

以西方经济学为例,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思想就是竞争思想,认为所有的企业、个人、乃至国家都在争夺有限资源。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又提出了竞合思想,认为市场主体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

但不论是竞争关系还是竞合关系,都没有描绘出各市场主体间的全部关系,各个市场主体间的真正关系实际上就是5R模型所描绘的生我、我生、克我、我克、比和这五种关系。而且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也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维度、不同情境下,各主体间有着多元化的关系。

以客户为例,我们常说客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因此是'生我者'。但换个情境,若是一个不满意的客户,就会成为克我者,散播对我不利的负面消息,给我做出差评。再换个情境,我为客户提供商品(如食品)来满足其特定需求,因此客户也是'我生者'。再换个情境,当我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时,客户还是'我克者',一旦我断供或者调价,客户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可见市场主体之间有着除了竞合之外的复杂关系,并构成了一个复杂、动态的关系网络,五行关系以及5R模型的这一特点是现代西方管理学、西方经济学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管理学中有个五力分析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描绘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同行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这五方面的力量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虽然综合考虑了外部环境中的多个因素,但本质上仍然是在讨论竞争,讨论克的力量,而忽视了生与比的力量。因此五力分析模型可以看作是一个残缺的5R模型,可以用五行关系对这个模型进行修订和完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用五行关系、5R模型去重构现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肯定会大有可为的。

再来看现代生物学,生物学中有个共生关系理论,将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分为寄生、互利共生、竞争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这五种相互关系。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生物共生关系模型

我们看到,这个模型非常接近5R模型,这五种共生关系完全可以用5R模型中的'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和'比和'这五个作用关系来概括和代替。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流派,叫做权变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权变管理本质上就是易经的变易思想,是阴阳思想和五行思想的具体应用。

从上述的竞合关系、五力分析模型、共生关系模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未能脱离五行关系,都无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只是5R模型的残缺版。

5R模型的提出,相当于我们为西方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理论、为经济管理中的竞合理论,找到了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即五行思想。

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凡是涉及到两个或者多个主体之间关系的,都逃不掉五行关系,都可以用5R模型来研究。

此外,我们在之前介绍阴阳思想的时候,也曾为现代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模型找到了理论基础,即阴阳思想和阴阳二分法。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成果,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用易经思想和理论来诠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甚至可以对其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发展。

爱因斯坦曾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场论,来统一强力、弱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共生关系模型——五行学说的创造性应用

物理学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其实这四种作用力没有脱离阴阳关系(引力和斥力),也没有脱离五行关系。爱因斯坦以及后世无数物理人上下求索而不得的统一场理论就在易经之中,只是我们暂时还无法去理解和描述。

且易经中的这个统一场不仅仅满足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统一,而是要将时间、空间、物质和联系这四个支柱统一起来,建立一个终极统一场论,无限接近万物本源,接近道。

作为群经之始的易经将为建立终极统一场论提供唯一可行的路径。

这也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之一,即恢复易经'群经之始'的崇高地位。这里的群经不仅限于中国的诸子百家,而是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我们既要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和推动易经的研究,同时也要用易经来指导和引领科学的发展。

希望有此志向的朋友多多交流,共同探讨。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