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记Avellis综合征——从解剖到临床

 水瓶小辉强 2020-08-24


神经解剖,助力临床。


Avellis综合征为延髓外侧综合征的一种,目前国内报道仅11例,通过以下的教学病历,我们可加深对延髓结构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万一在临床上遇到相似病历,说不定就能发CASE REPORT 呢~

患者,男性,66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呕吐伴饮水呛咳3h”入院。患者3小时前,在如厕后突发头痛,持续约半小时,后反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随即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及走路不稳,伴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

入院查体:血压153/93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可见扭转性眼球震颤,左侧软腭上抬受限,悬雍垂偏向右侧,余颅神经检查大致正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两侧轮替及跟膝胫动作均稳准,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退,振动觉两侧对称存在。双侧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颈软、无抵抗。洼田饮水试验4级。



问题1 :根据上诉病人症状,您如何定位、定性?

  • 综合定位—左侧延髓(上段);

  • 血管定位—椎动脉(延髓支)。

患者完善头颅核磁,提示左侧延髓外侧梗死。

该患者吞咽困难+肢体感觉障碍,再结合影像核磁特点:延髓上段自中外侧表面向背内侧实质内延伸的带状病灶,近第四脑室底,查阅文献,考虑为Avellis综合征。

Avellis综合征由德国喉科医师Avellis于1891年首次报道,又名脊髓丘脑束-疑核综合征或疑核-脊髓丘脑束麻痹综合征,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报道病历11例。

问题2:该综合征较为少见,有核心症状吗?

答: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此进行总结。真性球麻痹+偏身感觉障碍+延髓外侧条状梗死,可提示该综合征的可能。正如Avellis综合征的另外一个名字:脊髓丘脑束-疑核综合征所示,可谓“人如其名”。

疑核是个细长的细胞柱,发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经:

  • 上部发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茎突咽肌;

  • 中部发出的纤维大部分加入迷走神经,支配软腭与咽的骨骼肌、喉的环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 下部发出的纤维构成副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

该综合征位于延髓上段,所以主要受影响的核团为疑核—迷走——舌咽神经核,而副神经不受影响。

问题3:该综合征怎么跟wallenberg综合征鉴别?

Avellis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灶累及的部位。

由于病灶部位靠近第四脑室底,为后四对脑神经核所在区域,因此可发生这四对或其中部分脑神经的麻痹;

累及疑核及孤束核——病灶侧软腭麻痹、声带麻痹,咽喉部感觉缺失,舌后 1 /3味觉障碍;

累及疑核前外侧的脊髓丘脑侧束——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

累及疑核腹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对侧面部浅感觉障碍;

累及临近网状结构的交感神经纤维——同侧Horner征等。

相对wallenberg综合征,Avellis 综合征以下的几个特点:

  • 不累及绳状体等结构,故而不出现同侧共济失调的症状;

  • 由于累及舌咽神经,可出现咽喉部感觉缺失,舌后1/3味觉障碍,声音嘶哑,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例是由德国喉科大夫报道的。这一点也较为特别,可作为鉴别点;

  • Avellis综合征梗死部位位于延髓外侧上段,条带状分布,受累血管为椎动脉延髓支;而wallenberg综合征位于延髓下段,受累血管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通过核磁判断梗死位置和受累血管,也可以作为鉴别点。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核团及症状示意图

通过上面的教学病例,我们一起回顾了延髓罕见综合征——Avellis 综合征,通过详细介绍了该综合征的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希望大家在临床上可以识别该综合征!

参考资料

[1]赵悦辛,徐峥,胡安霞,尹昌浩.延髓综合征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28(01):53-58.

[2]郎晓岚,于健,李晓红.Avellis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06):600-602.

[3]殷晓宇,廉羚,莫梦辉,姜美曦,金枫,李蕾,何志义.Avellis综合征4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12):1130-1131.

[4]赵慧新,崔蕾,李晓芳.罕见延髓梗死1例报告:Avellis综合征[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05):109-110.

[5]Prosiegel M,Höling R,Heintze M,Wagner-Sonntag E,Wiseman K. The localization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for swallowing in humans--a clinical-anatomical study o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paresis of the vagal nerve, Avellis' syndrome, Wallenberg's syndrome, posterior fossa tumours and cerebellar hemorrhage.[J]. Acta neurochirurgica. Supplement,2005,93.

[6]Krasnianski M,Neudecker S,Schlüter A,Zierz S. [Avellis' syndrome in brainstem infarctions].[J]. 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Psychiatrie,2003,71(12).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EV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