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晏伯承:打扬尘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点击上方乡土文学关注留言

    

   打扬尘
    文/晏伯承
 
  儿时盼过年。而每到过年边,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来一个里里外外的大扫除,俗称为打扬尘。而说起打扬尘,一股浓浓的年味就会扑面而来。
  老家是个大屋湾,几十户人家毗邻而居。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来个全家总动员。男人们手持锄头,清沟沥水除杂草,不放过任何弯头旮旯;女人们则挥舞扫帚打扬尘,灶台、门窗与房梁,一处都不落下。锅碗瓢盆都要用茶枯水浸泡清洗一遍,家中的被褥衣物等亦要清洗或晾晒。遇上老天爷开心,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家家户户的晒衣架上会挂得满满当当的,琳琅满目,五颜六色,形成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时候的我好奇心特别重,遇到不明白的事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曾多次问过母亲,一年365天,为什么偏要选在过小年这天打扬尘?母亲回答说:“你问我我也不清白,只晓得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破不得!”后来我又问邻居。邻居告诉我,民间有传说,平时周边的房屋,家中的大小物件都不能随便动,否则会惊动土地爷,会招来厄运。而唯独过小年这天,日子特别顺,所以选在这天打扬尘。至于为何这一天特别顺,邻居也一脸茫然,无言以对。看来只有到“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答案了。
  据民俗专家介绍,打扬尘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因“尘”与“陈”谐音,打扬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将一切疫病、“霉运”、“晦气”扫除干净。它既是一项全民卫生运动,又是一项辞旧迎新的祈福活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打扬尘也有讲究。打扬尘前先要凛告灶神爷。传说过完小年,灶神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所在的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为感恩灶神爷的庇佑,同时,也为了能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几句好话,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三摆供果、点香烛,祭奠灶神爷。祭灶时,母亲很虔诚,很有仪式感,她小心翼翼地用火柴点燃白色的蜡烛,将香的一头在火烛上引着,接着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黄表纸,在火烛上点燃,放在灶堂入口处。母亲恭恭敬敬的双膝跪地,规规矩矩地磕上几个响头,嘴中还喃喃自语着什么。或许是母亲的虔诚感动了神灵,在那个多灾多难、极贫极困的岁月,我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按乡里习俗,小年这天打完扬尘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不要动扫帚了。尤其是“小五周”(即初一至初五),不宜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扫掉财气,会破财招灾。非要打扫的话,亦只能持扫帚从外往里扫。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放的鞭炮,那叫“落地红”,象征着一家人一年的财气和喜气,绝对不能扫出去。乡里人称“留红”,即要留住喜气和财气,祈求新年行好运,风调雨顺,人兴财旺。
  打扬尘是为了求吉利,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邻居家的那起悲剧至今都挥之不去。邻居七婶五十刚出头,精精致致,为人和善。是个热心肠。左邻右舍有什么难处,她总是鼎力相助,在大屋湾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却因一次打扬尘遭遇不测。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农历小年。一大早,七婶就忙着打扬尘。在打扫房梁的一处蜘蛛网时,不慎从六七米高的梯子上摔下来,且头部先着地,砸在了墙边的一个石墩上,顿时七窍流血,不省人事。送医急救后,医生诊断为颅脑粉碎性骨折,颅内大出血。虽经全力抢救,终因伤重不治。七婶年未过成就先“走”了。出殡那天,大屋湾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十号人哭成一团,那场面至今都让人心碎。
  打扬尘传承已久。只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项习俗已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农村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人居环境日益改善。过去,做饭、烧水的燃料主要是柴草和煤炭。做完一餐饭,烟熏火燎,手上脸上黑乎乎、脏兮兮的,人成了“非洲人”,连渗出的鼻涕、吐出的痰都带有灶灰。而如今,农村人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电饭煲、电炒锅、电暖器、电热水器、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灶台上、窗沿上、房梁上也难觅扬尘和蜘蛛网的踪影了。如此以来,“一家老小齐上阵,哦嗬喧天打扬尘”的场景还能否传承?打扬尘打出来的那份年味那些乡愁还能否延续?想到这,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已悄然袭上心头。
        责任编辑 陈济身

        二审编辑 朱玉华

投稿用稿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